
佛在将入涅槃之前,站在大方石上回头对阿难说:“这是我最后望着金刚座和王舍城方向所留下的足迹了。”
于是在大方石上留下我们眼前这双足迹。这和见到佛是一样的。他脚上的纹饰更让人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佛的脚趾上的“卐”字纹象征火和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智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象征护法,足掌心还有千辐轮相。这些都是佛的功德所感,自然而有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古老的大雁塔上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佛国印度巡礼时,分别在屈支国、乌仗国和摩揭陀国,观礼过印度几处佛足造像遗迹。在《法师传》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在摩揭陀国,“一精舍中有如来所履石,石上有佛双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两足下有千辐轮相,十指端有“卐”字华纹及瓶、鱼等皎然明著。是如来将入涅槃发吠舍厘至此。于河南岸大方石上立,顾谓阿难,此是吾最后望金刚座及王舍城所留之迹也”。佛寂灭后,就留下了自己神奇的足迹。
在佛国印度,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非常敬仰,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见足如见佛,一样地顶礼膜拜。

佛陀留下的真实脚印△
据说,佛留下的足迹石,佛教徒及更多僧众争先前往礼拜。其他邪教非常忌恨和仇视,为了消除佛的影响,他们用斧子、凿子把足印石毁坏掉,可是第二天,足印又完好无缺,恢复原样邪教徒又想把佛足印石搬到河里,但总是搬不动,好不容易搬倒,扔到河里,可到了第二天,又神奇般地回到原处,自此以后佛教影响更大。还传说佛足印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可以随各人的福量大小呈现其长短。
另据《观佛三昧海经》说,如果人们画佛脚印迹,会带来喜悦和福气,可以消灾去难等等。见一眼消八万大劫罪业,顶礼膜拜,传播佛陀德相一次具足一百零八万亿福报功德!另外,传说佛寂灭时,大弟子迦叶不在场,尔后在敛葬佛灵骨的金棺旁哀悼时,佛即显灵,从金棺露出一双脚。据有关资料,佛足雕造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在佛教早期艺术中,佛足印的雕刻绘制为独立题材和表现形式。
据说在公元二、三世纪,在印度就出现了对佛足印的崇拜,阿玛拉瓦提只通过雕刻佛足印而象征佛的存在,进而表现佛传故事。在一处浮雕中,四个裸女匍匐在佛足印前顶礼膜拜。又如在《礼佛图》中,绘制了在一只莲花座上刻一双佛足印,周围再雕刻其他人物等等。
玄奘印度求法时,对于像他这样一位被后世称为罗汉、菩萨甚至“弥勒佛再生”的高僧来说,巡礼圣迹时,专程去瞻仰印度的几处佛足印石,必然虔诚备至,其情感完全可以想见。玄奘法师不仅隆重瞻礼,并将其图案携带回国,呈给唐太宗,遂奉旨按图刻石予以供奉。在他晚年之际,专门在玉华宫刻石造像,制佛足印迹石,虔诚供养。只可惜因历史久远,原刻佛足印石已残缺不全,漫涣不清,难识庐山真面目,终成憾事。
佛足遗迹在古代印度有三处,随着佛教东传,在我国和日本、朝鲜都有过佛足造像碑石,如山西五台山、陕西铜川玉华宫、西安卧龙寺等。当前陈列于大雁塔上的佛足迹石,其史料依据完全来源于玄奘法师的传记著作及所刻制供奉的实物资料,并陈列于大雁塔之上,因而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佛足的具体资料源于佛经描写,如:“如来手足,广大圆满,并皆柔软,足下平满,不容一毛”,等等。在如来足迹上分布有体观三宝佛相的图案:大趾刻有莲花纹,其余四趾刻“卐”字纹,每趾第二趾节部位刻眼状纹,大趾下刻三钴,二趾下刻双鱼,四趾下刻宝瓶,五趾下刻宝螺,足掌心刻千辐轮纹,千辐轮上方刻月牙纹,下方刻象牙纹,轮下刻三株并蒂莲及小千辐轮组成的“梵王顶”相图案。图案含意为:莲花象征圣洁,“卐”字象征火与光明,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
三钴原为古代印度的兵器,其股头分三叉,又称三股杵,三钴又是表胎藏界之三部,总表三智,三观等三轨之法门,佛足掌心的大千辐轮之辐数为50条,外围轮柄为30个,象征法轮常转。整个佛足丰腴园满,构图丰富,含义深刻,其尺寸硕大,非常人所能及,佛足长一尺八寸,宽约六寸,折合为长50厘米,宽20厘米,与玄奘所记载的摩揭国佛足印长宽一致。
细考玄奘法师所刻制的佛足印石,较国内其他几处的佛足印造型更原始、更生动、更珍贵,佛足五趾微张,方颐圆满,具有典型的异国风格。联想起泰国僧王参观大雁塔时,正值天下大雨,然而他身披袈裟,偏袒右臂,跣足而行,从慈恩寺山门一直走到大雁塔上。
印度和泰国、缅甸等南国僧俗,因佛教教规和气候特点,佛寺长老、僧众统统赤足,从不穿鞋袜。正像海上渔民生活便造就脚趾分张,而不像我国北方人常年穿鞋登靴,脚趾并拢。海内外无数佛陀造像,无论立坐跏趺,全是赤足。所以佛陀弟子和广大僧众,对佛足如对佛本身一样敬重膜拜,虔诚供奉,真是“见足如见佛,拜足如礼佛”。


△佛陀鸡足山中遗址,其中就有一对佛陀的真实脚印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三拜)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莲池赞】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qi)树给(ji)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qian)连,摩诃迦叶(she),摩诃迦旃(zhan)延,摩诃俱絺(chi)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nou那 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shun),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che)磲(qu)、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e),盛(cheng)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bi)跋(ba)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cuo)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
[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tuo)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zhi)多迦利。娑婆诃。(三遍)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三称)。
(绕念)南无阿弥陀佛 ……(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拜愿]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三拜)
西方发愿文
莲池大师作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於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沥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於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於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於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早回向文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日增长
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三拜而毕〉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
《涅槃经》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众生经三月。只将念佛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复胜彼。故知念佛过于财施百千万倍。
西京善道阇梨念佛集中利益云:念阿弥陀佛佛号的二十三种利益:
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保护益。
六、八部防卫益。七、功德宝聚益。八、多闻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觐大雄益。
十一、感圣来迎益。十二、慈光照触益。十三、圣友同赞益。十四、圣友同迎益。
十五、神通空驾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寿命长劫益。十八、得生胜处益。
十九、面睹圣众益。二十、常闻妙法益。二十一、证无生法忍益。
二十二、历事他方受记益。二十三、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
大行和尚云:念佛又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则、佛力。二则、易作。 三则、功德最多。
四则、自他极喜。五则、速得见佛。六则、定得不退。
七则、定生极乐。八则、更不离佛。九则、寿命长远。十则、与圣无异。
诸经念佛往生。总有三十种利益。何等是:
一、灭除诸罪。二、功德无边。三、诸佛法中胜。四、诸佛同证。五、诸佛同护。
六、十方诸佛同劝信念。七、所有疾患念佛总除。八、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九、念佛一法摄多法。十、命终之时佛自来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净土。
十二、华台中化生。十三、身黄金色。十四、寿命长远。十五、长生不死。
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相。十八、获六神通。十九、得无生法忍。
二十、常见诸佛。 二十一、与诸菩萨共为伴侣。二十二、香华音乐六时供养。
二十三、衣食自然长劫无尽。二十四、任运进道直至菩提。
二十五、常得少年无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强健无有病时。
二十七、更不重堕三涂地狱。二十八、受生自在。
二十九、昼夜六时常闻妙法。三十、住不退地。此依诸经。念佛生净土。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弘一大师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辨,亦以就正有道耳。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入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其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
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
问: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必须求生兜率耶?
答:不尽然也。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尘尘刹刹同时等遍。兜率内院有弥勒,极乐世界亦有弥勒,故法相宗学者不妨求生西方。且生西方已、并见弥陀及诸大菩萨,岂不更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又阿弥陀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据上所引经文,求生西方最为殊胜也。故慈恩教主窥基大师曾撰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及疏一卷,普劝众生同归极乐,遗范具在,的可依承。
问:兜率近而易生,极乐远过十万亿佛土,若欲往生不綦难欤?
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灵芝弥陀义疏云:十万亿佛土,凡情疑远,弹指可到。十方净秽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议故。由是观之,无足虑也。
问:闻密宗学者云,若惟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至夭亡。故修净业者,必须兼学密宗长寿法,相辅而行,乃可无虑。其说确乎?
答:自古以来,专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寿者。前说似难信也。又既已发心求生西方,即不须顾虑今生寿命长短,若顾虑者必难往生。人世长寿不过百年,西方则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智者权衡其间,当知所轻重矣。
问:有谓弥陀法门,专属送死之教,若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则往生东方净刹,岂不更善?
答:弥陀法门,于现生何尝无有利益,具如经论广明,今且述余所亲闻事实四则证之,以息其疑。
一、瞽目重明。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曾卒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忽尔双目失明,忧郁不乐。古农乃劝彼念阿弥陀佛,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如是年余,双目重明如故。此事古农为余言者。
二、沈屙顿愈。海盐徐蔚如旅居京师,屡患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乘人力车磨擦颠簸,归寓之后,痔乃大发,痛彻心髓,经七昼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忆华严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文,依之发愿。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今已十数年,未曾再发。此事蔚如尝与印光法师言之。余复致书询问,彼言确有其事也。
三、冤鬼不侵。四川释显真,又字西归。在家时历任县长,杀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宁波慈溪五磊寺,每夜梦见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愤怒,执持枪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惧,发勇猛心,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息,乃至梦中亦能持念。梦见土匪,即念佛号以劝化之。自是梦中土匪渐能和驯,数月以后,不复见矣。余与显真同住最久,常为余言其往事,且叹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议也。
四、危难得免。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坐卧,恒念弥陀圣号。十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圯,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璧华早岁奔走革命,后信佛法,于北京温州杭州及东北各省尽力弘扬佛化,并主办赈济慈善诸事,临终之际,持念佛号,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时,顶门犹温,往生极乐,可无疑矣。
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咒语,恭请您终生牢记!
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句话,
请您终生牢记,那就是:
做事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下,
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
做就做了,做了放下。
做一件事,放下一件,
做万件事,放下万件,
毫无牵挂,做而无做。
人活着必须说话,
话多不如话少,
话少不如话好,
话好不如念佛,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一心不乱,至诚恳切,
念完放下,念而无念。
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佛,让更多的人具有最最清净单纯的心和无染污的智慧。
念佛就像我们的饮食不能离开主食,
念佛就是我们呼吸的价值和意义,
感恩生活,给了我们一切,
感恩佛陀,赠予我们佛号。
站也阿弥陀佛,
坐也阿弥陀佛,
走也阿弥陀佛,
睡也阿弥陀佛。
看见小草,阿弥陀佛,
看见绿叶,阿弥陀佛,
看见小鸟,阿弥陀佛,
眼见一切,阿弥陀佛。
擦桌拖地,阿弥陀佛,
做饭洗衣,阿弥陀佛,
吃茶喝水,阿弥陀佛,
睁眼闭眼,阿弥陀佛。
春夏秋冬,阿弥陀佛,
寒来暑往,阿弥陀佛,
喜怒哀乐,阿弥陀佛,
从朝至暮,阿弥陀佛。
‘念佛没烦恼,念佛是非少,
念佛心平静,念佛心逍遥,
念佛是功夫,念佛得三昧,
念佛心清净,念佛得禅定,
念佛得智慧,念佛感佛引,
念佛得自在,念佛得解脱,
念佛得生西,念佛果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