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诗词点评学习参考之二
诗词点评学习参考之二
精华
热点
2022-04-21 00:18:58
3526
阅读
关注
梅花开了
寂寂一棵梅,幽幽花正好。
可怜相约开,不在同枝老。
北辰老师点评:
此诗语言明快、婉约,意象简明、优明。以梅花喻人情,人世间多少有情人,相约一起绽放青春,却不能同枝到老。在古代,多是“痴心女子负情汉”,在现代,多是女子“人往高处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倒也无可厚非。但前后对比,于梅花的凄美冷艳中,倒能品味出别样的情味来。(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洛京访名花
来世做儿郎,娇妻娶两房。
东厢藏魏紫,西屋隐姚黄。
颜德贵老师点评:
此诗艺术张力十足,魅力强大。咋一看,女诗人脱口而出,直抒胸臆,表达一名女子大胆奇怪的情绪,突兀,令人咋舌震惊,或许还令男人们浮想联翩。诗的后两句写景,照应了诗题,用典雅致,双关精当。凝神远思,方能明白诗人为何会脱口“来世做儿郎,娇妻娶两房”了。原来是花中之王太娇美了,才会让人油然而生爱意,以至出现非分占有之念。(摘自《诗好自然香》)
小哥儿时趣语
画线隔天朝上扬,身高总要外婆量。
小哥常会低声问,可晓妈妈长几长?
歌乐山人老师点评:
前两句写外婆为小哥画线量身高,表现了外婆与外孙的亲密无间,外婆希望外孙快快长大。后两句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妈妈在孩子眼里是高大的,自己天天长高,妈妈也天天长高,按照这种惯性思维,那可不晓得妈妈要"长几长"呀!让人忍俊不禁。(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雨后闲题
南园泼墨雨初停,飞燕尖荷入画屏。
最是顽皮池畔柳,玉珠摇洒逗蜻蜓。
北辰老师点评:
此诗写夏日雨后的田园,描绘细致、生动,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盈其中,可谓句句景语皆情语,把握住了“诗缘情”的本质,不失为好诗。(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三五夜同君楼台赏月
清辉一地洗尘泥,君我攀肩两望痴。
欲问盈盈今夜意,同谁浩浩诉相思。
泉水港湾老师点评:
《三五夜同君楼台赏月》太粗心了,题目居然掉了一字,同君楼台赏月,同哪个君?掉了一个郎字。但,这个粗心就妙:满篇没有一个月字,而起笔就是在月下,啧啧啧,我们看到的只是剪影,你自己近距离接触的柔情蜜意是攀肩搭背,还互相望着发了痴(明显的秀恩爱、撒狗粮嘛!)
最有希望的是转词:欲问今夜盈盈意,?也许还想着读诗的才子?唉,最要命的是落句:同谁浩浩诉相思。?——原来是个否定句哦。
词人写诗也婉转、清丽。就是一个小场景,写来却是情趣盎然。可见笔力!(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秋游龙门石窟
金石雕神像,云岩供窟龛。
藤枯垂绝壁,水碧照流岚。
苔迹斑痕抚,唐风魏骨参。
千秋何应老,尘梦正犹酣。
北辰老师点评:
通过这一首五律,能看出作者诗才进步之速。前三联对仗工整,而且下字精准,描写生动,诗味浓厚,含蓄有致。例如,作者不说山间烟岚倒映水中,那是普通写法,作者偏说水碧照流岚。水不深不缓,则不似镜,不似镜则不能照。流的是水,但是流水照见的山岚,却仿佛是流动的。细味这一切,是不是含蓄的,充满诗味的?本诗颈联,使用的是当句对,苔迹对斑痕,唐风对魏骨,抚对参。这样对仗,也属工对,而且新颖,能增添诗味。(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浣溪沙·赏菊
才见轻霜开到痴。路牙亭角各催诗。冷清孤傲展风姿。
惯向闲中言淡泊,偏从浅处问参差。秋香心事许谁知?
绿腰老师点评:
“惯向闲中言淡薄,偏从浅处问参差。”殷俊秀的词素来造句自然流畅,不见雕凿。这便是功底。我们写诗词,遣词造句要斟酌,要“炼”,但不可着痕迹,一着痕迹便觉滞涩。读《赏菊》犹如见一淡如菊的佳人在菊丛中浅笑。(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巫山一段云
·
初冬遣怀
霜压梢头叶,风抛纸上诗。竹摇窗外两三枝,自与自扶持。
言觉谁真觉?怀痴我共痴。笑将冷暖报君知,寄半半藏私。
萍水相逢老师点评:
此词上片写景,霜压中“压”字可见霜厚,正合初冬节令特点。一“压”一“抛”鲜活生动,画面感强,写竹间的自扶持正如夫妻间互帮互助,为下文作铺垫。下片抒情以疑问句过渡,既是问自己又是问夫君,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夫妻举案齐眉,携手共进,你痴我也痴。面对身边的痴心爱人,愿将人间冷暖一起分享,但是又怕他为自己担心,所以只好报喜不报忧,寄半半藏私这是经过犹豫后作出的决定,足见夫妻爱之深。(摘自《竹竿河畔诗文乐园》)
南乡一剪梅
·
邀游十八潭
檐下燕呢喃,为我噙来水墨函。一纸诗心谁共诉?先与春谈,再与花谈。
何处惹情添?大悟风光十八潭。结伴同游晴正好,丝柳纤纤,青草纤纤。
沈德松老师点评:
诗句委婉,动人心弦。燕子为什么檐下叫唤,原来是给我们噙来水墨函。燕子噙来湿漉漉的春泥,竟被诗人的心愿化为水墨函。比喻的举杯,意象的换盏,构思的巧妙,情绪的乐观,让诗句的营养特别丰富,让诗句的味道尤其新鲜。
由“函”便想到“纸”,由“纸”便想到“诗”,这有日便有月的联想,把格局布置得山水相连。再由此来引出下文:“一纸诗心谁共诉?先与春谈,再与花谈。”因时点景,左右逢源。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景象和事象融洽无间。相邀相约,同肝共胆。“春”呀,“花”呀,“我”呀,“她”呀,都成了亲密的伙伴。可见气氛的热烈,场面的壮观。去十八潭品水,去五峰山爬山。“结伴同游睛正好,丝柳纤纤,青草纤纤” 。多种生命模式的呈现,使语义增值和意义丰满。人和自然界就这么契合,自然界和人就这么缠绵。(摘自沈德松老师《诗与诗人》)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56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