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社日照分社(总第42期)2022.04.15
明
许家建摄
马富明摄
国风
诗经魁宝,国风传承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事实证明,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广泛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养、淳化社会风气、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建设学习型社会,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国风日照——甜蜜的大桂林场
本期作者
陈祥福
✦✦
甜蜜的大桂林场
陈祥福
大桂林场是毗邻街头镇打渔场村的一道沟谷,她横亘在村的西南,像个屏障,守护着小山村的安宁。沿着沟谷一直向里走到尽头,就是著名的风门口子。抗战时期,日寇一部就曾在败退途中经过这里。攀越风门口子,就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公字沟”——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李崮寨了。
我对大桂林场的感觉始终是甜蜜的。我父亲就曾在大桂林场工作了很长时间。那时林场的管理很严格,场里的职工很敬业可也很凶,闲散人员随便进入林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出入,慢慢地和那些林场的职工也混熟了。林场树木葱郁茂密,树种也很丰富,各种乔木拥拥挤挤,塞满了山谷。松树、柞树、刺槐,以及栗树、枣树、柿树等应有尽有,共同为我们撑起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碧绿柔滑的苔藓则顺着粗壮的树干一路侵染,到处呈现着一片原始的状态。
层林间,野花遍布,姿态纷呈,颜色各异,又是个天然的大花园。映山红在苍翠的松树林里热情如火;黄花鞭掩映着一道道山梁恣意欢唱;蓝瑾花很像个害羞的娃娃,成片的挤在一起挥着粉绸迎风起舞。灌木丛中的各种小花都喜欢赶着时尚凑趣儿。春天的“景景花”(紫花地丁)遍地都是,一片片的,像一块块缀满蓝色的手帕,惹着你的眼睛闪烁不已。春末夏初,野百合竞相绽放,那俨然蜡染过的火红的小花瓣映着阳光,格外惹人注目。桔梗花一串串,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像一串串紫金铃铛在茂密的丛林间捉迷藏。桔梗花可以看,却不可摘下来赏玩,因为老家有个口耳相传的习俗——桔梗花又叫打碗花,摘了它碰了它,回家就会砸碗的。于是,我们很少碰触桔梗花。(其实我们也偷偷试过:有时故意踩碎了许多桔梗花,但是不管谁家的碗总是安然无恙。现在想来,不过是家里的碗来之不易吧!)桔梗还是常用中药材,我们就选择它刚出芽的时候挖刨,等到开花时,就只好观赏了。像小竹笋般的桔梗芽娇嫩肥大,说明桔梗的个头已经长大;如果芽头小,说明桔梗还小,就留待来年挖。这或许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原始生态观念吧。秋天一来,满山的野菊花泛着迷人的芳香吸引着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嘤嘤,整个山谷成了个留声机,灌满了忙碌的合唱声。深秋时分,要是赶上一种叫“皮狐骚”的野花盛开,你就会感慨大自然的造化是多么神奇。那一簇簇一片片的“皮狐骚”飘在半山腰或浮在草丛里,粉蓝色的花朵毛茸茸的,活像狐狸的俏皮小尾巴迎着风一颤一颤,有趣极了。“皮狐骚”气味浓郁热烈,却又令人神清气爽。如果胸怀沉郁,来到这里吸食一阵“皮狐骚”的花香,一定会“药到病除”。
✦✦
图|许家建摄
靠近风门口子两侧的山坡上,因为常年风疾势猛,气候料峭,林场专门在此试种了来自东北兴安的落叶松,没想到很成功。不过几年功夫,落叶松就拔地而起,一棵棵挺拔旺盛,那金字塔一样的体型衬着山势,显得既潇洒又威武。上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刘祥来老师就曾带领我们到大桂林场采风,观察落叶松写作文,然后一一呕心指导,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人生启迪。于今,刘老师已入耄耋之年,却还康健;只是那满坡的落叶松,已经踪迹全无,令人唏嘘不已了!
风门口子的对面是刺槐梁,刺槐梁的槐树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高大的槐树交头接耳,共同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伞,遮天蔽日,独领一方风骚;小的槐树则带着新生的刺儿一个劲地向上疯长,不甘落后,一般一两年就可长得和父母一样高了。槐花盛开的时节,刺槐梁就成了一座巍峨的白色宫殿,新生的嫩叶轻轻地簇拥着盛开的槐花,那浓郁的芳香和着阵阵涌来的山风,让人如痴如醉。蜜蜂此时更像是指挥大师,所有的槐意都在它们上下翻飞的舞蹈中得到了迸发和展示。
槐树下面就是我们的乐园了。捉斑鸠是我们常干的美事。因为少有人打扰,斑鸠是不怕人的。有一次,我就发现了一个斑鸠正在窝里趴着,悄悄地爬上树伸手摸着了大斑鸠的尾巴,是那样光滑柔软,还带着微微的凉意,好受极了!还想再摸大斑鸠的脊背时,斑鸠不耐烦了,才噗啦一下,飞到了临近的树上,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我看见窝里只是两个蛋,失望得很,于是匆匆下了树,到别处玩了。养斑鸠的活也是很有趣的,一对刚长出绒毛的小斑鸠来到家里,你口含麦粒,让小斑鸠的嘴插进去,它就不顾一切的抢起食来,不一会儿就吃饱了!有时候小斑鸠吃得过饱,竟然在嘴里打饱嗝,那种特殊的气息会惹得人头晕脑胀。小斑鸠那满头的绒毛被唾沫浸得湿漉漉的,活像个淘气鬼,令人忍俊不禁。
夏天的雨后,我们就商量着来到刺槐梁捉土鳖(学名土元)。那时,土鳖到处都是,在外面爬的,在叶子里拱的,在浅土里钻的,在石头四周兜圈圈的,看得你眼花缭乱。我们就选一些大的放进随身带的布袋里,回家后放在缸里养着,谁知夜里一场暴雨,全都淹死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养过。
✦✦
图|许家建摄
风门口子西边的山梁叫“钥匙旺梁”。这道梁上的映山红、照山白、蓝瑾花、黄花鞭很多。可以说是整个大桂林场的主题花园,也是个野生药物园。每年春天我们都要来这里挖柴胡、丹参、桔梗等药材。带着这些药材换来的钱,我们到石场饭店里吃一碗2毛钱的满是肉丝的面条,然后再到书店里买上几本小人书就兴高采烈地回家了。“钥匙旺梁”给了我们许多甜蜜的享受,这些享受是今天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每次想到这里,我总是感恩不尽。我知道我会老的,可“钥匙旺梁”却始终青春常驻,给予了我永远的追求和力量。传说中,“钥匙旺梁”还蕴藏着一处巨大的宝藏,不知是哪个神仙留下的。这位神仙走后,宝藏留下了,钥匙也留下了。于今宝藏未见踪影,但那把“钥匙”却永远地留在这里,等待着有缘人去打开宝藏的大门。其实,宝藏有没有倒是其次,只要“钥匙”还在,生活的梦想就在。这或许就是“钥匙旺梁”的真正含义了。
出“钥匙旺梁”向北,沿着山间公路蜿蜒盘旋,在密林幽境中穿行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来到大桂林场的谷口了。大桂林场的水流和打渔场的水流在谷口相汇交融,向西潺潺流去。和着水流逆向而归的打渔场人,目睹着故乡的一次次变迁却很少有机会再去牵挂大桂林场了。如今,谷口处的房屋早已进行了修葺翻新,一片片红瓦映衬着满山的绿色显得格外醒目。老家是打渔场的小学教师陈为德退休后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大桂林场,开始了他的“酿蜜生涯”。他从无到有,从自制蜂箱到买蜂,从喂蜂到酿蜜,都一丝不苟,而且还善于不断总结,很快就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养蜂人。遇到淡季,他用最好的糖水悉心照料每一箱蜂,舍得;遇上花季,他一定先要把蜂巢里的残留糖分摇干净才作罢,真舍得;赶上收蜜的时间,他执拗坚持,一定要等到蜂蜜成熟才能收割,仍然舍得!
✦✦
为政有德,养蜂亦有德。生活在大桂林场的这位退休老教师带领着群蜂,迷恋着这里的每一次花开,守望着这里的每一个日出,酿出了大桂林场的甜蜜梦想。槐花蜜、荆棵蜜,浓郁芬芳,醇厚怡人,浓缩着山里人的智慧和尊严。愿甜蜜的大桂林场,香气弥远,为更多的人找回曾经的纯真和满足。
国
风
日照分社
顾 问:赵德发 辛崇发 王增华
社长总编:丁连相
主 编:丁启连 田 源 丁明辉
编 辑:丁连相 丁启连 丁明辉 张明慷
本期制作:网网
图片摄影:马富明 许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