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播简介
海南暂居随笔(三)
文/诵/玉兔迎春
澄迈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是海口的后花园,与广东雷州半岛隔海相望。隋朝大业三年,因古县治老城有“澄江”、“迈山”,故取山水名之首字定县名为“澄迈”。冬春季节,占地面积约2200亩的澄迈红树湾湿地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园内红树林连成一片,有10种珍稀真红树、5种珍稀半红树,及海南当地特色珍贵树种40余种,栖息着近30种6000余只珍贵海鸟,海生贝类、浮游生物丰富,是水、鸟、鱼、林共同构筑的原生态的生物王国,风景宜人,为4A级生态休闲景区。
先来介绍一下红树林吧!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其主要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红树林虽然看起来不是红色的,和陆地上茂盛的灌木并无两样,不过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因红树林富含单宁,被砍伐或剥皮后,单宁会迅速氧化变成红色(其木材常呈红色),红树之名由此而来。
与大多数植物的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不同,红树种子成熟后不脱离母树,而在果实中萌发,吸取母树的营养,长成一株株棒状胚轴吊在树上,当胚轴发育到大约20-30厘米左右,才脱离母树,直直落下,一头插入泥滩里,几小时后扎根发芽成为新的植株。这个过程类似哺乳动物的怀孕和分娩,因此,用这种奇特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就被称为“胎生植物”(胎萌植物)。红树植物就是靠胎生的本领,保持种群的延续,在海滩形成大片的红树林。如遇涨潮那些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幼苗,可在大海上漂流数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甚至可远涉重洋,在几千里之外的他乡异国生长发育。
涨潮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只露出一顶顶的青翠树冠,随波浮荡。潮退了,红树林家族成员红海榄、桐花树、秋茄树、海漆……那矫健的身躯重现出来,高脚楼一般,盘根错节壮实有力的根部支架上是葱翠繁茂的枝叶。有些还是小树,虽浸泡在海水中,却已稳稳地扎下了根基。红树林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赴廉州途中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中的两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描述了红树林的场景何其壮观。
红树林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有净化海水的功能;树皮中提炼出来的单宁可用做红色染料;有些红树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红树林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呢。
两天的连绵春雨过后,4月3日上午天气放晴,乘车来到紧挨红树林湿地公园的二道闸桥处,岸边,一位40多岁的妇人,正收拾一堆叫“地笼”的捕鱼工具,为满足我的好奇心,她拿起一个已折叠起来的地笼,走上路边,把地笼展开给我看,这家伙10米来长,一节一节,共29节,节节连通,内部结构有些复杂。她告诉我,沿着岸边将地笼放到水底,鱼虾一旦游进地笼,就再难出来了。通常晚上七八点放,凌晨两三点起笼上岸,把钻进地笼里的小虾、小鱼捡出来后,赶早到市场去卖。一个地笼捕不了几只鱼虾,每次都要放100个,收网时,最多能捕获两三斤小虾、一两斤小杂鱼,少的时候才捕一斤多鱼虾,很辛苦的活计。旁边的一位大哥听了妇人的话,连忙说:“我在这住两年多了,很清楚,她们一早上少则卖七八十,若捕上了几只大青蟹,能卖五六百块呢。”
“很少能捕到大青蟹的嘞,再说,捕鱼虾是需要成本的,买一个这样的地笼都要花70多块呢。”妇人回应着,然后用力将装满地笼的蛇皮袋子放上了电瓶车,我带着谢意对她说:“哪天在市场上见到,买你的虾啊”。“好!”她笑了,骑上电瓶车离开了。
“咬勾喽!”转头看向桥边,那位北京退休的老哥兴奋地自语,我几步走过来,只见他又钓上来一条20厘米左右的沙丁鱼,一个多小时钓了10来条。野生的沙丁鱼最大也就是30厘米,市场上见到的多半是20公分大小的,在北京要70元一斤呢,海南是30元一斤。去年11月份在海南,弟妹买了3 斤,回家做给我们吃,特别鲜美。
“去年12月份的一个晚上,我在这钓鱼,以为是鱼钩挂上一坨水草,沉甸甸的,仔细看,是只大青蟹,怕夹手,旁边钓鱼的一个小伙子一同帮忙取下来的,足有一斤重。”说话的是来自新疆、也在钓鱼的一位男士,他很是开心。
时有一些海鸟在一簇簇红树林间和水面上欢快地飞来飞去。
与湿地公园一桥之隔即二道闸桥北面的美沟湾,一望无际的红树林,满眼生动的绿,宛如绸带缭绕水湾,水光潋滟的海汊上,一只撑着竹竿的小船从远处慢慢游移过来,原来是一对乘船捕鱼虾的“小渔民”夫妻,当地人把那些在近海湾边乘小船捕鱼虾的村民叫小渔民(出海打鱼的才叫渔民),小渔民的主业是种地,捕鱼虾是为了捞点“外快”,贴补家用。放下竹竿,在摇曳的小船上,夫妻俩在起收地笼,我站在桥边,饶有兴致地看了十几分钟,拉近镜头,把这一幕摄入手机,不知他们能有多少收获。
红树林简直就是小渔民的金树林啊!
我走进了湿地公园,红树不是很高,叶片油绿,那些缀挂在秋茄母树上细长且大小不一的胚轴宝宝,简直太可爱了!红树林自有“氧””生秘笈,堪称氧气的制造厂,沿着4.2公里蜿蜒曲折的原木栈道游览,空气清新,精神倍爽,非常舒服。
被誉为“天然海防卫士”的红树林,能在软软的沙泥地上固定不动,引人注目的是其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牢牢地深扎于海水的淤泥中,形成纵横交错弓形稳固的支架,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保护农田和村镇的作用。您知道2004年12月那场印度洋大海啸么?数十亿吨的海水,释放出约6000颗原子弹当量的破坏力,造成22万多人死亡,然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却幸免于难,这主要归功于当地茂密的红树林。据推算,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把10级台风刮起的波浪化为平波。
外头的喧嚣被红树林隔绝在外,红树林沼泽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生物,部分蜗居在泥沼中,有些则栖息在红树林间。如果你悄悄的临近,就能把“住客”们看个清楚,就能把沼泽里的鱼儿翻身、蟹儿透气时发出“咕噜咕噜”的气泡声听个清楚。
继续往前走,到了火烈鸟的宿营地,上百只来自古巴的火烈鸟,与它们海南出生的40多个子女聚集在一起,彤红彤红的喜煞了游人,呷呷而鸣,打破了这片树林里的静谧。它们有的在嬉戏追逐,有的在煽动双翅,整理羽毛,有的低头在觅食鱼虾。湿地水面上也倒映着它们奇特优雅的身姿:浪漫的朱红色羽毛,小小的头,嘴似镰刀,颈部细长弯曲成“S”形,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漂亮极了。游客们纷纷驻足于栈道上,举着手机、相机从不同的方位角度近距离地给这些大“网红”们拍美照,这绝对是公园内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其实,火烈鸟的红色不是生来就有的,刚出生的小火烈鸟全身覆盖灰白色的羽绒,一点也不像爸妈。火烈鸟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栖息在盐水湖旁边,以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海藻、昆虫的幼虫以及蟹虾等为食,火烈鸟将这些类胡萝卜素吸收之后慢慢就变为红色。
一般来说,火烈鸟羽毛变红需要经历2-3年,颜色越鲜艳代表体魄越强壮,一只成年火烈鸟的体重是2.5-3.5千克,火烈鸟属“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发情期多在3-4月,每年产1窝1枚卵,卵呈浅白色,重量140-170g,由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为28-30天,据悉,孵化小鸟时,亲鸟食欲大减,多数时间在窝巢周围活动,羽毛颜色也有些变浅。育雏工作也是由雌雄共同完成,体重70-80g的雏鸟出壳后,会接受亲鸟从嗉囊中吐出的油状流汁,流汁内含有高蛋白、血红素及胡萝卜素等物质,而一般的高蛋白饲料中没有血红素的成份,所以人工育雏难度很高,一周后,雏鸟的喙由粉红色转为黑色,并开始离巢活动,亲鸟紧紧相随看护,一个月后,雏鸟的喙出现弯曲,身体生长迅速,开始自己采食,逐渐脱离亲鸟生活。
“孵出后的宝宝如果有病,亲鸟看它活不了、长不大,便不要它了,甚至把它啄死。”旁边一位赏鸟的老先生对我讲。
“怎么会这样?”我说。
“可能是为了保证它的种群能够优质繁衍下去而为之吧。庆幸的是,那只被亲鸟遗弃的小雏鸟居然被饲养员养活了。”
“这饲养员真了不起。”
“是呢,也是这位饲养员告诉我的,他悉心守护饲养那只小病鸟八九个月,现在可活泼了,还能听得懂他的话呢,比如让它怎么走,或干什么,它都能懂。孵化成功,成活一只鸟,饲养员是要被奖励的。火烈鸟身价可是不菲,据说,一只健康的成年火烈鸟价值十几万元啊。”
老先生一脸的和善,满口的南方口音听着让人感觉很亲切。
以栈道为界,火烈鸟宿营地在西面,曾经有3只火烈鸟离家出走,飞到东面的沼泽地里,游荡了好些天,兴许是在外玩够了,有2只早已归队,就有一只始终不肯回家,饲养员也是煞费苦心,就在栈道东侧的沼泽里凿进三个木桩子,中间放置了一个内有饲料的大盆,给它开小灶。比我早到的两位摄影爱好者,一男一女60多岁,端着长焦相机静静地盯着这只耍单的火烈鸟看,约莫十来分钟,那只火烈鸟突然起飞,“咔咔咔,咔咔咔”一连串的快门声响在我耳边,火烈鸟在宿营地周边的上空飞快地盘旋了两圈,又孤傲地落回原地。再一瞧那两位摄影人士,脸上都挂满了笑意,原来为了能抓拍到飞翔的火烈鸟,他俩已经在此等候40多分钟了!
公园内还有几只来自安第斯山脉的“神兽”——长相喜人的羊驼呢,如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花上20元买一小捧的食物,逗喂羊驼,和萌萌的它来个亲昵互动,亲密合影。
傍晚时分,我走出了公园,彳亍于红树林海湾边,看落日赏晚霞。只见夕阳劈开了云层,怀着不舍亲吻着天空,慢慢地,慢慢地接近了地平线,殷红的夕阳,已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被落日晕染过的云呈橘黄色,镶着金边,变换多姿,灿烂夺目,铺展在西边高高的天幕之上,看上去别样的温暖。销魂的日落与耀眼的晚霞总是携手而来,如约而至,我不禁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天空、彩霞、红树林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还有那殷红的夕阳,超凡脱俗,完美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美丽油画,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的《暮江吟》突现脑海,更觉夕阳无限好。
夕阳完全落下,霞光渐渐淡了下去,在外觅食撒欢儿了一天的一大群白鹭归巢的奇观呈现在眼前,百十来只白鹭在美浪港码头方向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上空,由北向南飞翔着,宽大的双翅优雅地一收一收,姿态优美,从容不迫,最后,纷纷落向了名叫“白鹭湾”的暖巢啦。
风里雪里雨里核酸在等你,为了少给政府添麻烦,我静居海南一隅5个月了,捕捉发现生活之美,拙笔写下随笔(一)(二)(三),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文字让我乐在其中。
2022年4月10日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