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404期。
【诗与大地·渤海潮】第7期(甘肃)何小龙||挂在楼上的乡愁(外二首)朗诵||箫雅
编辑||荆枫
栏目主编||大连点点(姜秀莎)

挂在楼上的乡愁(外二首)
土地被征用后,许多农民住进安置楼
但生活习惯仍改不了
阳台上,有挂辣椒串的
有挂蒜辫的
有晒萝卜干的
还有在花盆里栽种蒜苗的
——举目望去,满眼都是
钢筋水泥隔不断的
一缕缕乡愁

泾河川
瘦身的泾河,已无力与岁月抗衡
在它让出的空间,人类见缝插针
种植出大片楼群,将人流和车流
引入曾经生长庄稼和蔬菜的地方
白天或夜晚,如果你在新河湾小区的绿地
抑或砖缝里听到蛐蛐的叫声
肯定同时也会想起
曾在这里升起炊烟的村落,以及
村落里的鸡啼与狗吠
只有天空、太阳和月亮仍然是从前的模样
只有不受约束的风
在泾河川随意游荡
不曾被时光磨损它的凛lǐn冽
从古到今,风不知把多少朝代吹进史册
把宫殿村舍吹成废墟
把帝王将相布衣百姓吹成一粒灰尘
现在,又猛烈地吹我
而裸体的北塬充当了一面镜子
我看到自己中年的山体
也已经布满纵横交错的沟壑
去南山
狗叫,鸡啼,绿荫掩映农舍
爬满绿藤的蓠墙
环护着菜园、果园
杏花们已经怀孕,花容消失
凸显隆起的腹部
浓烈的草木气息扑入鼻端
和记忆里故乡的味道一样
麻雀的叫声,蛐蛐的叫声
乡音般亲切
但不再是一种诱惑
生命中的野性与顽皮
早已被岁月磨掉
那个臂挎草篮
身上携带纸筒、弹弓的少年
已变成一个年愈花甲的老人
步态迟缓
两鬓斑白

【何小龙简介】
何小龙,60后,祖籍西安市,中国作协会员,平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平凉日报社,散文、散文诗、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草堂》《诗歌月刊》《诗林》《中国诗歌》《中国诗人》《星河》《山东文学》《奔流》《鹿鸣》《散文诗》《海外诗刊》《散文选刊》《华夏散文》《剑南文学》《北方文学》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商报》等国内外百余家刊物。出版文集11部,4部荣获甘肃黄河文学奖、平凉市崆峒文艺奖、崆峒泾河文艺奖,创作长篇小说2部。

【 主播简介】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
箫雅,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
艺术观念:以真诚为文字,以声音为心音,上善若水,弘扬善美。
【诗与大地】
声明: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