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我的小菜园(散文)
作者:宋道星 主播:梦锁清秋
种了几十年的田,对土地情有独钟。现在生活在城里,乃忘不了家乡土地的气息。年前,同学在郊区给了我一块地,便如获至宝,没事就去深翻细作,播种除草,现在已被我打理的有模有样,生姿勃勃。
一进菜地,在埂头上我栽种了一些艾草。艾,乡间随处可见,每年初春,当春风吹绿柳芽的时候,艾也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几场春雨之后,艾越蹿越高,叶片向四周散开,草绿色的叶片上有四五个尖,叶背纯白,有短绒毛,摸上去毛茸茸的,柔软而有弹性。初夏时节,艾己亭亭玉立,在轻风中摇曵着轻盈的身姿。

儿时在农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母亲早早起床,拿起镰刀去小河边割艾。民间传说:在端午这天公鸡未叫时,采集人高的艾,收藏好以治百病,非常灵验。母亲将割回来的艾作为门神,用红线系好挂在大门上以避邪气,称为″艾虎″,我们进出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清香,读了书才知:艾草含有芳香油,是它的香气起到了驱虫去瘟,净化环境的作用。晚上,母亲还会烧一大锅热水倒在盆里,把艾泡在盆里,让我们洗澡,说是洗了艾水澡不长痱子,没蚊敢叮,还真是的,每年夏季,我们都能清清爽爽地度过,我现在种艾,也是受母亲的影响。
艾草的旁边,我栽种了一些韭菜。经过一冬的养份积蓄,春韭便不甘寂寞,探头探脑从泥土里摇晃而出,嫩生生,绿幽幽,蓬勃成一丛丛,一簇簇,拱出泥土,长出三四片叶瓣,短茁肥壮,鲜嫩柔美,且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立春过后,雨水滋润,新韭会一天一个模样:由韭芽青青到年华茂盛,几日之间便齐刷刷地长成满目青翠,在雨后的清晨,韭叶尖上挂着小小的露珠,晨光下闪着晶莹的光泽,七彩纷呈。

韭菜是懒人菜,又是长生菜,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畦韭菜。客人光临,割把韭菜,配几个鸡蛋,便是一道春韭炒鸡蛋。
韭菜炒鸡蛋,虽是家常菜,但堪称经典和绝配,白腻的根茎,翠绿的韭叶和金黄的鸡蛋,色香味俱美。韭菜的吃法很多,清炒或和虾仁、海米、肉丁、木耳搭配都好吃。若把包好的韭菜盒子放到平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香脆可囗,绝对与香椿芽、春笋、枸杞芽等相媲美。

在韭菜的东边,我还种了一些豌豆。
豌豆一般是霜降时播种。它萌发出两到四个叶儿时,鲜嫩清香,生吃做菜均是美味。豌豆嫩秧,我们称它为″豌豆苗″,也有叫它″龙须菜″或″豌豆头″,无论清炒或用开水焯一下凉拌,不仅有似青草的清香,还有一缕缕淡淡的甜味。
豌豆的花是二朵并生,花柄处有弯头,恰似鸳鸯,花蕾极美,盛开时以小的两片拼成头巾向下遮掩着羞态,大的两片缝成罗裙向上翻成蝴蝶或索性将大裙摆折下来,开成一盏台灯,悬空照在那儿。豌豆花有粉红色、白色,紫色的最为妖艳:花瓣上染着淡紫的毅纹,翼瓣边缘显出朦胧的月色,中央还泊着一点紫色,远看就像是一双少女的媚眼,在向你暗送着秋波。

儿时在老家农村,每年春天的麦田里都有许多豌豆,麦子长有多高,豌豆就有多高,它的嫩头上生有很多卷须,一圈一圈的缠绕在麦杆上,风吹不掉,雨打不脱,与麦子恩爱得像一对夫妻。在这儿没有麦子,我只能把它和蚕豆种在一起,没想到它欺负憨态壮实的蚕豆,爬到蚕豆的头上,鸠占鹊巢。
雨后清晨,青雾缦缦,当旭日的媚光平照大地时,那一簇簇翠绿的圆杆尖头,都顶着一个个小水珠,在缕缕晨雾中,五彩斑澜,这是我种的香葱。

香葱的生命力极强,一点点土壤养份,它都能生长繁衍,生生不息,永不停止。它不像碗豆那样到处勾三搭四,哪怕是家族再壮大,始终是紧紧团结在一起,慢慢向外引伸。
香葱是世人的至爱,无论在家宴中,还是饭店食堂的餐桌上,每道菜都有它的身影,它的香味。它不仅给人美的食味,也给人美的视觉,它的紧紧抱团,极积向上的精神,永远感染着我们。

菜地里,除了生菜、大蒜、莴笋,还有一些空地,那是准备按种茄子、辣椒、豆角、瓜果的。虽然现在还空着,但我能感觉到,能看到:紫长的茄子;成球的辣椒;挂面似的长豆角,还有那一个个垂挂的黄瓜和红橙橙的番茄等等,满园果香瓜甜。
然而也时有那游手好闲的梁上君子光顾,像鬼子扫荡一样掳略一凡,令人沮丧,不过想想也能释然,大地的果实,谁食了不一样呢?我图的只是雅性。
(完)
作者简介:宋道星,安徽滁州人,无职无业,喜欢文字游戏,所拼凑之句,望各位多多指导。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