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郑金民老师关注“洛河文化”,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究和系统梳理撰写出了《为中华洛河正名》一文。他身为洛南人和洛河人,他深爱着这片热土,他接地气地挖掘和全面的论述了以秦岭洛河段为主要的洛河文化,并在秦岭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基础上,把洛河文化提升到中华文化的高度,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本平台分八期连载,希望朋友们对我们洛南厚重的洛河文化有所认识和收获,为洛南社会经济发展尽我们微薄之力。
为中华洛河正名(连载三)
作者/郑金民
03
洛河和秦岭阴阳不离。
洛河在陕西(洛南)占尽了秦岭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地处于秦岭的腹心。 秦岭俨然是一个大英雄,把一个美女包裹在自己的体腔之内,使洛河成为自己曲曲折折的肠胃。洛河在秦岭体内,北紧靠秦岭主脉,南依托蟒岭,是秦岭爱护有加,用生命守卫的一条河流,是秦岭唯一的内河。秦岭以北关中平原的渭河水域爱莫能助、无能为力,秦岭以南秦巴山区的丹江支流妒贤嫉能、唉声叹气。 秦岭英雄气概,巍峨宽广,任洛河游刃有余,迂回跋涉,在2681.7平方公里的空间,刻画出130公里的进军路线。打开秦岭体肤,干净彻底,不失时机地掠走南北24条水流。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它们分别是文峪河、石门河、石坡河、县河、东沙河等。 溪水小河和山脊山梁手指状交错,水系山脊呈叶脉状分布。在充满生命的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下,大疆无人机兴致勃勃地在蓝天飞翔,把洛河和秦岭自然的密码一次次破解,一次次传递给地面上好奇的目光。 水不离山,山不离水;有秦岭必有洛河,有洛河必有秦岭;互相依存、同生共辉。 从山脉看,洛河则是秦岭生命体的血肉,滋养万物;从水系看,秦岭则是洛河生命体的脊椎,守卫担当。 秦岭以刚强的雄性之阳高高屹立,洛河以柔软的雌性之阴涓涓流淌。阴静阳躁,阳生阴流。水天地之道,山万物之纲。在秦岭腹地诞生了一个生命统一体,一个太极。阴阳互补,阴阳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洛河和秦岭的阴阳决定了洛河文化和秦岭文化的关系。洛河文化注入了秦岭文化,秦岭文化融入了洛河文化。洛河文化和秦岭文化并驾齐驱,阴阳互动,共生共存,蓬勃发展,昂扬奋进。 秦岭是中华秦岭,是中华祖脉、龙脉;洛河必是中华祖河,必是中华龙河。秦岭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而且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洛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而且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 洛河和黄河以自己的交汇完成了平面“图形”太极,秦岭则以自己的山脉完成了立体“义理”太极。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守界者和标志者,而且还是中国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区分的划定者和聚合者。 她以一身之躯打造了一堵“钢铁大墙”,亿万年岿然不动,坚守在南北交合的岗位,任凭宇宙极光照射,地球不停地转动,毅然当仁不让地阻挡冷空气南下,义无反顾地合围暖湿气流北上,锤炼意志,接受南方和北方地球生命之气流的洗礼与考验。创造植被、生物、地理、气候、降水和温度上南北反方向对立格局,酝酿和发展南北在农业、饮食、生活等不同方面的文化意识。断然打造南雨北雪、南涝北旱、南船北马、南米北面的自然形态,精心培育南方的阴柔与北方的豪放,等等。然而,这种差异,这种矛盾,这种对立却又在自己生命体的作用下,南北又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又得到合作,得到团结,得到统一。如此差异而合作,如此矛盾而团结,如此对立而统一的太极文化,在秦岭就这样不可思议地构造,就这样神奇的诞生,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得到表现。这一伟大的山脉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充满了道法自然,充满了人类文明和文化高端。 秦岭象征着对立统一,诠释着阴阳太极;象征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以更高的姿态奋勇向前;象征着和谐统一、团结一致,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之魂。故而军事家认为,由于秦岭乃天成形胜,才是进退皆宜的兵家必争之地,才是战争胜负的固守之地;政治家认为,由于秦岭屏障滋养,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才会有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思想家认为,由于秦岭俯视中华南北,才有深邃的辩证思维,才有远大的胸怀和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所以有人说,秦岭合和南北,秦岭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这条伟大的山脉和她涵养的河流滋养了伟大的民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秦岭生态文化的密码和生态文明的写照。秦岭泽被天下与中央水塔是秦岭生态文化的地理地位和历史根基。 秦岭以信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遵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以坚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志,正在撰写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华生态文化。 今天,洛河之源头已经建立了“洛南县洛河源生态湿地公园”。 对于已经建立起现代生态文化的秦岭来说,秦岭又一次成为生态文化之根,生态文化之源。 秦岭是一个保险柜,如果寻找到一条路径找到打开的钥匙,我们就会发现珍藏着不可胜数的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遗产,旧石器、新石器、陶器、青铜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光芒万丈,蕴含着先祖的智慧和力量。蓝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目瞪口呆,热血佛腾,几百万年前古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洪荒年代创建人类部落,开创文明先河,编织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道教文化、秦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关陇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紧密融合,促进着秦岭文化阔步向前。 《话说秦岭:秦岭的文化与传承》道:“秦岭,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也是一座文化之山。”“这里孕育了丰富而别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也诞生了中国最为繁盛的周秦汉唐文明。” 《大秦岭》又说:“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诗人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秦岭文化连绵起伏,洛河文化奔腾不息。洛河在秦岭独特的地理优势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优势。



作者简介:郑金民,从事林业工作,属兔,自称是以双木为生存的一只兔子,一年四季兔卧荒山,静观于秦山洛水之间,故笔名兔卧荒山。
本人是学习哲学,思考哲学和享用哲学的一个人,哲学伴随了几十年。历史生命哲学基本框架构建现已完成,大约140多万字。
本人论著《还原道的本相》在2020年《国学研究》第八期专刊发行,并获得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2020年度“国学研究论著奖”,《生命规律》和《宇宙人类及其生命》两部论著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已经面世,《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进入出版程序。另外,计划用两年时间出版《人类安全阶段假说》《生命及其生命法则》《生命文化及人性类别层次》《关于哲学统一性体系论述》《有关哲学问题探索》《新思想》等六部历史生命哲学论著。 在哲学之余创作大量诗歌,并多次获奖。对仓颉文化有深入研究,整理有《仓颉文化文集》。对伶伦文化也有关注,并写有一定文字。
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半小时新闻直播专访;2021年9月24日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接受了洛南县非遗保护小组和洛南县文化馆仓颉传说抢救保护工作专班三个半小时视频节目录制。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