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郑金民老师关注“洛河文化”,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究和系统梳理撰写出了《为中华洛河正名》一文。他身为洛南人和洛河人,他深爱着这片热土,他接地气地挖掘和全面的论述了以秦岭洛河段为主要的洛河文化,并在秦岭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基础上,把洛河文化提升到中华文化的高度,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本平台分八期连载,希望朋友们对我们洛南厚重的洛河文化有所认识和收获,为洛南社会经济发展尽我们微薄之力。
为中华洛河正名(连载一)
作者/郑金民
我从洛河边走来,我也必将从洛河边走去。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洛河是流淌在我骨髓里的一条河流,“中华洛河”是我们今天在文化殿堂给她加冕的桂冠。她的古名叫“雒水”、“洛水”,曾被今人称作“南洛河”。
中华洛河是一条了不起的河流,她不仅是秦岭文化和河洛文化不可或缺的开创者和构建者,而且是中华文化高端集散地和形象代言人。她是我在世界的一座大山里,在月光从高楼的窗子爬回来安慰灵魂时,我暗恋的维纳斯女神,我崇拜的莱布尼茨智者。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68年9月来到中国,用4年时间考察秦岭地质构造后撰写了五卷本的《中国》,秦岭和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在700到1000个百万年之前,北方的劳亚大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史记,她带有碰撞力的热恋和带有拼合力的拥抱从此凝固,永恒地雕刻在大地上,为构建中国大陆地质上的统一做出不朽的贡献,使之身长1600公里的秦岭山脉横空出世。在狂欢地抬升和悲伤地塌陷的运动中,在不失时机分娩出山脉和山谷之时,山泉、小溪、瀑布和大小河流开始了涌动和奔流。生命在毁灭生命又在涅槃,作为紧靠秦岭主脉南部的中华洛河就这样神奇地在大山的母腹中孕育了。
中华洛河就这样从宫房中分娩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草链岭,然后开始了生命的旅程和锤炼,向东南出陕西流入河南崤山与熊耳山合伙构筑的谷地,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市伊河从一旁跑来加入,在巩义市和黄河握手不再分离。从此,中华洛河在豫陕留下了467公里的春秋历程,在豫陕1.9万平方公里的流域上种植中华文化,然后在中华大地上收获灿烂的文化硕果。
据《洛南县》记载:秦岭南麓唐虞(约公元前26世纪—前21世纪初)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时期,洛南均属梁州。又据《范志》载:“唐虞之间,契封于商。舜之子均九人,亦封于商,号为十商。洛在当时为诸商分壤。”这里的“洛”即今天的洛南。
4000多年前,与《易经》、《黄帝内经》同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大禹和伯益口传的《山海经》这样记载:“灌举之山(今冢岭山),洛水出焉。”这里的“灌举山”、“冢岭山”就是洛源镇的草链岭,“洛水”就是秦岭腹心的洛河。
距今近2000年的《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公元446或者公元472—公元527人)如此说明:“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华夏文明之源—洛水(二)》)这里的“洛水”和“上洛县”分别是现在的洛河和洛南县。
《历史地名 > 冢岭山》说:冢岭山“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与商州市、蓝田县交界处。《汉书·地理志》弘农郡丹水县:‘水出上雒冢岭山。’又上雒县:‘ 《禹贡》 雒水出冢岭山。’……”这里“上雒县”即洛南县, “水”、“雒水”即洛河。
秦岭是兄,洛河是妹,她们是孪生兄妹。



作者简介:郑金民,从事林业工作,属兔,自称是以双木为生存的一只兔子,一年四季兔卧荒山,静观于秦山洛水之间,故笔名兔卧荒山。
本人是学习哲学,思考哲学和享用哲学的一个人,哲学伴随了几十年。历史生命哲学基本框架构建现已完成,大约140多万字。
本人论著《还原道的本相》在2020年《国学研究》第八期专刊发行,并获得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2020年度“国学研究论著奖”,《生命规律》和《宇宙人类及其生命》两部论著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已经面世,《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进入出版程序。另外,计划用两年时间出版《人类安全阶段假说》《生命及其生命法则》《生命文化及人性类别层次》《关于哲学统一性体系论述》《有关哲学问题探索》《新思想》等六部历史生命哲学论著。 在哲学之余创作大量诗歌,并多次获奖。对仓颉文化有深入研究,整理有《仓颉文化文集》。对伶伦文化也有关注,并写有一定文字。
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半小时新闻直播专访;2021年9月24日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接受了洛南县非遗保护小组和洛南县文化馆仓颉传说抢救保护工作专班三个半小时视频节目录制。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