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383期(辽宁)李文学|| 两水桶鸡蛋(诵读||若然)
编辑||荆枫

两水桶鸡蛋
79年7月26日的中午,骄阳似火。我下班刚回到家,忽听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我岳父来了。我叫了一声爹,高兴地把老人迎进屋。随手拎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老人家没有马上坐下,一边用衣襟擦额头和脸上的汗水,一边对我说:“我带来两水桶鸡蛋,刚才进院时放在门卫的门口了,你过去挑回来吧”(那时我们家住在单位院子里的一间宿舍里)我急忙走到门卫,拿起扁担挑起那两水桶鸡蛋。两水桶鸡蛋虽然不是很重,但它在我的心里却重千斤。我的肩头顿感沉甸甸的。这鸡蛋是老人从一千多里以外的小山村运来的呀。中途要经过换乘,上、下火车。在上火车前,挑着它还要翻过二十多里的山路。那时候,从普兰店到阜新没有直达火车。来一趟还要在沈阳北站的候车室里熬上一夜。7月的天气又那么热,老人进屋时满脸都是汗,脊背上的衣服也湿透了。两只眼睛充有血丝。那年我岳父73岁,还有腰腿疼的病。这就更不容易了。我看着岳父那疲惫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不禁肃然起敬。心疼地对我爱人说:“先给爹煮几个鸡蛋,我出去买点菜,一会就回来"。老人挥着手,拦住我说:“有什么吃什么,鸡蛋也别煮∵。回过头来他又对自己的女儿说:“这鸡蛋是你母亲在一个月前攒的,留给你月子里吃的。家里也没什么好的,考虑你们生活上有困难,另外在城里住鸡蛋又不好买"。(当时市场还没彻底放开,鸡蛋也确实不好买)听着岳父的一席话,随着思绪的流动,我的视线有些模糊,透过感激的泪光,我心里直翻腾,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哇!吃完午饭,我拿给老人一个枕头让他休息,自已便蹲在地上,将两水桶鸡蛋小心亦亦地一个一个捡了出来,两桶鸡蛋一共240个。出乎我预料的是,这么多鸡蛋一个也没有破损。

原来,那装进水桶里的鸡蛋一个个都被谷糠间隔着。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问岳父:“家里养了几只鸡?”,老人说一共养了6只鸡,5只母鸡,1只公鸡。于是我想,每天有4只母鸡下蛋,一个月能下120个鸡蛋,一个半月才180个,要攒上这240个鸡蛋,差不多得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这鸡可真能下蛋”,我便脱口而出。岳父听到了这句话,低下头、若有所思的对我说:“这年头去了人吃的粮食外,也就没有喂鸡的。俗话说的好,要想吃鸡蛋,就得粮食换,喂不上粮食鸡也不下蛋。这些鸡蛋不都是家里养的鸡下的,为了凑上这240个鸡蛋,你母亲还从邻居家买了75个"。呵,是这样,我一时无语。多好的老人呀,平日里省吃俭用,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可对待自己的女儿却如此慷慨。他(她)们把女儿养大花费了很多心血,当他(她)们的女儿出嫁后,还是时刻挂在心上,在千里之外惦记着,关心我们的生活。千里送鸡蛋真令人感动。两水桶鸡蛋,虽然值不了多少钱,可它却诠释了两位老人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河深海深不如父母的恩情深。他(她)们那深沉的父母之爱像远山一样的厚重、安祥。

岳父、岳母他(她)们先后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他(她)们对儿女那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我,让我深深缅怀。每当清明节前后,我看到很多人给已故的亲人上坟,我为自己不能每年都到千里之外的岳父、岳母的墓前进行祭奠而感到十分愧疚和不安。因此,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略表自已对他(她)的怀念之情,愿岳父岳母两位老人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慰!
2022年3月15日
此文献给清明节

【作者简介】李文学,男,汉族,网名:博文,195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建筑工程师职称。以前曾在阜新周末和阜新日报发表过诗歌、散文。现在在彰武金桂园工地做管理工作。

【主播简介】
若然,原名郑阳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人,教育工作者,喜欢诗歌朗诵、热爱生活,更喜欢在田野里放歌!
愿我的声音给您带去心灵的慰藉。
【诗与大地】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