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法师:举头三尺有神明
广化法师:举头三尺有神明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
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计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计恶的神。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他们都会记下来。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起心动念,以免造恶因。万一造了恶因,就要赶快回头,不要一直继续下去,触犯了戒律。《无量寿经》说:‘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有神明记下我们所造的善恶,如果犯了罪,他是不会饶恕你的。他们是每个月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狱去校对那里的善恶簿,我们要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而去受苦受乐。讲这些都是为了警惕大家持戒。
现在,我讲一个我学佛以前,看过一本世间法的杂志,上面所记载的故事给大家听。
清朝末年,有一个举子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春榜,是过了年才考的。一般远地方的人,就要在冬天时出发赴京,才能赶上春天的考期。在大陆上,一到冬天,北方就是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根本分不出路在那里,出外的人,若是遇上了大雪封路,就只有等,根本没地方可走。这位举子在赴京城的途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无法向前行,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栈里面。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位年轻的寡妇,先生才去世不久。这位举子原来只打算在这家客栈住一晚,第二天就继续赶路,没想到大雪连绵不断,道路上的积雪很高,无法成行,就只好继续在客栈住下去。
一天复过一天,一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年轻寡妇,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动了念头了。在动了淫念时,就犯了‘远方便’的轻罪。在起了淫念之后,男的就起身走向女的房间,在他举手敲门前,这个举子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天庭会除名的,回去吧!’他这边回去了;她那边起了念头,想去找他了。一出门,心里想到:‘咦!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么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在我们中国,女子若是嫁了丈夫,就要为丈夫守节,丈夫去世,要为他守寡,守得贞操清白,死后可以升天的;但若是寡妇犯淫,这个罪恶也足以令她下地狱的。所以这个寡妇想到这里,就回房去了。
那个男的回去以后,又禁不住欲火的煎熬,又来到女的这门边了,到了门边就是‘中方便’,敲了门,那个寡妇就起来开门时,那男的又赶快跑掉,因为他又觉得不可以这样做,怕犯了淫会被革名。我们古时候有这种说法,纵然你有很好的学问,命中注定是状元,倘若是犯了淫、或是造了恶,天庭会除去你的状元名份的。所以他趁女的将要开门,赶快回头去了。但是那个女的已经知道了,也跟过来敲他的门,而内心又挣扎的告诉自己,不可以失节,又回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走了两三次。
最后一次,这个男的起来开了门,这时候就是‘近方便’了,两个人在那边半推半就,又想要,又想不可以这样做,就在这要成不成的时候,听到空中有声音说话了:‘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划得稀疤烂!’说完就用下一个东西来。他们两个在床上听到这些话,吓得发抖,赶快捡起来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今科状元,犯淫革名,打差划掉了;一个是守节寡妇,死后升天,现在犯淫,也划掉了。再看看,又写‘不犯’,勾上去。又再看下面,又写‘犯’,又划掉了。然后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划掉。把这本功过簿又划又勾的弄得一塌糊涂,连神祇都生气得破口大骂。这两个人一看,赶快各自回房,从此再也不敢犯淫念了。
书上虽然把状元的名字隐藏起来,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陆上凡是书香家庭的子弟,都会听到这类故事的告诫,学问好,道德操守也不能亏损,才有求取到功名的可能。出家人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一犯淫戒,什么功德都没有了,所以要特别小心。
广化法师说自己重罪轻报的因果故事
【不知为善。后受殃罚。】
只知道作恶,只知道杀害这些众生,满足自己的口腹,不晓得后果不堪设想。富贵人家我们也见了不少,富贵人家杀业最重,为什么?每一餐都要吃活的,这还得了!果报不要到来生,现前就看到。看到什么果报?就是今天所讲的老人病,那一口气不断,躺在床上,人事不省;一躺,躺个七、八年,十几、二十年都有,他那个福报在那里躺著享,他不死,一天请三班护士日夜照顾他,一年不晓得花多少钱,那就是他在那里享受。一个人得老人病了,一家都不安,精神上都要受刺激,这就是他的花报,这是「五痛」,不知道这个病从哪里来的,现在称老人病。你们仔细再观察,穷人决定不害这个病,害不起!这种病只有有钱的人、富贵人家他才会生这个病。你要是知道它的根源,就是杀业太重。每一餐、每一天都杀害动物,所以他得这个果报。
在我们佛门里面,在台湾现在戒律修得非常之好,对戒学有研究,也有著书,广化法师,这位法师跟我也是好朋友,没出家之前在军中服务,在军中他从事的业务是军需,管钱财的。手上管钱财就方便多了,他告诉我,他每一天吃一只鸡,吃了不少年,一年三百六十只,三年就一千只了,不少年。以后出家了,修行算相当不错,有一天洗澡,在浴室里面忽然看到这个浴室统统都是鸡,往身上跳,他就东边躲,西边躲,就摔了一跤,腿也跌断了,残废了,坐轮椅。他告诉我,他说我这是学佛持戒重罪轻报。才知道这个因果报应的可怕。如果不学佛,他的果报就非常非常的惨了。还好是学佛,这个业障消除一部分,没有能够消除得清净。
所以应当要发愿,愿自己往生成佛之后,一定要先度这一些众生。自己杀害的众生,我先度你,你不要找麻烦,不要障碍,你障碍我,我不能成就,你们也在六道受苦,我成就了,一定先度你。所以我们回向偈里头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个三途苦里面第一优先得度的,与自己有冤仇的,这一些众生是优先得度。这是讲『后受殃罚』,这个「殃罚」就是讲的「五痛」、「五烧」。
我们真正通达佛法了,所以一定要常常记住,遇到一些动物,我们都要给它念佛,给它回向,给它祝愿。最普通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回向给它,如果会念三皈的,那就更好,给它们念三皈,跟我们普通三皈念法不一样,「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对三恶道的众生,我们念这个三皈,后面是这三句话。遇到一切动物都可以给它念佛回向,给它念三皈。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瘂。痴恶。】
这个『痴』就是我们常讲的白痴。
【尪狂。】
『尪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分裂,人疯疯癫癫的。这一些都是过去杀害众生太多了,所得的这一些果报。这些果报都是属於「痛」,这还不属於「烧」,「烧」在三途。
【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这一类的人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很多,所谓是残障,都是属於残障,值得我们同情与怜悯的。学佛的同修对於这些人应当以平等、慈悲心来开导他,让他自己觉悟,让他自己明了,真正忏悔,对於这一些障碍都可以有转机的。换句话说,他这个忏悔的力量是不是勇猛?信心是不是坚定?果然勇猛、坚定,感应不可思议,这个在学佛传记里面,历代都有记载。失明的人,眼睛能恢复;失听的人,能够恢复听觉,这是要靠自己真正修持的功夫,医药上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感应不可思议。问题就是他肯不肯相信,不肯相信那就没法子了,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非常重要。你要说明它的原理,那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是主宰。心善、行善,这个身体自然正常健康。圆满不二
在梦中梦到男女在行YIN,要怎么办?如何忏悔?
问:在梦中梦到男女在行淫,要怎么办?如何忏悔?
慧律法师答:我们修行当中,如果有这种毛病的、淫心太重的人,照我说的,你如果办得到,你就有办法改变。第一、过午不食。第二、常常打赤脚。你去别人家里,常常看到人家打赤脚,不要对人家说:“哦!你是听慧律法师讲经,所以你才打赤脚。喔!你是晚上专梦那些?”你不要说人家,乱说那些。人家打赤脚是图凉快,你不要乱说那些呢!我告诉你,男众淫心太重的人教你一个绝招,晚上睡觉,不要穿袜子,把脚放出来,让这凉、凉、凉、凉、凉,火气就会下降、下降、下降。再来,念佛的时候,要观想“南无阿弥陀佛”,观想一个灯、二个灯、三个灯的那个灯,放光、放光、放光,这样心比较能定,多拜佛。
从中医角度讲:
甜属土,晚上食甜或吃太饱,土旺克弱水,水弱肾不固,淫梦多,弱水不生木,早上起床眼睛非常红,上午很长一段时间看亮东西有眼胀和花等等不舒服感觉。......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恐惧的心情也会逐渐淡化。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原本也只是一个点(如沧海之一粟)。但是,就因为执着,遂产生「我相」。有了「我相」,紧接着衍生「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交织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自我空间」的扩展,便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立;烦恼、痛苦因此接踵而至。
追求心灵的超越,简要的说就是要破除「我相」,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心一旦没有执着,就可以包容一切事物。当我们无所执时,遇到纷扰的人事,自然秉持「来不拒,去不留」的态度,活得自在、快乐。
因此,不执着的人,才是世间的「快乐神仙」,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能真正拥有一切,整个宇宙都是他的财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得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此误解极深。譬如:有时会听人说起,如果每个人都学佛,则人类不就要灭种了。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没有夫妇儿女,社会岂不就瓦解?这实在是一个很严重的误会。
佛弟子可略分为出家弟子与在家弟子。出家、在家都可以学佛修行了脱生死,并非学佛的人一定都得出家,绝不会因大家学佛,就破坏了人类社会。不过,或许大家会问:既然在家、出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又何必有出家制度的存在?这是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有赖一些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最好是出家人,他们没有家庭负担,又不用做其它种种工作,正好全心全意修行,努力弘法。佛教要在这个世间存在,一定要有这种人来推动,因而有了出家制度。
佛经中虽然赞叹出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可是不能出家的人,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如不能如法修持,那还不如在家比较好。出家的功德殊胜,但稍不留神,堕落的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认真修行;肯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于出家。
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分子,是推动佛教的主体。佛教的出家制度也就是摆脱世间尘累,而专心一意的为佛法努力。所以,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有的人一学佛就想出家,以为学佛就非出家不可;这不但是自己误解,也害别人不敢来学佛。其实,学佛应认识到出家的不易,先做一个良好的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果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则这样对自己与家人有所交待,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观念,将佛经义理扭曲,这是很危险的。譬如打开《大乘起信论》,其中“三细六粗”,三种细的?六种粗的?《往生论》。《十四讲表》自己看,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所以,要多多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然而由于现今工商社会非常繁忙,若无法长期跟在师父身边修学,不妨多听录音带,反复的听,熏习久了,渐渐也能有所体会,这也是现在工商业社会弘法的变通方法之一,能不受时空限制,让大家接触与听闻佛法。
二、要有好的环境
一棵树的成长,除了有种子之外,还要土地。阳光、空气、水等的灌溉与培育,也就是说,先天的条件还需配合后天的环境,像参加各种法会,以大家共修的力量来互相提携、讨论与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要能自觉
佛法就是真理,即佛陀在菩提树下所发现证悟到的,佛陀发现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四十九年说法之中,不断教育弟子们如何自觉。
“觉”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工夫,随着你反省的深度,就越能体会到佛法的真实。内在净化到某种程度,本性的作用一发挥出来,般若智慧获得开采,那就是能转凡成圣,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当然,自觉也要有条件,根器够的人,一句话即见本性,根器不够的人,那就要好好地亲近善知识,亲近三宝,多听开示(光盘、书籍)。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有长远心: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就是没有长远心,而且乱发愿。随便发愿的人,学佛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第二要有慈悲心:要时常宽恕别人,扩大自己的胸量,不要看别人的缺点,你要活得快快乐乐,就要学习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多看众生的优点,以慈悲柔软的心来面对你周遭的人、事、物,这样,就能活得比较自在解脱。
第三要发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皆因菩提心才得以成佛,我们要“学佛”,当然就要发菩提心。
这三者当中都有一个“心”字,修行人就是善用心的人,因为“即心即佛”,佛法讲的不外乎“心”的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外表上在拜佛、念佛,而不懂得去除内心里的贪、嗔、痴,那么只是在跟佛结缘而已。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形式或仪式,而是要观照内在,抓出心中的烦恼贼。兵法讲“攻心为上”,运用于佛法当中也是一样的,心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人,只有深入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
但讲究心法并不代表就放弃因果,因为因果与空性是不二的。因果就是空性在事相上的显现,而一切的因缘果报当下就是空性。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无生。因、缘、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坏事相,颠倒因果。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了解佛法的人,就越了解因果,而彻见因缘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所以,唯有见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如此,就达到了理事圆融。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意见跟我不一样的就列为敌人,不知道说那个意见跟我不一样的,也许是最成就我的人。不要把敌人当作是敌人,不要把意见不同的人当作是敌人;要把敌对的人当作感恩的人,我说这是转凡成圣的关键。
慧律法师:那是你没有福报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
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我们那个院长他又很坚持,要我们十一点十五分才吃饭(台中南普陀佛学院一律持午,一到时间筷子一律统统放下,持午非常严格的)。冬天寒流来吃下去一直腹泻……我们因为刚刚出家作沙弥,就对院长有一点意见。为什么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念经念这么久呢?十一点十五分才给我们饭吃,我们要热一热,院长又骂。
这一点事情我就耿耿于怀,因为刚出家实在是想不透。去拜访广钦老和尚,我就把这个事情对老和尚说:「老和尚,我们这个院长,老是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十一点十五分用冷饭冷菜给我们吃,吃得南普陀佛学院统统腹泻,尤其我泻得特别严重。」
讲到这里,广钦老和尚一下子就:「住口。」我看老和尚很凶吓一跳,「不要讲别人用冷饭给你吃,你要说你没有福报吃热饭。」原来是这样子,是,是。因为他是老和尚,很伟大,他是开悟的圣人。要常常这样想,知道吗?不要每次都说别人用冷饭给你吃,你要告诉自己你没有福报吃热饭。
我现在什么事情统统用老和尚这一句话。要是有一个很稀奇古怪的工作人员我不恨她,我没福报请到好的工作人员,都是请到一些不敬业的,没办法。用广钦老和尚这一句话:她闹,没关系,是我修养不够,她有资格闹,没问题。很好用的,我统统不会烦恼。有时候用老和尚几句话,真的挺好用的。所以一句话你就知道,什么都要回归自性,完全是你心的问题。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蕴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无!加一个无字,没有所谓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为什么?一切因缘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全部消灭。
你今天贫穷,你告诉自己没有所谓的贫穷;你很富有,加一个无,没有所谓的富有;你很健康,加一个无;你很病苦,你也不必苦恼,没有所谓得病苦。这叫作空一切法。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闻,当下不生不灭,就是我们未来的面目。你就马上进入涅槃。所以,既不高傲,也不自卑,无所谓的大,无所谓的小,无所谓的是,无所谓的非,无所谓的对,无所谓的错。保持一个觉悟清醒的心,那就是空一切法,就是无!
碰到一切好的不执着,碰到人家跟你计较,你今天吃亏,没有所谓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今天占便宜,有一天人家就会来报复你,你今天什么都要赢,有一天你就必须吃尽苦头。有一个无,你想想看,世间的修养就够了。出世间的法就觉悟了,在这个世间,能够空,那么求生极乐世界,就在一念之间。我们有了无常、苦、空,还要有个大菩萨的精神,就是无我!无我就是不自私。同学们,师父教你一个伟大的思想:你什么事情都不要考虑到“我”,先考虑整个佛教,整个团体,大无我的精神!你任何事情都不要顾虑到自己,你的烦恼就少,为什么?你没有时间来自私,没有自私,处处考虑别人,你的烦恼就没有。烦恼从那里来?从一个“我”开始。什么你今天怎么对我不满,我受尽委屈。无我,你烦恼什么?处处为别人着想,牺牲奉献,你想想看,你的烦恼怎么会多呢?根本不可能。
所以第二个要发觉悟心,要彻底的觉悟这个世界是苦的,空的,无常的,无我的。运用这个智慧在世间,哇!无往不利!
节录自《谈初发心》 《寿康宝鉴》| 乐圃朱善曰
东林法音
乐圃朱善曰。闺房之乐。本非邪淫。妻妾之欢。虽无伤碍。然而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欲纵成患。乐极生悲。古人已言之矣。人之精力有限。淫欲无穷。以有限之精力。资无穷之淫欲。无怪乎年方少而寿遽夭。人未老而力先衰也。
况人之一身。上承父母。下抚妻子。大之有功名富贵之期。小之有产业家私之受。关系非浅。乃皆付之不问。而贪一时之宴乐。不顾日后之忧危。是诚何心哉。且寡欲者必多男。贪淫者每无后。盖精力衰薄养育难成。遂至子息单微。甚而后嗣灭绝。是其为祸。可殚述哉。
译文
乐圃朱善说:合法夫妻之间的房事,本来不是邪淫,但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放纵情欲就会酿成祸患,欢乐至极,必生悲哀。这些,古人早就反复劝诫过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欲望无穷,现以有限的精力,去行无尽的浮欲,难怪有人年纪很轻却突然早逝,有人年岁未老就早衰了。
何况身为成年人,上要奉养父母,下要抚育儿女。大的来说,关乎功名事业,小的来讲,也是一家的顶梁柱,责任都不在小处。如果对这些一概置之不顾,只贪图自己一时的欢乐,不顾以后的忧患危险,你说这是什么人呢?自古少欲之人容易生育,而贪淫之人,常见绝后。这是因为自身精力衰薄,所以子女难养难成,导致子孙稀少体质单薄,其至灭绝了后嗣。放纵淫欲所造成的可悲后果,哪里说得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