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哥们儿“义气"好不好?
田彬
“义气”是孔圣人发明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奠基石。那么,“义气",就是儒家思想的第二块奠基石。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讲义气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的“刎頸之交",三国时期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等,都是刽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人间佳话。讲“义气”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奉为鉴行的指南。倘若一听到XXX讲义气,人们立即会对其五体投地,个个送去敬仰的目光。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讲“义气”这个词就被蒙上了一层灰尘,而且名声越来越坏。一谈起讲“义气",就和“酒肉朋友,拜把子兄弟"“只讲感情,不讲原则”掛起钩来。甚至有了“黑社会,”“小集团"的嫌疑。在党政机关,又把讲“义气"和“搞宗派,拉山头”联系起来。组织部门考核干部,也把“义气”当成“匪气",被打入大逆不道,不能重用之列。
在我看来,讲“义气"是人类最高道德品质之一,应该做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好人的重要思想标准。如果一个人遭到敌人攻击,他的朋友不惧安危,挺身而出,勇敢相助,这种义举难道不可贵吗?朋友间相处,互有马高蹬短,不应该同舟共济吗?……试想,人和人相处,没有互相信赖,互相鼓励,互相维护,互相配合,互相成全,互相奉献,互相报答,甚至以命相交,人类怎么能凝聚,怎么能生存,怎么能发展呢?是凝聚好,团结好,万众一心好?还是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好呢?我想,这应该是无需去寻找答案的。
有个朋友曾经和我争论,他举例子说,假如朋友犯了罪,你还和他讲“义气",继续支持他,帮助他,这豈不是同流合污了?
我的观点是:即使朋友犯了罪,他依然是你的朋友,你更应该帮助他从困难中走出来,这是一种更崇高的美德,如果见朋友倒了霉,你弃而远之,这正是最不道德的小人市侩行为。
朋友又争辩说:如果朋友犯了罪,你帮他逃跑,或窝藏他,或帮他销除证据,算不算讲“义气"?
我认为,这肯定是讲“义气"。而且,为了帮朋友,自己还顶着包庇的罪名,这是“义气"中的最高“义气”。这和战场一样,看见战友要挨子弹,你挺胸而出,替战友挡住了子弹,结果是自己牺牲了,你说这种精神伟大不伟大?这种精神和顶罪帮助犯罪朋友脱险是不是一个道理?
我认为,从道德品德角度讲,敢于帮助罪犯朋友逃跑是一种更可贵更伟大的精神。当然,你可以劝说朋友去投案,不应该帮助他逃跑,这只是选帮助他的方法不同,如果说帮他脱罪有错误,只是帮助朋友的办法不对,但是从道德和品格的角度讲,这种“义气”绝对是应该高度赞美的。
我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为讲“义气"的哥们儿鼓鼓劲,站站台。就是想呼唤回我们曾经拥有的朴素崇高的情义。把讲“义气”的精神发扬广大起来。尤其是当今,重利忘“义",人情淡薄,精于计算, 已经成为定势,更需要呼唤情“义"回归。讲“义气”,永远是最伟大的人格,应该全民认可,全民弘扬,全民推广,应该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
2022.3.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