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欲心害死一切人
◎ 宣化上人
父母若淫欲心重,生出来的婴儿容易患种种疮。因此,女人怀孕后,男女应分开住。古来的传统,女人有孕后便回娘家。若怀孕后,男女仍然不守规矩,乱七八糟,小儿就感染胎毒。因为男女的精华根本上含有毒素。
科学尚未研究出这个毒质。现在的科技都是往外发展,不是天上,就是地下,却不去研究人体本身的科学,这叫向外驰求。
前几天我与一位太空学的科学家谈论,他在国防部有重要的职位。我向他说:“你们只往天上或地下,研究杀人的武器。但你没有往本身上研究,有何抵抗力,使核子辐射不伤害你。如此向外驰求,乃至尽未来劫,永远摸不着边际。”
这个科学家回答:“我学了多年科学,从未听过这种理论。” 他觉得很新奇。
我再说:“你不妨往内面的科学研究一下。若真知道,则一切科学都能迎刃而解;内里不明白尽向外找,这始终是舍本逐末。”
因为男女不守规矩,以致生下来的孩子们满身疮毒。
弱智儿童是怎样来的?一般医学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都是隔靴搔痒。
真正根本的来源就是男女不守规矩,尤其是青少年男女吸毒、用麻醉或迷幻药(或快乐或慢乐),他们本身都糊涂颠倒,所以生出来的孩子就全无智慧!
医生还不知根本因素何在?这是现在很多弱智儿童、神经病儿童、残废儿童、小儿麻痹的因素!
父母本身不正常,生出来的子女当然也不正常。因不正,果就不正。因如是,果如是,事情明明摆在眼前,人还是掩耳盗铃,不肯承认。
胎毒是很厉害,不易治的,所以淫欲心害死一切人啊!人若无淫心,根本不会生浸淫疮及一切不干净的毒疮。人对本身上的问题一窍不通,尽向外找,还胡说乱讲,像苍蝇东撞西闯,究竟干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那儿胡闹!|宣化上人:YIN欲心断不掉有什么办法?
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要把这个淫欲心修断了。你如果断不了淫欲,那是不会出三界的!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第九种无畏,这是离贪欲畏。熏闻离尘:“熏闻”,就是修行“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天天日日都要用这种功夫。那么这种功夫修成了,熏闻离尘,把这一切的前尘的境界都离开了。
色所不劫:离开什么前尘的境界呢?就离开这个色尘的境界,色尘所不能劫。我们人不要以为有了美色是一种好事情。你爱这个美色,这个美色就劫夺你家里的财宝;你固有的这种最有价值的宝贵东西,都被这个美色给劫持去了。
你若能离这个色尘,就“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看,“见有若无心自安”!你见到什么美色,心里就动了;在你没见的时候,你怎么不动心呢?你见着这个美色,一动心了,那就被这个色尘所转了;如果你能远离这个色尘,就“色所不劫”,这个色,它就不能来抢夺你家里的财宝了!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这是观世音菩萨,他能令一切多淫的众生远离开这个贪欲。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那也就是这个意思。
你多欲,什么欲呢?就是这种淫欲心!人生最大的问题、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这种淫欲;也就是男女的问题。你若能把男女的问题,看得破、放得下,那就是真正得到解脱了!你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就不能得到解脱,也不能开悟。
所以,今天头先在吃饭的时候,我对你们讲,你用的功夫用到了,吃饭也不知道吃饭了,穿衣服也不知道穿衣服了。吃饭、穿衣服都忘了,那么身外之物,更有什么可忘不了的呢?
所以说,连你的女朋友也忘了!你若是男人,就把你女朋友忘了;女人,就把你男朋友忘了嘛!不是说单单男人忘女朋友,女人也要忘了男朋友;互相把这种境界打破了,那你的功夫才有办法呢!
何况又记挂着姊妹、兄弟,又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这一套啰哩巴嗦的;又有子、又有女的,放不下。你来学佛法,要把一切都放下;在这学佛法的期间,什么也不管了!
要怎么样子呢?就像重新做一个人,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这样子,佛法的法水才能灌溉到你这个菩提心里头去;你如果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那个法水就没有法子来滋润你的菩提心。
你能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再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淫欲心也就会没有了。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要把这个淫欲心修断了。你如果断不了淫欲,那是不会出三界的!不是说我又想要开悟,又离不了这世间一切的境界。那你离不了世间的境界,你也不能成佛,这两者不可得兼。
好像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鱼是我愿意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愿意吃的东西;这两种,不能说同时一口吃两种东西,一定只能吃一种。所谓世间的乐和出世的乐,也是不能同时都被你得到;你又要去成佛,又离不了这个世间上财、色、名、食、睡,那你没有法子可以成就的。宣化上人:真正认识生死无常,就能断YIN欲
生即有灭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佛问沙门:佛故意设一个问答,这问题本来佛不需要问旁人,并不是连佛都不明白,想要问问其他的沙门,好令自己明白,不是的!因为佛知道,人不知道人命有多长的时间,所以佛就问一个沙门说了,人命在几间:你说人命有多长的时间呢?有几许的时间呢?
对曰,数日间:这沙门就对佛说,大约人命几天就会死了,不是很长的。
佛言,子未知道:佛就对这沙门说,你没有明白道,你还不懂啊!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又问另一个沙门,人这生命有多长的时间?
对曰,饭食间:这沙门就对佛说,在吃顿饭的时间里,人的寿命就会没有了。
佛言,子未知道:佛对这个人说,你还没明白道啊!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佛又问另外一个沙门,人命在几许的时间会没有了?
对曰,呼吸间:这人对佛说,人的寿命就在呼吸之间。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对他说,真是好得很!你是明白道了。
以前在印度有一个国王,他相信外道,因为外道修种种的苦行,有的持牛戒,有的持狗戒,有的以灰涂身,有的睡钉子床,修种种瑜珈的苦行。
相对地,在佛法里,比丘修道是很容易的,不修这种种的苦行。
所以这国王就问佛的弟子说:“我相信外道所修的这种种苦行,可是他们还都不能断淫欲心,那么比丘这么随便,这淫欲心和烦恼,怎么能断呢?这根本就断不了的!”
有一个法师就答覆这国王说:
“你可以在监狱里提拿一个应该处死的人来,对这人讲:‘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拿着,在大街上游行。你游行市街时,如果洒了一滴油,就把你杀了;如果一滴油也不洒,回来就不杀你,把你放了。’那么这时候,你可以预备一些奏音乐的美女,在市街上奏音乐。等这个应该要死的人游完了街,你看看他这油洒了没洒?如果他的油洒了,当然就要被杀了。若一滴也没有洒,你问他在这街上都看到些什么?看他怎么样说!”
国王就照样办了,提出一个应该被杀的人,就对他说明白:“本来今天应该把你杀了,但是现在我给你一个不死的机会,怎么样呢?你必须去游街。游街时,我给你一碗油,你用两手端着,这油若是一滴也不流出来,不洒出去,那么回来就不杀你。若是洒了一滴油,回来还是照常把你杀了,你去试一试!”
于是,就这么样做。市街都游完了,回来一看,碗里边的油果然一滴也没有洒。
国王就问了:“你在这市的大街上,看见过什么?听见什么?”
这犯罪的人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就只看见这油,我时时刻刻都保护这油,不教它洒了。我除了看见这碗里的油,旁的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国王就问法师说:“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位法师就告诉他:“这就是譬如出家的沙门,他因为看这生死的问题事大,所以他没有时间来生淫欲的念头。他想要了生死,就好像那要死的人,如果流出一滴油,有了一点烦恼,那他就死了。出家的沙门也就是这样子,为什么他能断淫欲呢?就因为他把这生死的问题看重了;外道为什么不能断淫欲呢?就因为他不明白生死,不懂得这个生死是一种大的事情,所以他不能断淫欲。”
我们修道为什么淫欲心不断呢?
也就因为你没有真正地认识生死无常就来了。你若知道生死无常就要来了,就没有时间来打淫欲的妄想,没有时间生这种淫欲的烦恼了。
恭录自《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