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行为,一定要戒掉
(附增加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在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是由阳气不足造成的,比如癌症、不孕不育、肥胖、内分泌紊乱、肾病等等。
内经有云:阴成形、阳化气,阳不足,百病丛生。
与病人详细询问病史时,慢慢发现,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与病人长期生活习惯不当累积有关,而且往往这些习惯看似健康,却往往是我们健康的大敌。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1、当露脚裸成为一道风尚,诸阳之末被毁初春乍暖还寒,可很多女孩喜欢上装大衣、羽绒服,下装配九分裤,有时明明是长裤,也要卷起裤管,露出一截脚踝,很多女生认为“韩剧里很多女明星都这么穿,显瘦。”
为跟上潮流,即使冻点也无所谓。
可是同志们,在中医理论中,脚裸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三阴交。
三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交,交会也。三条阴经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此穴受到寒邪,肝、脾、肾三条阴经同时重伤!
如果一定要美丽冻人,至少要掩盖住三阴交穴吧!
2、露腰露脐,命门真火殆尽除了露脚裸,露腰露脐体现了性感和个人魅力。可是,在我们的腰背部有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命门。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命门里藏有真火,肾气具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人体阳气十足,则百病祛除。
此外,肚脐也是一个重要的穴位:神阙。
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即牌坊也,神阙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如果常穿低腰裤,那么就很容易让肾脏和肚脐受到寒邪,从而导致肾气亏损,体内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体内血流不畅,甚至下半身时常感到发麻、疼痛、冰凉等。
腹部最怕冷,带脉也怕冷;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都在腰腹部。
所以,我们想想,在古时候,女子是不是习惯穿个肚兜?那可不是仅为了美,因为正好可以保暖女子整个腰腹部啊。
3、早上起床后洗澡洗头犹如水浇灭了小火,我们经常在西方电影里看到,起床后洗澡洗头的情节,现在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在早上洗澡洗头。
虽然中国各朝各代的中医典籍中,没明确说晨起不要洗澡,但阴阳消长却早就告诉我们了,《内经》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所谓“平旦”,就是太阳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
这时,正是人体的“阳气”初生之时,因为初生所以相对弱,也正是需要引导和抒发的时候。
此外,早上7点-9点正是足阳明胃经当令,这个时候洗澡洗头,等于把全身的肌肤腠理打开,而且这个时候全身的大部分气血都集中在足阳明胃经,等候着消化早餐。
这样一来,人体体表极易被寒邪侵袭,且头部乃诸阳之首,所以,这个时候洗澡等于是把阳气升发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一定要在早上洗澡,可以选择早饭结束半小时之后。
4、春天大量吃水果,阴寒直灭脾阳春只为发陈,万物生长而非结果之时。
现在很多女性认为多吃水果可以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还可以美白,减肥。
可是《内经》告诉我们: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只为发陈,万物生长而非结果之时,大部分植物花开春夏、结果于秋,所以顺应自然,秋季,瓜熟蒂落,吃水果季节在秋,才是水到渠成!
5、晚上健身或夜跑耗尽一天最后的阳气
现在很多白领,平时每天上下班各种工作已经很辛苦,到了晚上,还专门找时间和健身房运动,直到大汗淋漓,认为这样才是健康的。
可是子午流注告诉我们,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边保修,以利于入睡。
所以,晚上不要剧烈运动,这和刚才说到洗澡洗头的理由是一样的。
早晨阳气升发,我们要顺应阳气升发,这时候运动是合适的;晚上阳气消退阴气增长,剧烈运动,扰乱人体正常运行,这样怎么才算健康?
6、为什么现代女性健康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在现代社会,虽然妇女有些问题可以向医生讲了,而且女医生也很多了,但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事情却远比古代多了起来。
首先是寒邪多了。
古代的寒邪多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天气突然暴冷,大家没有来得及多穿衣服等。
在出现人类的漫长的时间里,情况基本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身体基本上进化到了适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的程度,夏天热,冬天冷,人类的身体基本上是有适应能力的。
但是现代社会,也就是最近的几十年却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情况。
空调的出现,创造出了过去的几十万年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的小气候格局,什么样的格局呢?
就是前三十分钟在室外还是烈日炎炎呢,后三十分钟进入了办公室,就是冷得发抖的空调环境了。然后再出去出汗,再回来发抖。
人类进化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身体,最近几十年突然遇到了新的情况,挑战够大的。
到了夏天,您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各个商场里面,公共汽车里面,地铁里面,办公室里面,空调都开得很足,每年夏天华东地区的电力都会紧张。
人们的身体就在这一冷一热的交替中来回地经受着考验。似乎就是最近这些年,皮肤病的患者在成倍地增长。一方面和食物的污染有关,另一方面和空调有关。
比如您正在室外汗流浃背呢,一进办公室,立刻就是冰冻如冬,结果您那些正在要排出的汗都怎么办了呢?都郁结在皮肤里了,中医说这叫内热外寒,营卫不和。
在一般情况下还真难以形成这样的疾病的状态。可是这个空调每天就为我们制造了这个模型,当然,这个模型是拿您做的,在科研术语里这叫做“造模”,一般是在小白鼠的身上造模,然后试验我们药物的疗效。
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各种皮肤病,比如各种皮炎、荨麻疹等。
这种非正常的冷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
中医说是脾胃出了问题,因为四肢受冷,很快就会把这个冷传到内脏,人身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是很快的,有许多人在夏天,吃什么东西不对就闹肚子,虽然有的是食物污染了,但很多不是,有的人吃了就没问题,可这位就肚子痛,闹肚子,这就是脾胃受寒了。
在东南亚行过医的大夫都说:
非常奇怪,在那边大夏天的有许多我们冬天才有的病,需要用麻黄汤和附子理中丸的时候非常多,仔细一考察,原来那边夏天的空调开得非常足。
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女同志了,因为女同志在夏天穿得都比较少,有的人还把腰都露在外面,这样,寒气最容易伤害到她们的身体。
中医认为,妇女的身体最怕气血凝滞。
因为妇女的胞宫等生理系统,都要依赖血液的温养,一旦遇到寒邪袭来,正气不足的人气血就会凝滞,这样对妇女来讲就会产生威胁,
尤其是在生理期的时候,气血凝滞以后,淤积就会难以排出,这样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里面妇科的方子很多都是使用干姜、艾叶等温热药的缘故。
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健康问题,只要在生活中多去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保持心情愉快,长此以往,身体的问题都会慢慢改善。
用老祖宗的“阴阳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健康。
通常生病、有灾难就是因为阴气重,我们学会把阴转化成阳就好了。素食是属阳的,肉食是属阴的,吃肉接受的阴气,吃素接受的阳气。
动物的内脏是最阴的,为什么?因为动物的内脏没有见过太阳,但是植物是天天沐浴在太阳下的。
阴阳不仅体现在食物上,在很多非物质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事物分阴阳,看得见的是阳,看不见的就是阴。
比如人体,我们看得到的是这个肉体,但实际上,指挥这个肉体的是看不见的思想。就好比,电脑要进行各种程序的运行是软件在指挥,而硬件是一个载体而已。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做。不要总是抱怨,抱怨属阴;要多奉献、赞叹,奉献赞叹属阳。
同理,没有信仰属阴,有信仰属阳。因为有信仰会时常让我们持续感受到依靠、爱、慈悲等等正面的信息,而没信仰时,人时常容易感觉生命无力匮乏。
比如我们在进入光明世界的冥想时,我们整个生命化成一片光明世界,充满了“阳”。能让人感觉到阳光、温暖、喜悦、祥和的冥想就是属阳的。
所以,当阴阳平衡,或是阳气充足,人的身体和精神就会感到非常轻松愉悦,健康轻盈。反之,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补阳的方式调整阴阳,从而获得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人生。
南无阿弥陀佛 冬季补肾事半功倍的惊人秘方
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肾脏随年龄增长呈现衰老、肾气亏虚。更应着重补肾,维护肾气。中医上,按摩三大穴位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此外,可在冬季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不要进食太多过度苦寒的食物,如苦瓜等。。护心的3种素食
吃什么护心脏呢?
1、燕麦
早晨可以选择吃一碗燕麦作为早餐,它所富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叶酸和钾对心脏都很有好处。同时,燕麦还是一种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品,能很好的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帮助保持动脉血管的通畅。如果还能再吃一根香蕉,就能再多摄入4克的纤维。
2、大豆
大豆能帮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而且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依旧是人们保护心脏摄入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吃豆腐和喝豆奶都是不错的选择,早餐时喝杯豆奶也能更好地补充燕麦粥所不能提供的营养。
3、坚果
核桃、腰果、杏仁等坚果都含有大量的欧米茄-3脂肪酸和单元以及多元不饱和脂肪。吃的同时,还能摄入膳食纤维。和橄榄油一样,坚果也含有大量的“好”脂肪。7个人老腿不老的绝招
常言道,人老腿先衰。那么,怎样锻炼才能使“人老腿不老”呢,以下七招您不妨一试。
1、干洗腿: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2、揉腿肚: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六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3、甩小腿: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4、揉双膝: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
5、扳足趾:端坐,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足趾20-30次。此法能强腰腿、增脚力。
6、搓脚心: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各100次。此法具有降虚火、舒肝明目之功效,可以防治高血压、晕眩、耳鸣、失眠等症。
7、暖双足:暖足就是要经常保持双足温暖,每晚用热水泡脚,能使全身血脉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