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精品(辽宁)卜祥杰 ||山居漫笔(诵读 || 箫雅)
山居漫笔
作者:卜祥杰 诵读:箫雅
暑假回到乡间的老屋小住,院子里是父母精心侍弄的绿豆秧,豆荚鼓胀,一半已经成熟。菜园里头伏种下的萝卜绿油油,墙角的冬瓜爬过了矮墙,在墙外结了瓜。门前阶下几簇江西腊花开得正盛!我开了门,开了窗,山风一下子扑进怀里,暑意顿消!我高兴地说:“我回来了!”妻子在一旁笑我的痴样。我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陶渊明的诗句。
(一) 暗夜听雨
夜里,旱了许久的辽西下雨了。躺在土炕上,在暗夜里听雨是一种享受。雨打在玻璃上、落在庄稼上、滴在檐下的台阶上或急或缓,鸣奏出一曲暗夜交响。我听着雨声,忽然觉得这山间夜雨充满了诗意。思绪里一下涌出来好多关于夜雨的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是王维的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的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老杜的夜雨;“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是曾几的夜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陆游的夜雨……同样的夜雨滴落在不同文人的心头,生发出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忧愤的情怀,不是雨有情,是中国文人千古不变的悲天悯人的情结使然。雨是他们情绪寄托的载体,被赋予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今夜,我的感想没那么多,和所有我的乡亲一样,为这场透雨而欢欣。于是,我在雨声中酣然入梦,我不知道这雨声融进了我的梦里,还是我的梦揉进了这雨声里。
(二) 绿意无涯
这次我竟然陶醉于故乡满目的绿色了!这对于我来说,或许不应该,因为我在这里土生土长。按说,我不应惊诧于这个季节习以为常的绿色了。可原因就在这,我对它太习以为常了,竟没有留意细看它原来那么不同寻常。
这个季节乡村的绿色真慷慨,不是城里绿地或公园里那种这一小片那一小片的绿,而是无边无际的铺排和渲染!这绿色从近旁到天边,触目尽是,这就令人震撼了!零星散落在绿色之中的农家,一点也没破坏这种和谐。屋前的菜园、屋后的树木让这种绿意延续开来,像中国书法里的笔断意连。
这无边无际的绿是不是太单调了?不是。尤其在高处看,那深浅不一的绿真的会让你叹为观止。不同作物高低错落,中间点缀零星的草甸,让满眼绿色浓淡相宜,深浅有度。时间长了,甚至觉得这里的空气都被染成这种绿色,让你感觉从眼里到肌肤到肺腑都浸润在这一片奢侈的绿色中?我想,没有哪一位大师能有如此气魄,挥洒出这样酣畅淋漓的写意画卷,这时你真的要折服于自然的鬼斧和人力的伟大了!
(三)烟火人间
妻子说,这几天时间过得好像慢了,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几本闲书、一壶清茶,把时光拉得很长,这种慢悠悠的日子很适合修养身心和漫无目的的冥想。在办公室里开玩笑说:“人生就是一条有向线段,从出生就飞奔向终点,无法回头,你忙啥?”一位长我几岁的同事说:“所以,且行且珍惜!”另一位聪慧的同事鼓掌叫好:“都是哲人啊!”玩笑归玩笑,细细想来真没必要一生总是那么匆匆忙忙,忽略了近旁风景和人间烟火。
在老家的日子,做饭用的是大铁锅,柴火在灶堂里跳跃,园子里的蔬菜在铁锅里翻炒出不一样的香味。我添着柴,妻子在灶上忙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我竟然在多年不用的橱柜里翻出一瓶最普通的三沟白酒,看看生产日期,十年前的!饭菜在一阵烟熏火燎之后端上桌,妻子忽然说:这不就是烟火人间?我竖起大拇指:诗人!
(四)一丝隐忧
散落在山的怀抱里的小村是我的老家,三十几户人家都是整洁的院、漂亮的房。多少辈子人梦寐以求的富足日子,在今天看来已经再平常不过了。房前屋后的土地里长满了充满希望的庄稼,而耕种这些土地的人都不再年轻了!
年轻人都走出山外,在外面的世界闯荡,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不愿意回到相对落后的家。于是,肩负着祖辈希望的一代代人正接连走出去,留下了土地和为他们感到自豪的父母们。村落变得越来越宁静,越来越孤独,那些空寂的老屋和紧锁的房门,诉说着这个时代乡村的没落和无奈。当这些父辈再老去,土地会荒芜吗?这些曾经哺育了多少代人的乡村会消亡吗?我常常这样问。妻子说:杞人忧天!我倒真的有一丝隐忧。
(五)人生大幸
我的老屋离父母家大约三百米,院子里的绿豆长势正旺,干干净净,没有一棵杂草;菜园里瓜豆青青,赏心悦目,这些都是父母的杰作。
我们在县城里工作,路途遥远,平时无暇侍弄院里的地。我说:“给别人种吧?”父母不同意,说:“那点儿地,我们侍弄!”我听了既高兴又不免心疼。他们能侍弄这少许田地,说明他们身体健康,心态不老,这是我所高兴的。我同时也为他们的劳累感到心疼!父母反倒不在意,他们说:“整天呆着有啥好处?活动活动更好!”
于是,暑假我们回到老屋的时候,我看到了院子里欣欣的绿豆,菜园里蓬勃的瓜菜,台阶下盛开的鲜花。最让我惊诧的是院外柴堆周围的杂草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我想,他们在儿子的院子里晨昏劳作的时候,一定感觉离儿子很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内心必定是幸福、踏实的。我站在小院子里,常常感觉人到中年,鬓发斑白后还可以时时叫一声爹,喊一声妈,还可以在内心深处给一个叫家的地方留一份牵挂,真是人生大幸!
(六)简单幸福
住在老屋的日子里,每日晚饭后,我和妻子沿着长长的山路在夕阳的余晖里慢慢地走。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庄稼,在微微的山风里摇曳,像深浅不一的波浪。四野虫鸣近在咫尺,是最美的天籁。各种作物和青草散发的气息弥漫在暮色里,闻着那么舒服。
有时碰到聚在院外、树下闲聊的乡亲,他们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一般会问:“你俩吃了?嘎哈去?”我说:“溜达!”想必忙碌惯了的乡亲对我们这种无所事事的闲逛难以理解,“浪漫!”一位嫂子竟戏谑地脱口说出这两个字!我笑着向她竖起大拇指:“有水平!”
当月色渐明的时候,我们踱向老屋的方向。此刻,我忽然想起来《前赤壁赋》中的几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不是苏东坡所描绘的一种幸福吗?有些时候,幸福真的挺简单,无须投入过多计较,只须凭心体会,不是吗?
(七)犬吠声声
山村的夜阒寂无声,无边的黑暗笼罩着无边的宁静。这时,偶尔有几声犬吠传来,或远或近,给暗夜添一丝声响,仿佛黑色幔布上的花纹。这些高一声、低一声时断时续的犬吠,更加凸显了夜的幽静,我想到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这些狗都是乡间的土狗,忠诚地守望着门户,守望着暗夜的宁静。我在城市里见过或大或小、或被牵或被抱、或长毛或短腿的各种各样的狗,无一例外地很少听到过它们叫。我诧异于城市里的狗的乖巧,诧异于它们和这些乡间土狗之间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但我总觉得它们已经不再是狗了,它们已经失去了狗的本性,变成了一个新的物种。我还是固执地喜欢散漫在乡间的土狗,喜欢听暗夜里的犬吠声声!
(八)乡愁难泯
月明星稀,我和妻子在老屋檐下的台阶上喝着清茶。我描述着记忆中的乡村,记忆中的乡村四季,记忆中的乡村四季带给我们的快乐。妻子听罢,说“老家好吗?”“好啊!”我脱口答到。“好在哪儿?”“……”我竟无言以对!其实我也说不清。
老家同许多辽西的山村没什么差别,谈不上美丽,甚至更偏远、孤寂。我记忆中关于她的一个个片段也多以贫穷、落后为背景,但这些记忆始终清晰深刻、难以割舍。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渗透进血液,随心脏的跳动萦绕周身,深达骨髓。你可以在外面漂泊,在异乡扎根,但你心里一定有一席之地属于她,无法磨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清晰!
我想起一个词——乡愁。我认为这个词不应该有忧虑、伤感的成分,而是一份难以泯灭的眷恋和牵挂!
【作者简介】卜祥杰,辽宁省阜蒙县第三中学教师。阜蒙县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曾荣获第三届“红叶杯”当代军旅诗词二等奖,阜新文艺“红玛瑙”创作类铜奖。诗词创作主张:写真情实感,言之有物。
【 主播简介】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箫雅,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艺术观念:以真诚为文字,以声音为心音,上善若水,弘扬善美。
[shiyudadi]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