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历史
\ 五代十国传奇 洪刘华
五代十国传奇 洪刘华
精华
热点
2022-03-12 13:39:56
1584
阅读
关注
五代十国传奇之二 文:洪刘华 黄巢题诗 却说五代十国从907年至960年,区区53年,时间很短,哪怕追溯到王仙芝、黄巢起义的875年,也不足百年,可就在这不足百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众强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杀得人尽鸟飞,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那些走马灯般的帝王将相,都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记得冯小刚在拍摄《夜宴》时曾专门解释过为什么第n代导演拍摄大片都喜欢选择五代十国作为背景时代,理由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最混乱,最无序,皇帝最多,观众都对不上号,所以在看片子的时候不会去思考片中人物指的是历史上的谁谁谁。换言之,他们可以随便乱拍,反正只要挂上了“五代十国”这块牌子,观众就看不懂了。 感谢《三国演义》,让三国乱世如数家珍;感谢《隋唐演义》,让隋唐风云尽收眼底;感谢《大明英烈》,让元明逐鹿不再陌生。笔者不自量力东施效颦,撷取五代时期的一些帝王故事,让读者得以走近那个烽烟四起、热血贲张的时代。 唐朝,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宋人喜欢以“汉唐”并称,将其视为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时代,现代人也偶尔以“唐人”作为中国人的别称。唐王朝建立了伟大的文治武功,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唐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为代表的“唐诗”,与后世的“宋词”相并称,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最高峰,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再伟大的帝国也有其寿命极限,经过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大唐王朝也走到了尽头。 话说天下之事,如中天之日,盈海之星。兴亡数定,盛衰有凭。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一个盛世都是历代先贤能士励精图治的功绩,每一乱世也是奸邪狗辈挥霍欺凌的恶果。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终于公元763年2月17日。在此期间唐玄宗、唐肃宗纵情享乐,沉溺后宫,宠信宦官,不理朝政。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天宝以前,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也使得胡人安禄山有机会领节度使统帅大军。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叛乱最终得以平定,但后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各镇节度使,地方财阀等在安史之乱几十年后相继逐鹿中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安史之乱:“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至唐末时,社稷为宦官把持,又兼藩镇割据。王无唐虞之像,臣无望仲之姿。朝野倾颓,王气渐衰。唐末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便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却说唐懿宗咸通年间,由于政府克扣兵士薪水,长期戍守桂林的徐州、泗州八百士兵超过役期却不能返乡,随后发动兵变,拥护庞勋为首北归,这支军队在抵达淮北地区时,刚好碰上江淮流域连续多年的蝗灾、水灾,无数失去生存依托的灾民纷纷投靠,庞勋的军队迅速扩张到了二十万人。 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好不容易被镇压下去。河北三藩虽然是割据状态,但奉行朝廷正朔,维持着大一统的假象。唐懿宗得意满,开始求长生,吃丹养气。 却说唐懿宗共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居长,也是最受懿宗疼爱的一个公主。同昌公主闺名李梅灵,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为郓王时,郭氏是郓王府中的一位侍姬,因美俏绝伦,蒙郓王垂青,生下了女儿梅灵;李漼贵为大唐天子后,水涨船高,郭氏被封为淑妃,梅灵则成了同昌公主。 女大不中留,唐懿宗无论怎么钟爱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咸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舍中,同昌公主还是离开了皇宫,嫁进了名门之后,新科进士韦保衡府中。 韦保衡娶了这个金枝玉叶的妻子,也算是三生有幸,两年中不停升迁,由翰林学士升到郎中、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开国侯,一直到集贤殿大学士,年纪轻轻的就挤身于宰辅的高位了。 同昌公主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性情温婉,乖巧宜人,绝没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的刁蛮任性。 不过同昌公主自幼体弱,在韦家又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而养出许多病来。三天两头倒卧病榻,日渐消瘦,这可急坏了韦家老老少少,他们到处寻医访药,宫中数十名御医也不停地穿梭于公主床前,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咸通十一年初秋,同昌公主终于撒于人寰。 听到爱女的死讯,唐懿宗简直有些支撑不住,趴在龙椅上大放悲声,他把女儿的死一古脑地归责于御医。当即下旨将韩宗邵等二十几名御医斩首,同时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也收入京兆大牢之中。 唐懿宗的不仁之举,引起了朝廷内外的纷纷议论,举国上下忿忿不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认为二十几位御医人死不能复生,但他们的亲族如果能释放出来,或可安抚一下民心。于是上疏启奏:“生命长短在于天定。公主有疾,深触陛下慈怀。宗邵等人备施方术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无力回天,致此悲局实可哀矜。今牵连老少三百余人入狱,天下人议论纷纷多有不平。陛下仁慈达理,岂能被人妄议,还当居安思危,安抚天下民心。伏愿陛下收回圣虑,宽释牵连者!"刘瞻的奏词有理有节无可挑剔,京兆尹温璋也奏请附议。唐懿宗大声叱责二人犯上。同时罢了他们的职务,刘瞻贬为荆南节度使,温璋贬为崖州司马,责令两人三日内离京赴任。 温璋是个性情耿直的有才之臣,被贬南蛮之地着实心有激愤,叹道:“生还逢时,死何足惜!”当天夜里就在家中服毒自尽。唐懿宗听到温璋的死讯,狠狠地说:“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刘瞻离开长安赴任以后,驸马韦保衡大权在握,他与另一宰辅路岩串通一气,硬说刘瞻与御医同谋害死公主;唐懿宗信以为真,又把荆南节度使刘瞻贬为康州刺史.一个昏君的嘴脸暴露无遗。 却说曹州冤句县赤墙村,一人姓黄名宗旦,世为盐商,娶妻田氏回家,径从巢林经过,见一小儿席地而坐,身穿黄衣,叫田氏为娘,然后化一道黄气冲入田氏怀中,田氏归即有孕。怀胎二十五月,一日诞下,形容怪异:身长二尺,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左臂生肉滕蛇一条,右臂生肉隋球一个,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宗旦见了惊疑,遂将此子丢在沟渠。 时有土地将此子移在巢树上鸦鹊窠中。经过旬日,宗旦复从巢林经过,忽闻树上小儿叫他父亲,宗旦举目视之,乃十日前丢的小儿,遂取将下来。宗旦惊曰:“十日识人、叫人,此子奇异。”乃抱回家,仍命田氏抚育,取名黄巢,表字巨天。博览经史,精熟武艺。 黄巢从小就有诗才,五岁时作诗一首《咏菊花》:: “堪于百花为总首, 自然天赐赫黄衣。” 父亲怪他不知轻重,命令他再做一篇。”黄巢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成年后雄心万丈,去长安城一试身手,试图考个功名回来。第一次没考中,没关系;第二次又没中!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可不是每年都能考的,就他这两把刷子,根本涂不了好墙,于是理所当然地落第了。要知道大唐一年才考十几个人,连孟浩然李白这种诗界大佬都考不上功名,你黄巢算个毛线呀。 黄巢心高气傲。这连考不中,在别人眼中跌了面子不说,自己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美梦也就泡汤了。百感交集的黄巢在长安城墙上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就纳闷了,黄巢为什么对菊花这么感兴趣啊? 科举考不上,黄巢本欲回家,可他又羞见父母。这时街头一只锦毛雄鸡望黄巢叫了一声。巢曰:“奸邪不识贤,鸡倒识贤。”就对鸡说:“鸡,我若有天下之分,你大叫一声!”那鸡又叫一声。黄巢大悦,举笔又在城墙上写诗八句云: 雄鸡有五德, 今朝见我鸣, 顶上红冠正, 身披紫锦文, 心中常怀义, 大叫两三声, 唤出扶桑日, 重教天下明。 黄巢写下诗词,即收拾琴剑书箱,出了长安城,对天誓曰:“黄巢若得寸进,定要夺取唐朝天下!”言罢而去。 却说巡城军官看见反诗,抄奏朝廷。僖宗即宣令孜曰:“黄巢写下反诗,要夺朕之天下,卿何以治之?”令孜奏曰:“我主宽心,乞敕画影图形,捉拿巢贼,抄没其家。”帝准其奏,即时命写榜文,各处张挂,不在话下。 却说冤句县城外,有一藏梅寺,寺中有个法明长老,一日领众僧上殿,见琉璃灯光不明,视之见里面无油,长老深怪徒弟。 徒弟曰:“我夜夜添油,不知油到那里去了。”长老不信,至晚隐于殿内。未及二鼓,忽见二鬼手提瓦罐,到殿内偷油。长老问二鬼偷油何用,二鬼答曰:“今有三曹阴司,攒造生死轮回册,无油点灯,因此差我们到各寺观取油应用。”长老又问二鬼曰:“册内载的是什么事?”二鬼答曰:“那册内说,一人姓黄名巢字巨天,生得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面如金纸,有帝王之分。在藏梅寺起手,开刀先杀一僧,然后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法明长老听罢问二鬼道:“可有法救我等一命?”二鬼道:“命中注定,除非你自己求他。”鬼使说罢而去。长老烦恼,每日差一行者在山门外伺候。 却说黄巢看到朝廷榜文,遂从山路逃走,忽一日来到一山,正是藏梅寺外。那行者见了,报与长老。说:“山门外有一人,生得十分古怪,想是黄巢。”长老听得,即吩咐本寺众僧,铺毡焚香,一步一拜,来接黄巢。长老说:“接迟主公,乞恕小僧之罪。”黄巢喝道:“休得胡说!谁是主公?”长老遂将前事备说一番。黄巢道:“若果有此事,你这寺中僧人不杀一个。”言毕,长老安排酒席款待,黄巢遂匿于寺中。 忽一日到后花园中看景,行至树下,见桌上放着一张琴,黄巢近前抚罢一曲,则见东南风起,巽地云生,天风过处,闪出一仙女,立在黄巢面前道:“吾奉上方款令,差吾下来,送你一口宝剑,此剑杀人八百万,血流三千里。”黄巢接剑在手,低头便拜。仙女化作一道清风而去。 黄巢叫长老云:“我选庚子年壬申月甲申日庚午时试剑起手,你寺里僧人,尽行回避。” 当日天早,众僧齐去某施主家赴斋,长老安排早饭与黄巢吃。巢说:“今日午时三刻,开刀起手,你要回避。”长老辞了黄巢,自去躲身。出门见路旁一株大树,年久心空,长老遂隐身于树内。不觉午时已到,黄巢望天祝谢曰: “巢本唐臣,一介书生,只因当今无道,宠任奸邪。权臣贪贿,不论贤才;主上昏庸,不分豪杰。巢因此誓削权奸,夺取江山!” 祝毕,手执宝剑叹曰:“我有愿在先,不杀寺中一个僧人。”阔步出寺,四顾无人,就将这大树起手开刀。把剑望树上一砍,不料法明藏在树中。只见人头落地,鲜血喷天。黄巢叹曰:“我本不要杀你,无奈天意如此,怨不得我。”正是: 浩气腾腾贯斗牛, 班超投笔去封侯, 马前但得三千卒, 敢夺唐朝四百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由喜马拉雅出品的《五代十国传奇》即将上架,由花大姐播讲,欢迎收听。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50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