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要去做
证严法师
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数不清的不如意伴随在你我身边,所谓愁与恨、悲与苦、烦恼与失望、坎坷与不平,让我们无法逃避;放眼整个社会,战争、饥饿、贫穷、暴力、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也在时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的生命虽然何等短暂又无常,却都是被痛苦和烦恼包围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度过此生,实在是荣幸之极!其实,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同时,有几件事你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对你的一生影响特别大——
1、不孝顺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恩情深厚,佛经上说你报答几亿劫都还不了父母的大恩,不孝父母者天地都难容。况且连父母之孝礼都不尊者,又何能领导他人?何能服众!
2、贪淫好色。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气,生活事业会很不顺利,所求违愿,不能圆满。而且贪淫之人,身体肯定受损,岂能不得病?
3、爱贪便宜,非常吝啬,很少做善事。心中贪吝,贫穷常不离左右。不做善事,没有福德资粮,坐吃山空。这种人没有博爱救苦之心,没有人缘,也必定缺少他人帮助,又怎能成就事业?纵然一时快活,可终究会财去财空。
4、经常杀生。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缘,但不是用来供人杀的。经常杀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业、生活上的机遇?
5、不尊敬师长,贡高我慢。既然作为你的老师、你的领导,肯定有比你优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谦虚,总是认为他们这里讲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领导无方,那你肯定是会毫无作为,因为你心浮气躁,没有王者风范!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虚心者,又怎能若谷?
6、偷盗。偷盗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占为己有,哪怕是拿公司里的一张纸、一支笔都属于盗,虽然我们有时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这种行为,是非常消耗自己的福报的,而且你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同样的损失。还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偷盗,但即使“发家致富”了,最后终究还是落个悲惨贫穷的恶果。
7、常说假话。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贵在相互真诚,忌讳虚情假意。不论是六亲眷属、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时言语诚恳,真心善待,一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经常编造一些子无虚有的故事,或者养成了“说谎心不慌”、对任何人都能随口说假话的习惯性“条件反射”,有时往往会因一句随意的谎言而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如果上述7项与你毫不沾边,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贵之人,即使你现在有什么困难,也一定会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合天地之道,神鬼佑之!如果你有几项和上面一样,建议你立即改正,真心忏悔,不管你现在如何,你的未来肯定也会有极大的转变,人生的光明愈强。 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消财散。 今天我们能居住在平安富足的土地上,应庆幸我们有共同的福业,才能共生福地。既然是共同的福报,这福报的来源,应该感谢彼此过去生中所播种的善因,常生布施的欢喜心。
贫病众生的苦难,不外是饥、寒、病痛等几种因素,要真正发挥长情大爱,必须对众生起怜悯心,身体力行慈、悲、喜、舍来救护一切:饥饿者给米饭,受寒者给衣物,病痛者送医疗,使他们欢喜满足。
富有的众生也有缺乏之苦,那就是精神上的空虚。富有者容易患有骄傲、瞋怒、贪婪的毛病。因为有钱,生活讲究享受,在纸醉金迷的人生中,抽不出时间静思自省,既没有佛法的甘露滴入他们干燥的心田,又怎能获得滋润,长出智慧之芽呢?更有些为富不仁的人,只会把财产点滴不漏地存放着,就像把稻谷囤积在仓库中不用一样,无法真正发挥功能。
钱财是身外之物,既然是身外之物,也就有聚散的时候:因此,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消财也散,一切都要看个人曾经播下多少善种子而定。所以我们应珍惜这分福报,好好地利用它,随分随力发挥大爱的精神,造福人群。)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你们若想修行,首先要戒止五欲之心;如果能够降服五欲,心不被外境引诱,才可以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这位年轻的修行者就经常思考:到底五欲对修行人有什么害处呢?
有一天,他走到放生池旁,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的从池里爬上来,这时来了一只野干(类似狐狸的动物),野干看到乌龟张口就咬,乌龟很快地把头缩回去;野干又要咬乌龟的脚,乌龟也很快的把脚缩进壳里。
过了一会儿,乌龟以为野干走远了,就把头脚伸出来,没想到野干瞧见了,又跑回来要咬牠;如此反复多次,野干疲于奔命却无所获,终于丧志离去。乌龟看到野干走远了,把头和脚再伸出来自在地游水、爬行。
年轻的修行者看到这一幕,忽然有所顿悟──乌龟的头和脚就像修行人的五根,而野干则像外在的五尘欲境;欲境时时在干扰我们,我们若没有把守好五根,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不守五根则外境处处都是会伤人的陷阱,就像野干一样,如此‘慧命’就会被伤害。
我们学佛就要先学得‘时时守好自心’;谨守本分,不要让心有分秒放逸的机会,这就是修行。
如果我们能把握时间、好好精进,则道业与日俱增;若是不会把握时间,那么慧命就会随着时间一起消逝。
大家要分分秒秒观照当下的一念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