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大家能够在净宗学院举办「汉学先修班」,真是非常难得!我们在这里举办汉学先修班,弘扬汉学,目的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年轻人要有这样的使命感,把儒、释、道传下来,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这是个伟大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发大心,五千年传统文化因为有你们来承传,世界会变得更幸福、更美好。
发心要紧
现在社会乱了,世界普遍面临危机。图文巴希望能够建立当今全球第一个和谐示范城,就是要把好的榜样做出来,帮助化解危机。怎么做?只有一个方法:教学为先。危机的根源是教育不当,现在学校教授知识,不教做人,人们把不善当作善事,把自私自利当作自己的权利。所以,对治的方法还是教育,用圣贤教育把人民都教成好人,都变成圣贤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圣贤君子的教育。圣人、贤人、君子都是学位的名称,圣人是最高的学位,贤人是第二个学位,君子是第三个学位,都不是普通人。几千年来,中国都以圣贤君子为主导,所以才能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有了圣贤教育,人民才有真实利益,这是真实不虚。
可是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处在存亡继绝的边缘上,再不能认真认识传统文化,好好学习它,圣贤教育就从这里断绝了。传统文化如果失传,那是全世界人类重大的损失!最近这十年是关键,不容错过,真正深入汉学的老教授都已经七八十岁了,要趁现在承传他们的学问;如果错过了这十年,再想继承也来不及了。所以,同学们要发大心:「我来继承传统文化,我来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发这个大心就是发大菩提心。
学做圣贤
中国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我们今天在这里创造学习的环境,培养真正的读书人,继绝学、开太平,鼓励每一位同学志在圣贤,大圣大贤。只要有真诚心,发真心学习传统文化、弘扬圣贤教育,好好深入经典,一生不改变,舍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坚持这样的弘愿、大志,就能做出一番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学做圣贤,要知道它的目的,明白它的效果。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老师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感到很惊讶,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师嘱咐我,学佛要我从经教下手。学佛,是方老师带我入佛门的,是为了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方老师真干,他的书桌上一定会有佛经。我也学习老师,从经典入手,深入经藏,依教奉行。生活确实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儒家的学习也是一样的,《论语》一开篇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习」就是笃行。学了之后要不断的在生活当中落实,就会常生欢喜心,不亦悦乎,这是孔颜之乐。真正的快乐不是地位高,不是财富多,你看孔子很快乐、颜回很快乐,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快乐的,我们认真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也能得到这种快乐。我们的智慧、德能、福报都比不上古人,但是我们真发心走这条路,不断的努力,锲而不舍,就有祖宗保佑、三宝加持,一定能成功,要有这个信心。
爱的教育
中国古人将教育的使命交给父母来承担,国家只负责选拔人才,为什么?父母最爱小孩,最希望孩子成就的是父母。爱的教育,是要爱来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它的开端,是从怀孕就开始扎根,这是胎教。母亲怀孕就要遵守伦理道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让小孩思想端正,言语柔和,举止缓慢,稳稳当当;小孩生下来之后还是要这么做,表演给孩子看。
小孩生下来,虽然还不会说话,他睁开小眼睛、竖起小耳朵,就已经在学习了。父母就是老师,他们孝敬祖父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小孩在旁边全学会了——这是身教。这样学到三岁,一千天的扎根教育,一生都不会改变。母亲可以说是孩子的「太保」、「太傅」,不但要做好榜样,还要好好保护他的清净心,三年不离怀抱,不能看的,不让他看见;不能听的,不能让他听到;不能接触的,不让他接触到。小孩接受到的完全是正面的,这就是养正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是从这里扎的。
三岁以后,小孩上学了,家里有私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父母和老师一起成就这个小孩。在私塾,老师、同学都是他的榜样;老师守规矩,学生个个都守规矩。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习,德行就有了基础。
小孩记忆力最好,三岁就开始识字,教他读书。读书是读遍数,这是修定、修清净心,让他不会胡思乱想。遍数愈多愈好,一生都不会忘记,到了八九十岁,还能引经据典,随口拈来,没有记错,这是熟透了。小孩长大待人处事,起心动念就会想到古圣先贤的教诲,不如理如法的赶快就能修正,从念头上就端正过来。这个教育真正有效,它成就一个人的清净心,保持这个清净的爱心,一生都不会改变。
中国人的教育,不仅是父母、老师成就的,还有大家庭的支持。普世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很多是在大家庭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就学到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上上下下总有三百人左右,衰的也有一二百人。一个家兴旺几百年,甚至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教育。孩子在大家庭中长成,念念不能为自己,念念要为大家,为荣宗耀祖、光大门楣。小孩从小就知道要奉献,懂得与别人和睦相处。家风、家规、家学,是子孙世世代代都必须要遵守的,这样的家业才能持久,家道才能绵延千秋万代。成就一个家、一个国都是一个道理,所以古人能够持家,就能够治国。这个教育,真正成就圣贤君子。
扎好根本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像古人那样从小扎根,所以必须补课。学习传统文化从哪里开始?就是孝、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是从孝敬流出来的,这是源头,是承传圣贤教育的大根大本;如果不从孝敬上下功夫,学习就没有根基。所以,我们今天在先修班学习,要扎孝敬的根。同学们来自各个地方,在这里看到年龄跟父母差不多的,就想到要对他们尽孝;看到年龄跟老师差不多的,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就用对待老师的礼来恭敬他。大家在一起生活,把传统文化大家庭的和、敬做出来,这样学习,真正得利益。
要把孝敬找回来,古人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我们也要从这里开始。传统私塾的小学教材,已经编辑成《圣学根之根》,二十多种儒释道的基础教材都在这套书里头。我们把这个课补上,不但要熟、要背,还要求做到,在这个基础上再学儒释道的典籍,任何一门你都有成功的机会,能够成为圣贤教育的传人,把圣教传下去。
传承学问
中国传统的学问,完全是启发心性的圣贤教育,这个教育,儒释道三家实际就是一家,彼此互通。学佛从孝道开始,这就是向地藏菩萨学习,然后再学文殊菩萨的智能,学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带来了戒、定、慧三学,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古代圣哲的成就,都是从戒定慧中悟出来的,我们今天遵守这个原则,也能够成就。
圣贤的学问是在求智能,不是求知识。智能跟知识是两桩事情,知识离不开思想,思想是第六意识,是妄心;智慧要用真心,真心从哪里来?真心从定来。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容易得定,得定就能开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一门深入」、「读书千遍」是持戒,「其义自见」是开智慧。佛家有「五戒十善」,儒家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道理都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要把贪瞋痴慢烦恼打败,这个就是「格物」;果然能够这么做,智慧就生起来了,这就是「致知」,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为什么本自具足的智慧能够透出来?因为障碍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正,心里没有障碍、没有忧喜,什么也没有,这是心正;意诚、心正,本性本具的智慧就开显了。
读圣贤书,深入经教,就是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这些全部记录在《四库全书》里面,这是属于全世界人类的无价瑰宝。打开宝库的钥匙就是汉字、文言文,这个工具永远不会变,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将来,各个文明中的传世经典,希望永远保存下去的,都可以翻译成文言文。所以,承传汉学、真正做学问,就要打好汉字文言文的基础。
汉学要能学以致用,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群书治要》这部书就很重要。《四库全书》太大,《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时代结集的治世宝典、文献精粹,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精华的精华。它的分量不多,现代人也有能力学习。真正把《群书治要》搞通了、搞明白了,讲清楚、讲透彻,身行言教,让世人看到几千年前写的东西现在还管用,让人们生起信心,都来学习;让几千年后的人们也能得到这个智慧的利益,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同学们在先修班做学问,最重要的是学做人。怎么学?我提出:内,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日常生活当中真正放得下;外,要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恭敬、节俭,一切忍让。儒家讲的善良,就是从忍让修起来的,一生没有一个我怨恨的人,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能让,一切恭敬、一切感恩。从忍让提升到谦让,再提升到礼让。今天特别需要提倡的,老祖宗忍让、谦让、礼让的美德,放下争。放下竞争、放下斗争、放下战争,人类将有享不尽的福报;如果选择竞争、斗争、战争,人类将有受不完的苦难,全在一念之间。学习汉学的同学们,要真正做出好样子来,大家才肯相信。
我们非常稀有难逢,生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个殊胜的因缘,可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因缘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再有。我们今天能发这个心,功德无量无边!同学们真正发心、坚持不懈、舍己为人,这一生真正幸福自在,真正有成就,还要成就他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受到这么美好的教育,学习普贤菩萨,推广普世教育,无条件帮助一切众生,和谐世界、太平盛世就从这里开始,从我心开始。
几千年来,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段盛世,这盛世是怎么来的?我们一想到这里,就会对古人讲的「穷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读书解行相应,言谈举止都是好样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们都能守礼,都是社会大众的榜样。他们不是言教,而是身教、是行教,人们看到了会感动、生惭愧心,愿意回头。大家佩服读书人,愿意向他们学习,好的社会风气是这样形成的,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文而化之」。现在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把行摆在第一,解摆在第二,一面行一面求解。先修班的同学要把传统文化做出来,自自然然就能给图文巴建设和谐示范城奠定扎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要发心、要真干,不要怕难,实在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条大道,是给全世界带来千年盛世的光明大道,我们真正走出来,成就自身的幸福美满、快乐人生;大家看到觉得羡慕、觉得向往,喜欢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成就更多的圣贤君子;圣贤君子多了,这个世界自然就是大同盛世。
祝福大家福慧增长、光寿无量!谢谢大家!
ná mó ā mí tuó fó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转载圣贤教育)中国文化是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精髓,能救世界
我相信中国文化绝对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指有文字记载。四千五百年前黄帝发明文字,在黄帝之前,从伏羲画八卦到黄帝,差不多是一千年。这一千年没有文字,但是甲骨上画的那些东西,我们叫甲骨文,所以从考古上来讲可以考证中国有五千年。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值得我们后人做一面镜子。孔子学习的态度是「述而不作」,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换言之,他所学、所修、所教、所传给后代的,都是过去先人、圣贤、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所以他是集大成。中国传统文化不会输给印度,印度有一万多年,我相信中国也有一万多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肯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发明,因为孔子距离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年,所以肯定在一万年之前。
「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二十个字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常是永远不能失掉的。「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四书、五经、十三经不出这个范围,这是总纲领。《四库全书》那么大的分量,也不出这个范围。祖宗留下来的精髓,你只要真能照做,天下就太平,个人就幸福,你违背了,灾难就来了。
今天中国最大的困难,是疏忽传统文化将近一百年,已断了好几代,中国人不认识中国,这个罪过很重。中国人讲大不孝,人要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就有灾难。因为孝亲尊师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是一切幸福圆满的根源,根毁掉了就是灭亡。
汤恩比先生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社会的问题,要靠中国孔孟学说。唐太宗编的这部书,应该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去学习。所以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就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不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贸易,而是中国文化。所以汉学要在全世界兴起来,如果文化被灭掉,这个民族永远不会复兴。文化没有了,这个民族会被消灭。历史上所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如果我们在这一世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起来,就跟他们一样,四大文明古国都没有了。我们怎么对得起祖先?怎么对得起国家民族?所以,今天复兴传统文化是我们很大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尽心尽力来做。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桩大事情,一个是如何挽救我们国家民族的传统,另外一桩大事是如何帮助世界化解地球的灾难。
打开祖宗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宗最了不起的发明,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把语言与文言分开,语言会随着时间、地区变,文言决定不变。你懂文言文,你看老祖宗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就像面对面谈话一样,什么障碍都没有,这个发明还了得吗?老祖宗对于后世子孙多爱护,把他们的智慧、经验、方法、效果,用这个方法传给后世。我们今天不学是大不孝,大不孝是所有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所有一切罪恶的源头。
老师传一个方法,「至诚感通」四个字。首先要具备这样的心态,真诚到极处。方法,就是老祖宗讲的「教之道,贵以专」,也是佛门祖师大德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首先要扎儒释道三个根,德行是根本,没有德行,这些书就入不进去。三个根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