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分布共有八处。由今及古分别为:2009年4月从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迎请回,供奉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内天门山寺的释迦佛舍利;2001年发现的杭州雷峰塔地宫释迦佛螺髻发舍利;1987年发现的陕西法门寺地宫释迦佛指骨舍利;1981年发现的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释迦佛舍利;1960年发现的镇江甘露寺铁塔释迦佛舍利;1957年发现的苏州虎丘塔内发现迦叶佛舍利;1900年发现的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282年发现的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
在2009年4月23日,由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天门山寺方丈怀梵大和尚担任团长,湖南省佛教界人士组成的佛教文化交流团暨释迦牟尼佛舍利迎请团自尼泊尔返回,迎请回一枚释迦牟尼佛舍利,同时带回的还有释迦牟尼两大弟子目犍连和舍利佛的各两枚舍利。这几枚佛舍利均为尼泊尔蓝毗尼园中华寺赠予。
这是我国佛教界首次远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迎请回珍贵的佛教圣物释迦牟尼佛舍利。这枚珍贵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及两大弟子舍利将供奉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内的天门山寺中。
天门山寺位于被人誉为仙山圣境的天门山顶,是张家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刹,近年来耗资8000多万元进行了重新修建,复建后的天门山寺气势恢宏,神圣庄严,将于今年6月9日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和佛像开光法会,届时将同时举行隆重盛大的佛舍利入寺安放法会。张家界佛协及天门山景区方将共同为佛舍利投保1亿元人民币的保险。
2001年3月11日上午,浙江省文物研究所在对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中,在一只重达100公斤的铁函内,发现了装有佛螺髻发舍利的金涂塔。
结合遗址中出土的石经残碑、铭文砖上的干支纪年,可以初步确定雷蜂塔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972~976年之间。这也表明地宫中出土的佛螺髻发舍利已历千年,而未曾有过移动和毁损。释迦发舍利的出土,在世界范围内当属首次,是继法门寺地宫之后,对释迦佛真身舍利的重大考古发现。
1987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法门寺“真身宝塔”塔基下的地宫时,首次发现了极为珍贵的佛指舍利,以及唐代多位皇帝供养舍利的金银器、丝织品、瓷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目前为止,佛指真身舍利存世仅此一枚。
此次发现的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一枚真身舍利,三枚影骨(影者影现之意,喻真身舍利是天上之月,而影骨则表水中之月,是唐代所制的替代品)分别被安置于地宫的前、中、后三室及后室下方的秘龛内,与那些为数众多的稀世珍宝,构成了金刚界、胎藏界两大唐密曼茶罗(坛场)。
1981年11月27日上午,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著名的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于原佛座后面地下五厘米处,发现有一方石,下有竖穴,其内存有以汉白玉、青石、白银、白玉四种原料作的五重宝函,当人们开启了第五重白玉宝函,见到了二粒乳白色、如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三颗珍珠。
函盖上面刻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已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的三十五字铭文。证明佛舍利在这里已被珍藏了1300多年之久。据史料记载,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帝那里得到三颗佛舍利后,即安放在白带山(后称石经山)雷音洞内,只有在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592年)由当时万历皇帝朱翊的母亲迎入宫中供养过三日,此外未曾有过移动。
在镇江的众多寺庙道观里,甘露寺以它的铁塔闻名于世。甘露寺铁塔,始建于宋代,九级八面,造型精美。原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三层。1960年镇江文管会在修复甘露寺铁塔时,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地宫。地宫内放置有一长方形石函,大石函中有小石函数只。从石函中发掘出700多颗佛舍利,其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一只石函中以金棺银椁瘗埋,后来被学者证实的11颗释迦牟尼佛祖舍利。
苏州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建成。全塔高约50米,平面八角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塔。因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发生大火,塔刹与各层腰檐被全部焚毁。并造成地基下沉,呈歪斜状态。1957年,苏州文管会在整修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装有一枚迦叶佛舍利的石函及铁函,在外部包裹的丝织品上,有用墨笔题写的两行字:“×××恩朗舍此袱卫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同时,在石函四周还发现有铜佛四尊、檀香木雕佛像三尊、铜镜三面、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均是五代末期北宋初年的东西。
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八大处,有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名叫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此寺创建后经历多次天灾人祸,最严重的是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剿灭」驻扎于灵光寺的义和团,灵光古刹被炮火彻底摧毁。此后二十几年,经不断重建,才得以逐步恢复。灵光寺院内原有一座佛牙舍利塔,建于辽代,距今近千年。
据史料记载,此塔八棱十三层,通体洁白,置铁灯龛16个,十分壮丽。此塔原名招仙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仅存塔基,至今仍存。后来,在重建灵光寺清理辽塔塔基的过程中,从瓦砾中发现一石函,内有沉香木匣,匣上有文:「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主持重建工程的圣安和尚当众打开木匣,果然看到一颗佛牙,众僧大喜,遂将佛牙舍利供奉于灵光寺禅堂,成镇寺之宝。由此,灵光寺愈加声名远扬,佛家信徒纷至沓来。
阿育王寺舍利塔是佛寂后传来我国十九座佛塔中唯一幸存至今者。据《鄞县志》记载:寺内供奉的佛舍利塔是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并州僧刘萨诃(法名悲达)发现的。塔青色、高四寸、广七寸,五层四角形,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就悬在塔内金钟里面。阿育王寺建筑规模之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庄严,在国内均首屈一指。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室利罗、实利,意译遗体、身、身骨、灵骨、坚固子、舍利子,唐言体即佛身体;亦云驮都,即佛身界。坚固子表示:舍利的硬度,以及佛法坚固不坏、传承不灭。
《玄应音义》六云:“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
《法华玄赞》二云:“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
《俱舍光记》八云:“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室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
《资持记》下四之一曰:“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
舍利可以分为法身舍利、生身舍利、幻化舍利。
一、法身舍利是指:佛所说的可为众生作依止的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狭义的说是指佛教的根本教义“缘起性空”,“见缘起即见佛”“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经卷是法身舍利。可见法身舍利是:
1、指佛所说的妙法。
2、指佛所说的经典。
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二、生身舍利又称真身舍利是指:佛即佛弟子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结晶体。将遗骨全部纳于一塔称为全身舍利;将遗骨分置多处称为碎身舍利、或分身舍利。其中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是红色,佛脑舍利有七彩色。佛陀、菩萨、罗汉、成道高僧均有舍利。
真身舍利分为:1:灵骨舍利 2:宝石舍利 3:器官舍利 4:肉身舍利。
1、灵骨舍利最大特点是玉石化,特别是骨髓地方一般都成白玉色。
2、宝石舍利最大特点是硬度很高,比钻石还硬,但是一定没有正圆形。若是佛舍利锤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撞击便破。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的减少了。
3、器官舍利常见的是胆舍利、胃舍利、金刚舌、脾脏舍利、皮肤舍利、眼舍利,最大特点是器官舍利表面都可以看到血管。
4、肉身舍利指的是地藏菩萨肉身、鉴真法师、慧能法师,历代班禅、达赖的肉身。特别是班禅、达-赖都经过法体盐处理后放在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达-赖因为没有经过火化所以除了肉身舍利,只有天降舍利存世,无其它真身舍利。灵骨舍利、宝石舍利、器官舍利3个只有经过火化才能出现,也称作火供舍利。
1、增生舍利:比如在泰国千百峰龙宫洞高僧遗骨上增生舍利,只有绿色和黑色两种硬度在7,即便火烧到赤红都不会发生改变。
2、天降舍利:以透明白色居多如“五明佛学院极乐法会”的天降舍利都是透明正圆形;其次是奶黄色、浅黄色如不丹极乐法会、紫云寺法会等出现的天降舍利,天降舍利没有白色。
3、感应舍利:因为勇猛精进地修行拜佛见舍利,笔端舍利,眉间取舍利,雕佛锈像得舍利,花端剃发得舍利等等。法云佛照杲禅师,尝退居景德铁罗汉院。殿中有木罗汉数尊,京师苦寒,杲取而烧之,拥炉达旦,次日淘灰中得舍利无数。诸座主辈,皆目之为外道。盖佛照乃丹霞辈流,非俗眼所能验也。
《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曰:“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精、马脑、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中略)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砂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作舍利。”
舍利的形成与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关系,舍利是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成就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据《金光明经?舍身品》论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多功德所熏。”“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涅槃经》云:"以胜金刚定,自碎金刚身,不舍于大悲,舍利犹分布"。未度令度;而众生界未尽,我愿亦未尽。故于真如界中大悲心内,现起化身广度众生。虽示灭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间,令瞻奉供养发心生善。故云愿力故犹在,悲心所熏。
近代大师印光认为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练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谓是精、气、神之所炼耳。”
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日月圆日子时,释迦佛陀在北末罗国首都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皇家娑罗树林(优婆伐檀那林)间进入涅槃。佛体用香汤沐浴后,缠上千层白细布,涂上末香,放入了金棺,同时在身上浇灌酥油,金棺又放入了大铁椁guǒ,铁椁外又套上檀香木大椁,棺椁放在像小山高的名贵香木堆上,浇上香油,佛陀用三昧真火自动燃烧七天七夜。
荼毗后得舍利四斛八斗,有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等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帝释天下了一场大雨浇灭余火。火灭雨止,帝释天急急来到佛陀舍利面前,乘力士族人正在拾舍利装瓶,取走了佛的右牙舍利和右髭zī骨舍利,带回天上,置于七宝塔中敬奉。
帝释天刚走,阿溽达、文隣、伊那钵龙王也先后赶来了。他们各各取走一些舍利子带回龙宫供养。伊那钵龙王运气最好,还从骨灰中捡到一颗牙舍利。
阎王得知佛陀涅盘,也赶到宝冠寺来,舍利已被力士族人装进金瓶里去了,他从佛陀荼毗后的灰烬里,发现了一块佛的髭骨舍利,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带回供养。
在香姓婆罗门调解下将舍利用陶瓶平分给印度境内八国建塔供养,分别是:1、摩羯陀国阿阇世王,2、毗舍离的离车毗族,3、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4、阿摩罗迦波(遮罗颇)的布利(跋离)族,5、罗摩伽(摩)的拘利(耶)族,6、波伐(婆)的末罗族(南末罗国),7、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8、吠多底波(毗留提)的婆罗门等,各建舍利塔供养。此外9、香姓婆罗门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造“瓶塔”供养;10、毕钵梨瓦那的莫利耶族也派遣使者赶来,迟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烬,于是建造“灰塔”供养;11、生时发塔。
佛灭160年后,统一印度的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发掘了“八王”舍利塔,只有一、二塔因坚固难破而未能开启。经典说“发五天诸塔,并取龙宫舍利,使鬼王碎七宝末,一夜造成八万四千所。塔既成就,有罗汉名耶会,舒五指轮,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备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 取出后的舍利重新分配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并造八万四千塔来安奉。随着各地建塔,舍利也流传到许多信仰佛教的地区。今中国境内分得19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另据高僧《法显传》师子国(锡兰)条载,该国王城中有佛齿精舍。《大唐西域记》卷11亦有相同之记载,谓僧伽婆罗国(锡兰)王宫之侧有佛牙精舍。西域地方亦盛行供养舍利,如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西域记》卷1迦毕试国条载,该国有龙王所建之窣堵波,其中供奉如来之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之大河南岸有旧王伽蓝,其中供奉如来顶骨一片。又据《西域记》卷12载,玄奘归国时携回如来舍利150粒。《宋·高僧传》卷1记载,唐代义净归国时携回舍利300粒。
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
中国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阿育王寺— 佛头盖骨舍利
中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佛牙舍利
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 (一节中指指骨舍利)
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四颗牙齿之一)
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肉舍利
中国杭州雷峰塔——发舍利
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碎身舍利
中国西安大慈恩寺 — 真身舍利
中国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栖霞寺暂存)——顶骨舍利(一块头顶骨)
中国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碎身舍利(四颗牙齿之一)
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水目山——肉舍利
中国湖南南岳衡山——金刚舍利
中国辽宁朝阳北塔——身体位置未确定(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泰国——佛骨舍利 (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佛牙舍利 (四颗牙齿之一)
日本名古屋觉皇山——佛骨舍利(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佛舍利对于佛教徒来说,除了能够起到“慎终追远”的作用外,还是释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征。
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
《大般涅磐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
《宝悉地经》认为:“在末法世中于南阎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当知是人是佛舍利、真是佛子。”
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卷四记载:“佛言:‘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尔时,阿难闻佛教敕,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种对佛舍利从“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转化,直接促进了佛教自身的发展。
《大智度论》59卷记载:即使供养如小芥子之舍利,功德亦无量无边。
《大智度论》又云:供养舍利人常受天福,不堕三途,生天得果如无上尊。
《般若经》云:佛身即舍利,皆由如是甚深波罗蜜多功德所熏修,故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说海龙王经·释舍利品》云:供养芥子许之舍利,即是供养佛之全身。
《作佛形象经》云:若有人住慈悲心,又手礼拜舍利者,命终后往生西方佛国。
《福报经》云:供养皈依舍利者,死后百劫不堕地狱,受天上人中富乐,终得罗汉果。舍利变化无方,或现佛界,神通力自在故。
《最后王经》云:诸众生于舍利与供养者,生生世世远离八难处,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
《浴佛功德经》云: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种殊胜功德而自庄严: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云:“善男子等,假使世间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妇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与舍利所置之物带于身上,不论昼夜、若净若不净、若触若不触,不离其身常可带之,所获功德无有所计比量。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间带舍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舍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
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毘卢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祇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见佛闻法证不退地。”
《分别善恶报应经》详细说明了礼敬供养佛舍利塔的种种功德利益,内容很多。
据佛经记载,舍利与佛法身之加持能力无二无别,大福气者方能见闻,需百劫千劫中积累善法,修佛法者才能有此善缘。
1、远离八难,不堕三途。
2、世世出生富贵之家。
3、增福增慧,可证得阿罗汉果乃至佛果。
4、精进修行往生净土。
5、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
6、在世远离一切灾难。
7、灵验应心,无愿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