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5月5日 西安临潼庆山寺地宫出土的13颗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牙舍利
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当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被启开后,第四枚佛指舍利出现了。专家命名为“特级四号”四枚佛指舍利,除第三枚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余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按地宫《志文碑》称之为怟“影骨”。
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灵骨,是释迦牟尼佛智慧的结晶。佛牙舍利,通常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圆寂后火化存留的齿骨,而非其他骨舍利。佛牙舍利在古天竺一千两百多年,进入中国又有一千两百多年了。历唐、后唐、后晋、北宋,经悟空、唐十朝、孟蜀、后唐明宗、石晋敬瑭、曹皇后、沉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赵頵、洋州侯赵世昌等,乱世隐迹近九百年不为人知。
公元486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后又留下四颗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称一双佛牙者唯南本《大般涅盘经》一处,可见此一双佛牙有着不可分离的应缘。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大般涅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多方考据其地名的历史源缘。明田蕙曾解释说是雁门龙首两山呼应而得名,显然是穿凿附会。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祗、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的由来,当此无二。一双佛牙于“应地”应县重现人间,在此显示出殊胜之因缘,应县必然是世界之应县,释迦塔当然是佛陀瑞现世界的唯一道场。
从历史典籍中看,《佛祖统计》卷五十三、《宋高僧传》唐道宣律师传记等都有记载北天佛牙此事的内容。“唐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道宣律师一直保存供奉着这一稀世珍宝佛牙舍利,并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参访游历山西时将一双佛牙赠予雁门关外军事重镇应州金城。民间文学典籍中哪吒之父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托宝塔被说成是应县宝塔,古老相传,也应缘示现出一双佛牙舍利与应县佛宫寺释迦佛塔的缘源关系。从此,这片“漠北之名区,要服之大藩”的“云中首郡”就变得深厚驳杂,风彩华章,为这片孕育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生命轨迹提示出梵天的真如之理。
对一座佛教寺庙来说,供奉有佛舍利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据史料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遗存舍利有1800多件,都散布在世界信仰佛教的国家,其中东汉时期传入我国19件。释延佛大师介绍说,嵩山大法王寺出土的佛牙舍利是至今中国目前唯一有记载的佛牙舍利,甚至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目前所发现的佛牙舍利有三十处,绝大部分并没有获得公认。获得一致认可的有两处:一是斯里兰卡的佛牙舍利;二是中国北京的佛牙舍利。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的来源大概是这样的:该颗佛牙从中印度传到乌苌国(约在印度北部苏瓦特河流域),后又传至于阗(今新疆和田)。至五世纪南朝僧人法献西游于阗时,将其带回齐都建业(今南京)。隋统一天下,佛牙又被送至长安,五代时中原战乱,又辗转到达辽的燕京(今北京),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将佛牙舍利供奉于北京灵光寺招仙塔(建于西元八世纪)的舍利塔中。但这座佛塔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件时,因八国联军炮击而告荒废,后经修建,恢复旧观。由旧塔基台中挖出的沉香木盒内藏有佛牙,从此移至新建的舍利塔内,供奉于七宝金塔的莲座上。
斯里兰卡佛牙舍利也来自中印度,先供奉于坎底市的马拉葛瓦寺(Mata~awa),一直被视为该国的国宝,故该寺又称佛牙寺。锡兰佛教界每年八月一日举行历时十二天的佛牙节,于每日晚间八时至十一时举办场面盛大的佛牙游行。据佛牙史记载,此枚佛牙系于四世纪顷,由印度羯陵伽国传入锡兰。据义净的《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记载,明远法师曾到锡兰,欲密携佛牙归国,终为锡兰人发觉,致遭凌辱,锡兰人对佛牙的防守益加严密。十四世纪初,南印度塔米尔人(Tamits)入侵,劫取佛牙。波洛卡摩婆诃王三世(1302—1310在位)时,以和平方式迎回佛牙。其后,锡兰仍战乱不止,佛牙亦随之不断迁地密藏。一五O五年,葡萄牙人登陆,极力迫害佛教信仰,王都又辗转迁至坎底市,于此建佛牙寺以供奉佛牙。一五六O年,葡人将佛牙送至印度果阿地方(Goa)烧毁,然数年之后佛牙再度出现,有人认为烧毁之佛牙乃系膺品。
1、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佛牙”:1974年,在应县佛宫寺木塔第二层和第四层主佛像的身体内,各发现佛牙一枚,大概在辽末藏入佛像体内的。2006年9月木塔落成950周年庆典,首次公开展出了“佛牙舍利”。
2、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创于北魏,唐时扩充,北宋重修改今名。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1994午重修时意外发现塔基地宫,在地宫中发现佛牙舍利。这枚佛牙舍利,据称是唐朝悟空从北天竺犍陀罗获得的秆迦牟尼真身舍利。这枚佛牙长五点五厘米,入葬规格为十三级佛塔和金棺银椁。同时出土佛舍利九百余粒,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又有“跪捧真身甘萨”等举世无双之造像。
3、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上古佛牙”:这枚长42.66M米、宽约12址米、重6.5千克的大“佛牙”,光润如玉,于金黄色中透山紫色条纹。传说宋代僧人从斯里兰卡带回来的,僧人故以“佛牙”的美称表达崇佛的心理。
4、湖北当阳玉泉寺“佛牙”:1994年10月,玉泉寺铁塔出土佛牙舍利。铁塔地宫铭文记载:“圣宋天圣初,有前住持传法赐紫广教大师皆因重修经藏,开抽藏脚基址获一地宫,见石匣上有字号,原是大唐仪凤二年三月十日,天皇天后为夫主文武圣皇帝忌辰,天下诸州五所各度僧满四十九常令数足,并造浮图七级。寺僧弘景禅师德业时,尊后召入京,帝甚仰重,供养数年。禅师虽居凤阙,不忘林谷、固辞栖遁。金轮圣神皇帝不屈高志,遂放还山,亲授舍利令下塔中。以大周长寿二年岁次甲午七月丙戌朔二十日已酉,道俗云集五千余人,下舍利于塔中。”据此记载,从唐朝玉泉寺僧弘景获武则天亲授舍利,长寿三年(694)七月下葬,到北宋嘉祜六年(1061)九月重新安葬舍利,两次安葬时隔367年,且言舍利而非言佛牙,可见史佐不足。
5、山西五台山“佛牙”:传说东土阿育王十九舍利塔之一即在今大白塔之下。今存佛牙长五匣米,呈圆锥形,安置在一个35厘米高的银质佛牙塔内,据说是民国初年果迦和尚由印度获得。不过,唐宋之世日本僧圆仁、成寻的日记记载五台山确藏有辟支佛牙和佛指,不知所踪。所以,有人猜测白塔之下或许还存有唐代的佛牙舍利。
6、福建鼓山涌泉寺“佛牙”:鼓山涌泉寺藏经殿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存三颗舍利与佛牙,佛牙呈白色。顺治十七年(1660)道霈《建正法藏殿记》:“灵牙,三山林公得山居士所施也。居士得是牙于燕京古寺中,纵六寸,广五寸有奇,重七十八两,其大龈如金,细齿如玉,坚好香洁,盖是过去古佛大牙,实希有之灵踪也”。
7、浙江松阳延庆寺“佛牙”: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历十寒暑,求得佛牙并舍利四十夕乙粒。咸平二年动工修塔,五年乃成,葬佛牙舍利于松阳延庆寺。
8、河北省固安县宝严寺“佛牙”:宝严寺地宫发现的汉白玉石函盖上刻记:“士诲幢佛牙真舍利,维天眷元年(1138)三月十一日庚辛时建,大金国燕京琢州固安县宝严寺”。石函内供养着鎏金银佛舍利柜,柜内有鎏金舍利盒,盒内装着佛牙和“珊瑚”舍利,还有金银菩萨立像和银幡等物品。塔基中出土的一块题名砖上说:这座塔所供养的是定光佛的舍利。
9、通州佑胜教寺燃灯“佛牙”:燃灯佛是今世佛释迦牟尼的老师。传说他出生时身边的一切光明如灯,因此称燃灯佛。他死后遗体在火化时结成珍珠状舍利。燃灯佛舍利塔便是收藏有燃灯佛舍利的塔。燃灯佛塔是一座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实心塔。此塔康熙十八年地震时,塔身倾圮。出土“佛牙一颗,舍利百珠”。
10、河南邓州福胜寺塔“佛牙”:1988年福胜寺塔发现地宫,在地宫中发现金棺、银椁及佛骨、佛牙、舍利等28刊:稀世珍宝。金棺内放“佛牙”一枚,“舍利”瓶内,还有馏金双龙银壶一刊,彩色玻璃葫芦一仆,均为罕见之宝。
11、河南嵩山法下寺“佛牙”’:2000年4月,在嵩山法王寺唐代“舍利塔”地宫中山土的“飞天舍利盒”中,发现“舍利”及三颗“佛牙”。据山寸:的《秆迦舍利藏忐》碑铭记:“汉西来释迦,东肇佛坛,嵩之南麓法王寺立矣,隋仁寿间帝敕建佛屠,遣使安真身舍利于内,殊因移匿地宫密函之,盖护宝非不恭也。法门圣物,世远疑失,诚恐镌石以记,祈圣门永辉。圆仁、天如。大唐会昌五年。”
12、上海松江方塔(兴圣教寺塔)“佛牙”:兴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北宋熙宁、元丰、元祐年间(1068~1094)造塔,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在形态结构上,因袭唐代砖塔风格。1975-1977年重修时发现地宫,内有石匣、银匣、宋代钱币、铜卧佛及“象征佛牙的动物骨骼(象牙)的化石”等。
13、江苏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灵牙”:海清寺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1975年在塔心柱下发现石函、铁匣、金棺、银椁、银方匣、银精舍、佛像和阿育王佛牙舍利等27件文物。银精舍内安放一长方形木莲座,上置一木刻“佛牙”,衬垫朽烂了的纺织品,出土时由于年代久远,木莲座朽胡;。寺塔碣记:天圣元年在后唐塔基础上重建释迦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宝塔。据报道说,“出土的佛牙经鉴定为马牙上颌第三齿化石,舍利则为珍珠和细粒雨花石”。
14、山西省安国寺“佛牙”:安国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扈地,据记载,“代宗以佛牙二赐公主,置于铜塔贮藏”,今寺中铜塔楼据说就是当年供养佛牙处,但灵牙无踪。
15、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木塔“佛牙”:天宁寺凌霄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1966年地震时损坏严重。1982年修缮时,于凌霄塔塔基内发现地宫,发掘出佛牙、舍利、七宝以及石刻铭文。
16、天津蓟县定光佛舍利塔“佛牙”:唐代智源禅师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于定光佛舍利塔。智朴《盘山志》:“金大定九年(1169)进士孙设撰记,旧名翁同山院,有地藏殿(阎王殿),圆覆法师塔上藏佛牙两具。”康熙帝曾作《佛牙说》辟之。《翁同稣日记》(光绪元年元月二十五日)记:“佛舍利色浅红,中有血,佛牙黄而裂,有斤斧痕”。
17、云南省宾川县鸡足山“佛牙”:相传“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抱金缕袈裟、携舍利佛牙,来鸡足山,设置宣讲佛法的‘道场”’。资料不详。
18、辽宁沉阳辽滨塔“佛牙”:近年,辽滨塔进行了全面维修,维修古塔时,打开了塔的地宫。发掘出包括佛牙、舍利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19、江苏涟水妙通塔佛牙:江苏淮安市涟水妙通塔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1998年在妙通塔地宫内发掘出金棺、银椁、舍利、佛牙、钱币、石碑等一批珍贵文物。
20、江西庐山天池塔佛牙:1927年庐山天池寺重建宋代天池塔,在发掘旧塔地宫时出土银质金身如来卧像一尊,背上刻有阴文:“人宋国蕲州奉佛女弟子朱氏三娘,男胡文中、胡中孚,伏过庐山大池院,取今年四月初八日安葬佛牙舍利及诸珍宝……绍圣三年丙子岁文纪。”
21、西山招仙塔“灵牙”:上个世纪初“寺僧于塔基内发现一木匣,内藏灵牙舍利四枚”。
22、台湾佛光山“佛牙”:1998年4月,台湾中央补报道:藏传密宗活佛贡噶多杰仁波切,在西藏“囊极拉斋寺”遭文化大革命摧毁时,拾获佛牙舍利。据说,为守护佛牙舍利,贡葛多杰历经艰辛,长途跋涉,将佛牙舍利奉迎回印度,珍藏三十年后,这颗佛牙舍利被送往台湾。
23、韩国“乾凤寺佛牙”:乾凤寺位于韩国江原道金刚山,建于新罗时代。据说该寺庙安置的“真身佛牙舍利”是新罗时期慈藏法师从唐朝长安求得。贞观十七年(643)三月,慈藏等人自唐取得大藏经一部四百余函,及佛舍利、佛顶骨、佛牙、袈裟等返回新罗。同年十二月,新罗国通度寺创立,建筑戒坛。佛牙舍利原藏通度寺,倭乱时期被倭寇掠走。李朝宣祖三十八年(1605),泅溟大师前往日本与丰臣氏讲和归来后,将通度寺旧藏的佛牙索回,置于乾凤寺,并营造堂舍。另外,北宋著名的“道宣佛牙”据说也于徽宗排佛之宣和年间流入新罗。其事离奇曲折,难辨虚实。
24、马来西亚“莲花寺佛牙”:位于马来西亚与泰国接壤的吉兰丹州万捷县吝来村的莲花寺,近年在塔顶的暗格内,意外发现一个镶金的容器。僧侣当时逐层将容器打开,一直开到第三层,内有佛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此事传出后,震惊全球佛教徒。
25、缅甸“明江佛牙”:2004年8月,马来西亚新山市首次展出了从缅甸护送来的明江佛牙。明江佛牙,最初是由一位信徒所发现,一直收藏于信徒家族中,直到近代,才交给明江舍利塔的VenKondanna师父保管。传说北宋时缅甸蒲甘王阿那罗多曾向中国求取佛牙未得;又求诸锡兰,1197年迎请锡兰佛齿供养。
26、缅甸敏贡佛牙:18世纪,缅甸国王孟云先后向中国朝廷赠送金塔、佛像、石长寿佛、贝叶缅字经、驯象、缅甸国布等(《清朝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三),当时清政府回赠缅甸许多珍品,内有“佛牙舍利”一颗,现供养在该国敏贡佛塔中。
27、新加坡护国金塔寺“蒲甘佛牙”:又称“妙务佛牙”。据称,1980年,缅甸修复妙务山蒲甘古佛塔倒塌时清理出一纯金佛塔,镶有宝石的月柜宝盒内有佛牙,还有许多用金银片包裹的佛陀七彩舍利。最近赠送给新加坡,新加坡于2005年3月破土兴建佛牙寺,2007年建成开放。该舍利长约七点五厘米,颜色洁白,具有三只牙根。“佛牙”原供养在南传佛教的般陀喇佛寺内,护国金塔寺法照法师因缘殊胜,得般陀喇寺现任住持务舍葛帕喇大和尚应允,迎请佛牙舍利永久供奉在护国金塔寺庄严神圣的舍利塔内。
28、吴哥窟佛牙舍利:柬埔寨暹粒省吴哥窟祈福馆请到不丹国宝级大师尼玛法师,在暹粒机场路的祈福馆(WishingHaLl)举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于安座法会。此佛牙舍利子来自佛教密宗贝诺法王宝箱,被认为是难得一见。
佛顶骨舍利是真的吗
问: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是真的吗?
答: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是真的。并且在2010年6月12日南京栖霞寺举行了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像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唯一现存的佛顶真骨舍利。
2010年6月12日上午8时,珍藏有佛顶骨舍利的金棺银椁由南京博物馆迎请至栖霞寺。上午9时许,在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见证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等从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佛顶骨舍利,供奉于两个特制的7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上,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迎请出的佛顶骨舍利浅褐色,呈蜂窝状。接着从另一套金棺银椁中恭请出了十颗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表示,今天迎请的佛顶骨舍利与历史典籍记载相符,佛顶骨舍利在全世界佛教徒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说,对佛教徒来说,佛顶骨舍利至高无上,见舍利如见佛陀,所以舍利“至大无形”。
传印法师表示,佛顶真骨舍利是佛教的无上宝物,其盛世重光对于佛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

相传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拘屍那揭城郊娑罗树下圆寂,遗体火化後共得8万4千颗真身舍利,其中19份传入中土,并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设立19座设立宝塔,其中最早设立的阿育王寺,也就是现今的法门寺内,则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
由於在历史上,曾经先後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後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因此在中国的佛骨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不过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损毁,不少僧尼则是制作仿佛祖真身灵骨制造附属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隐骨”。
1987年法门寺重建时,工程人员才从倾倒的寺庙底下,发现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并在遗址中找到4枚佛指骨舍利,4枚佛指舍利,其中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灵骨”一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真身舍利为释迦牟尼佛的一节中指骨。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後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的称谓,但所指的都相同。不过从佛教界来看,影骨也是圣骨,同是佛的真身舍利。这四枚除了第三个发现的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馀特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
对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的形制,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为:“其舍利,开头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空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文志》载:“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状与道宣《感通录》和《志文碑》所记吻合。另三枚为影骨。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銹迹斑斑,呈深褐色。当初此重铁函之外,还曾包裹著一层丝绸织物,因年代久远而朽坏殆尽,仅可从残片中识别出它原来的材质和纹样。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的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著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奉的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为左手中指。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据发掘者介绍,刚刚出土时,灵骨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使骨质松软,而且还有白色小黴点附在灵骨之上。
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都具有崇高地位,对佛教徒的心理都会主产生重要影响。唐代开创的迎请佛指舍利的传统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继承下来。一九八七年佛指舍利出土后,受到全世界佛教徒的广泛关注。到法门寺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应泰国国王、僧王之请求,佛指舍利灵骨用专机护送到曼谷,供泰国广大佛门信徒瞻拜八十五天。佛指舍利在泰国供奉期间,泰国国王和僧王都前往瞻拜。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九日佛指舍利赴泰供奉功德圆满返回北京,首都佛教界四众弟子在广济寺内举行隆重迎奉法会。
由于佛指真身舍利太珍贵,太独一无二,绝少离寺起驾巡礼。至今国外仅护送至泰国供奉。国内只在法门寺供奉,从未到过国内其他寺院供奉,不久将首次破例赴我国台湾地区供奉瞻礼四十天,使海峡两岸佛教弟子共沐佛恩,实乃佛门盛事。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狭义上特指佛祖释迦牟尼的遗体、遗骨。释迦牟尼时代,印度风行火葬,据唐初法琳《破邪论》中说:“佛既去世,弟子等以香木焚身。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其色红白,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每有光明神验。”又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一是发舍利,其色黑;一是肉舍利,其色赤。《处胎经》又将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后世在广义上把德行超卓的高僧大德去世后荼毗(火化义)所得的质地坚硬的结晶颗粒也叫舍利。佛教界认为,舍利是戒定慧无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证验。我国现存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为释迦牟尼佛一节中指骨舍利,是全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是全世界佛教徒信仰的圣物之一。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涅槃,按照当时风俗,弟子们为他安排了最佳葬法———火化。佛火化后弟子们曾从灰烬中拣出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一节中指指骨、四颗牙齿,众多珠状舍利子和骨灰。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信众就对佛身体上任何部分都视为圣物。佛涅槃后,周边八个小国的国王曾率军队争夺舍利,后被一个香姓婆罗门劝解,并主持将舍利分成八份,各自请回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一百多年,古印度有个国王叫阿育王的崇信佛教,曾广泛建立佛塔以供奉佛舍利。人们将这些塔统称为阿育王塔。
据隋《历代三宝记》、唐《破邪论》等佛典记载,古印度阿育王曾在很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筑佛舍利塔。据传中国境内有十九处,都称中国江汉左右、关陇西东有阿育王塔。扶风阿育王塔即为其一。法门寺初建于东汉年间,先有佛塔后建佛寺,所以最初便因阿育王塔而名阿育王寺,后唐高祖李渊赐名法门寺。
唐代法门寺宝塔为四级木塔,明代隆庆年间(公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唐代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至三十七年(一五七九至一六○九年)重建八角十三级砖塔一座,塔高四十七米。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在连绵霪雨中明代砖塔塔身自上而下崩塌一半。一九八六年十月,文物部门决定拨款重修宝塔。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唐代地宫并出土佛指舍利和大量唐代稀世珍宝。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阶段,佛教亦极为兴盛。唐王朝七位皇帝曾开启真身舍利塔地宫奉迎佛骨到宫中供养。唐代第一次迎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六五九),僧人智琮、弘静等人奉旨迎奉。唐代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从武周长安四年(七○四)到中宗景龙二年(七○八)。此时佛教的社会地位上升,遂掀起唐代第一个崇佛高潮。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左日右韦)和法藏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肃宗上元元年(七六○)。唐肃宗皇帝敕僧法澄、中使宋合礼、凤翔府尹崔光远迎请佛骨入长安内道场。唐代第四次迎奉舍利在唐德宗贞元六年(七九○),这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遭受打击,德宗皈依佛教并奉迎舍利于长安,先在内道场供养,再置京都诸寺。唐代第五次迎奉佛骨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宪宗启塔,亲奉香灯。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八七三),这是一次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的迎奉。
释迦牟尼佛七彩脑舍利
“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实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及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
释迦牟尼佛舍利
舍利
辽宁省朝阳市惊现定光佛祖舍利



北塔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