聴之不闻名曰希。――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
抟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
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
故混而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为一。
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下不皦光明。
其下不昧。――言一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
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
复归于无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
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
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
是为忽恍。――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
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古之善为士者。――谓得道之群也。
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
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谓下句也。
与兮若冬渉川。――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渉川,心犹难之也。
犹兮若畏四邻。――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俨兮其若客。――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兮若冰之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
敦兮其若朴。――孰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
旷兮其若谷。――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
浑兮其若浊。――浑者守举真浊者不照然也。与众合同不自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净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至虚极。――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至于虚极。
守静笃。――守清净,行笃厚。
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
吾以观其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念重本也。
夫物芸芸。――芸芸者,华叶盛。
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
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
是谓复命。――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
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
不知常,萎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
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
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
公乃王。――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己躬也。
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子。
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
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
没身不殆。――能公能天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倶没不危殆也。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
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
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
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犹兮其贵言。――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
功成事遂。――谓天下太平也。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为只自当然也。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戸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也。
知惠出有大伪。――智惠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以为大伪奸诈。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絶絶亲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养也。
国家昏乱有忠臣。――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洁己,不知贞。大道之君,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时众星失光。
絶圣。――絶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苍颉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
弃智。――弃智惠反无为。
民利百倍。――农事修公无私。
絶仁弃义。――絶仁之见恩惠,弃义之尚华信。
民复孝慈。――德化淳也。
絶巧弃利。――絶巧者诈伪乱真也。弃利者,塞贪路闭权门也。
盗贼无有。――上化公政下无邪私。
此三者。――谓上三事所弃絶也。
以为文不足。――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
故令有所属。――当如下句。
见素抱朴。――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笃朴以示下,故可法则。
少私寡欲。――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絶学。――絶学不真不合道文。
无忧。――除浮华则无忧患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同为应对而相去几何疾时贱质而贵文。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善者和誉,恶者谏争,能相去何如,疾时恶忠直用邪佞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谓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絶学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杀仁贤。
荒兮其未央哉。――或言世俗人荒乱欲进学为文未央止也。
众人熙熙。――熙熙,淫放多情欲也。
如享太牢。――如饥思太牢之具意无足时也。
如春登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
我独怕兮其未兆。――我独怕然安静未有情欲之形兆也。
如婴児之未孩。――如小儿未能答偶人时也。
乘乘兮若无所归。――我乘乘如穷鄙无所归就。
众人皆有余。――众人余财以为奢余智以为诈。
而我独若遗。――我独如遗弃似于不足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不与俗人相随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
沌沌兮。――无所分别。
俗人昭昭。――明且达也。
我独若昏。――如闇昧也。
俗人察察。――察察急且疾也。
我独闷闷。――闷闷无所割截。
忽兮若海。――我独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穷极也。
漂兮若无所止。――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
众人皆有以。――以有为也。
而我独顽。――我独无为也。
似鄙。――鄙似若不逮也。
我独异于人。――我独与人异也。
而贵食母。――食,用也。母,道也。我独贵用道也。
孔德之容。――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
唯道是从。――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于道也。
道之为物唯怳唯忽。――道之于万物独怳忽往来于其无所定也。
忽兮怳兮其中有像。――道唯忽怳无形之中独为万物法像。
怳兮忽兮,其中有物。――道唯怳忽其中有一经营主化因气立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
其精甚真。――言存精气其妙甚真非有饰也。
其中有信。――道匿功藏名其信在中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自,从也。自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以阅众甫。――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从道受气。
以此。――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曲则全。――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
枉则直。――枉屈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
洼则盈。――地洼下水流之人则下德归之也。
弊则新。――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
少则得。――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神明托虚。
多则惑。――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守法式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式也。
不自见故明。――圣人不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也。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也。
不自是故彰。――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世。
不自伐故有功。――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
不自矜故长。――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久不危。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传古言曲从则全身正言非虚妄也。
诚全而归之。――诚,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饥体归之于父母,无有伤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