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歴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伦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阐教八方,诸教八方诸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甚,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隠乎,愿为我著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経焉。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経也。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太极,高上遥唱,诸天歓楽,则携契玄人,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観形影,则神气长存,体洽道德,则万神震伏,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安国宁家,孰能知乎。无为之文,夸之不辱,饰之不荣,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自然也,应道而见,传告无穷,常者也。故知常曰明,大道何为哉,弘之由人,斯文尊妙,可不极精乎。粗述一篇,唯有道者宝之焉。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众官,皆令诵之,有所不解数句,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裴楷说河上公诵老子,乃遣诏使,赍所不了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须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之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于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不任大,忧于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则幽夕睹太阳之曜光。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谓帝曰,敦研此则所疑自解,余注是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义,而精思遐感,上彻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1,刘本当以作常以。
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1,刘本高世作万世。
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闲,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1,道藏本道本作道之本。顾本,强本无[本也]二字。
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1,有阴阳的有字,据顾本补。2,道藏其有名作其名。3,强本天地含气作天地合气。4,道藏成熟作成就。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也。1,道藏作[则以观道之要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1,同出人心,道藏作[谓同于人心],顾本作[同出人之心也]。2,所名各异,道藏作所名曰异。3,名无欲,名有欲,顾本作无欲,有欲。4,强本此段作[有欲无欲,同出人心。无欲长存,有欲亡身,故异也。]
同谓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
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1,污辱,道藏本作浊辱,顾本作浊厚。
众妙之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戸也。1,除情去欲,道藏无去字。2,是谓一句,道藏本作[是谓知道要妙之门也],顾本作[是谓知道之门也。]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显彰也。1,集注本使作便。
斯恶已。――有危亡也。1,集注本作[有粗玉也]。
皆知善之为美。――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
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
长短相形。――见短而为长也。1,道藏本作见短之相形也。
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
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
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之也。1,刘本随作倾。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以身率导之也。
万物作焉而不辞。――各自动作,不辞谢而逆止。1,影宋本原作动也。道藏本作动作。
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1,意林和强本此句作元気万物而不有也。
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强本作不恃其报,道藏本作不望其报,意林作不求其报。
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1,弗居,道藏作不居。
夫惟不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矣。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1,矣,只有刘本作矣,影宋本等作疾。2,君,道藏本作若。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
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
使民不为盗。――上化清静,下无贪人。
不见可欲。――放郑声,远佞人。
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也。
虚其心,――除嗜欲,去烦乱也。
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和柔谦虚,不处权也。
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
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
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道冲而用之。――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
渊乎似万物之宗。――道渊深不可知也、似为万物之宗祖。
挫其鋭。――鋭、进也。人欲鋭精进取功名、当挫上之法道不自也。
解其纷。――纷、结根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
和其光。――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
同其尘。――常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
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吾不知谁之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象帝之先。――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