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陽经》曰: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脣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水行则生病。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週形骸调暢,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彭祖曰: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脣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週身则解矣。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趣。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疮节,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
刘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内气为生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内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到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忓人也。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
《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怒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相。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白话文】
§4-1
《元陽经》说:时常以鼻吸气,含而不吐,并用舌头舔触唇齿生津潄口,待唾液满口时咽下,这样一天一夜吞咽千次,就很好。行气期间,当节制饮食,减少饭量,饮食过多会使气向上逆行,并使周身血管经脉闭塞不通,周身血管经脉闭塞不通,就会阻碍气的通行,就会生病。
§4-2
《玄示》说:意志是引导气在体内运行的统帅,气的运行会使身体壮实。善于行气的人能使生命成长,拙于行气的人会使身体丧亡。故行气的方法,要自我节制减少饮食,活动自己的身体,平和自己的气息,思想意念要一,牢固把守身体内外的关窍,把上下关窍全部封锁起来。这样神气遍及全体,协调畅通而满溢。整治和把守着下丹田,就会气满精足,身体健实,一切邪气自会因此撤出体外。
§4-3
彭祖说:时常作闭气纳气工夫,从天亮一直做到中午,这才跪坐揩拭眼睛,按摩身体,舌舔嘴唇,吞咽口中津液,服气数十次后,才站了起来与人言笑。如果偶而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便以意志引气,屏住气息以攻击患处,存想气运行全身,从头面七窍至九窍,从五脏、四肢,以至于发端,必使所到之处感觉到气像云雾一样在飘游,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未端。这样一来,精神得到彻底休整,会像水一样清澈和平,身体也就无病,无进针药灸刺之类的医疗了。
§4-4
凡是打算以行气来解除百病,当思念着病痛所在之处,头痛思念着头,脚痛思念着,并帅领气前去攻击它,在一个时辰之内,病痛便自己消除了。在瘟疫流行中遭受到冷气侵袭,可用闭气法屏住气息逼出汗来,周身一出汗,冷气就解除了。
§4-5
行气闭气虽是治疗身体病症的重要方法,然而应当首先通晓它的道理,还应在行气时保持腹中空虚,不可吃太饱。如果气有凝聚滞留,没有地方流通,也许能导致生疮,这如泉水的源头不可堵塞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吃了生鱼、生菜、肥肉,以及喜怒忧伤怨恨等情绪尚未除去时,就马上行气,会使人得气逆病。凡是想学行气术的人,都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
§4-6
刘君安说:「吸进生气,吐出死气,可以长生不死。」是说以鼻吸进的新鲜空气为生气,以口吐出的废气是死气。常人不能从早到晚行服气术,经常学习不止;只要缓慢地吐出浊气,只使鼻孔吸气嘴巴吐气,就是所谓「吐故纳新」~即吐出废气,吸入新鲜空气了。
§4-7
《服气经》说:道的核心是气,保养就能得道,得了道,生命就可能长存。精神的主体是精液,保存精液,精神就清明,就会长生不死。精气是血脉中的流水,是守护骨骼的神明;失去精气,骨骼就会干枯,骨骼干枯,人必死去。所以修道的人务必爱惜精气。从夜半到次日中午是生气,从中午至半夜是死气。应当在生气这段时间行气,方法是正面仰卧,微闭双目,双手握固闭住气路不呼吸,暗自在心中数数,从一数到二百,才用口把气吐出去,以后逐日增长闭息的时间,这样身体精神完满,五脏安康。 能闭气到二百五十息,华盖就鲜明。耳的听觉和眼的视力都会很灵敏,周身都无病患,邪气就无浊侵犯人了。
§4-8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气和吐气都不用力出声把它拉长,叫做「长息」。纳气法有一种,吐气法有六种。纳气一法,就是吸;吐气六法,则是依吹、呼、唏、呵、嘘、呬六字发音以吐气,都是出气。凡是人呼吸,都是一呼一吸有节奏地进行,这是基本的规律。想用长息的方法吐气治病,遇着寒气病时可用吐「吹」字法,遇着温病时可用吐「呼」字法,针对发病的原因加以治疗。用吐「吹」字法除去由风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呼」字法除去由热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唏」字法除去中的烦闷,用吐「呵」字法降下上逆之气,字吐「嘘」字法解散结滞之气,用吐「呬」字法解除极度的困疲。一般人困疲时,多用「嘘、呬」二字法,而道家行气,大都不用「嘘、呬」,认为「嘘、呬」是长息法之禁忌。这是男女都可以存养的方法,其法出于仙经。
§4-9
修习行气术的人,先要剪除掉鼻中毛,这叫做打通与神灵交的道路。若遇大雾、恶风、猛寒、大热之时,都不要行气取气。
§4-10
《名医论》说:疾病之所以发生,是「五劳」引起的。五劳已经发生作用,心脏和肾脏首先受到伤害;心和肾受邪气侵犯,全部脏腑器官都会患病。所谓五劳,就是五方面过分劳累,第一叫意志劳累,第二叫思想劳累,第三叫心情劳累,第四叫忧愁劳累,第五叫身心疲劳。五劳不治,就发展成六极,即六方面的枯竭。第一叫元气枯竭,第二叫血液枯竭,第三叫筋肉枯竭,第四叫骨骼枯竭,第五叫精气枯竭,第六叫骨髓枯竭。六极不治,又会发展成七伤,七伤再不治,就会变成七痛。七痛成病,使人邪气多,正气少,转眼之间,忽喜忽怒或忽然悲伤,不思饮食,不生肌肤,脸色暗无光泽,头发变白,形貌憔悴。更加严重的,会使人患痲疯病,半身不遂,筋肉萎缩,四肢筋肉紧缩,卷曲不能伸展,周身关节阻塞不通,身体枯瘦,呼吸短促,腰脚疼痛等。这些都是由于结婚过早,血气不足,极度劳损所造成。
§4-11
凡病之发生,离不开五脏。从事行气治病的人必须知道病因,不能知道的,不要去给人家治病。患心脏病的人,身体中有冷和热气在作怪,可用吐「呼」、「吹」二字法加以给驱逐。患肺病的人,胸背感到鼓胀,可用吐「嘘」字法加以驱逐。患脾脏病的人,身体中有游风行走,身体上又会发痒、疼闷,可用吐「唏」字法加以驱逐。患肝脏病的人,会觉眼疼,常忧愁不快乐,可用吐「呵」字法加以驱逐。
§4-12
以上十二种调气法,只应当时常以鼻吸气,以口吐气,要使出气之声按吹、呼、嘘、呵、唏、呬等字吐出去。若患者依此法实行,必须恭敬用心去作,病没有不好的。这是治愈疾病,延长寿命重要方法。【原文】
《导引经》云:清旦未起,啄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满唾,三咽气。寻闭而不息,自极,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便起,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戾,不息,复三。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 [ 目四 ] (眦),令人目明。按经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门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 [ 左为提手,右为已字 ] 之,积习不止,即眼中亦不复开。一说云:令人不遭魔魅)。
《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满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谓取津液,非咽核也)。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次则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次摩指少陽令热,以熨目,满二七止,令人目明。每旦初起,以两手掩两耳极,上下热挼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乾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乾浴,辟风邪。峻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手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峻坐,两手托褷,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生。平旦起,未梳洗前,峻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褷上,前却尽热挼左褷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褷上,前却挼右褷亦三;次又两手向前,尽势推三;次又叉两手向胸前,以两肘向前,尽势三次;直引左臂,卷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势,尽力为之,右手挽弓势,亦然。次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尽势,右亦然;次卷两手,向前筑各三七;次卷左手尽势向背上,握指三,右手亦如之;疗背膊臂肘劳气。数为之,弥佳。平旦便转讫,以一长拄杖策腋,垂左脚于床前,徐峻,尽势掣左脚五七回,右亦如之,疗脚气疼闷,腰肾冷气、冷痹及膝冷,并主之。日夕三掣,弥佳。勿大饱及忍小便,掣如不用拄杖,但遣所掣,脚不着地,手扶一物亦得。晨夕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梳讫,以盐花及生麻油搓头顶上,弥佳。如有神明膏搓之,甚佳。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讫,以水漱口,又更以盐末揩齿,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熟漱。取盐汤吐洗两目,讫,以冷水洗面,不得遣冷水入眼中。此法齿得坚净,目明无泪,永无軿齿。平旦洗面时漱口讫,咽一两咽冷水,令人心明净,去胸臆中热。
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授术于佗。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又有法:安坐,未食前自按摩,以两手相叉,伸臂股,导引诸脉,胜于汤药。正坐,仰天呼出,饮食醉饱之气立消。夏天为之,令人凉矣。
【白话文】
§5-1
《导引经》说:清晨未起床前,先叩齿十四下,闭目握固,以舌潄口,使津液满口,吞三口气;随后闭气不呼吸,自然达到极限,方慢慢吐气,如此作满三次才停止。于是起床,如狼一样挺身蹲着,像猫头鹰一样瞪眼扭头答后看,再行身体左右摇动身体,也不呼吸,自然达到极限,如此也作三遍。便起身下床,握固不呼吸,以脚跟叩地三下。接着一只手向上举,一只手向下垂,左右手互换着做,做时不呼吸,自然达到极限,如此也作三遍。又双手手指交叉置放颈上,向左向右来回扭动身体,也不呼吸,也作三遍。又伸开两足,叉手颈后,向前后弯曲身体,自然达到极限,也作三遍。以上导引法,应当早晚都作,一天能作多次就更好。
§5-2
清晨,用两手掌相互摩擦,使之发热,用热掌熨烫眼睛,如此连作三遍;接着,又以手指头轻轻抓挠眼眶四周;可使人视力更加敏锐。
§5-3
《养生内解》说:一叫唾液,二叫眼泪,三叫鼻涕,四叫汗液,五叫小便,丧失这些东西,都会损伤人的身体;但是损伤的程度有轻有重罢了。人能整日不消耗鼻涕唾液,随时有唾液流出,潄至满口时咽下;或常含枣核于口,使生津液吞咽;会帮助人保养元气,产生津液,这是养生之大要。
§5-4
时常每天早晨叩齿上三十六次,能叩至三百次更好,使人牙齿坚固不痛。接着用舌搅动唇齿潄口,使津液满口时咽下,如此作三遍。接着用手按摩手指少陽三焦经,使其发热,再用手熨烫眼,作满十四次停止,可使人眼力增强。
§5-5
每天早晨刚起床后,用两手摀住两耳,尽力上下搓揉两耳使热,作十四次停止,使人耳不聋。接着又叩齿,潄出口中津液,吞咽三口。然后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牵拉左耳十四次,再以左手从头上牵拉右耳十四次才停止,使人寿命延长,耳朵不聋。接着又拉住鬓发向上提举,作七下;再把全部头发聚在一起,两手握住尽力向上抬举,也作七下;使人向气畅通,头发不白。
§5-6
§5-7
又一法,双手互相摩擦,使之发热,用以从上至下地摩面部,可以去邪,使人面上有光彩。又一法,双手互相摩擦,使之发热,用以按摩身体,从上至下,叫做「干浴」,行此法,可使人战胜风寒、时气病邪、热头病,百病皆除。夜晚将睡觉时,常以两手摩擦身体,叫做「干浴」可以辟风邪。又,端坐,以左手托住头使向后仰,右手向头上伸举,并用身体尽力托举,头和手用力振动三次;然后两手交换,以右手托住头使向后仰,左手向头上伸举,并用身体尽力托举,头和手用力振动三次;如此,可解人睡后的闷倦。
§5-8
早晨太陽未出来前,面向南端,两手托住大腿,尽力向上,振动三次,可使人脸面有光泽。早上起床未梳洗前,端坐,以左手握住右手放在左大腿上,尽力前后按摩左大腿三次,又以右手握住左手放在右大腿上,尽力前后按右大腿三次。接着两手手指相交叉,手掌向前尽力推三次,再以相交叉两手掌转向胸前,以两肘向外尽力推三次。接着将左臂向前伸直,弯曲右臂向后,状如拉挽一斛五斗强弓一样,两手尽力为之;然后两手交换,以左手挽弓的姿势也如此做。接着以右手托地,左手向上托天,尽力为之;然后交换以左手托地,右手托天,也这样做。接着两手握成拳头,向前打击,左拳右拳各击二十一次。接着弯曲左手尽力从背后去握从右肩上伸来的右手指三次;后交换,右手也如此做,可医治背膊、臂肘等部位劳气。这些如能在一天里多做几次,就更好了。
§5-9
清晨,小便完毕,用一长拐杖柱着胳肢窝,坐在床上,将左脚悬吊于床前,慢慢将它向上抬起,尽力抽引左脚三十五次;再换成右脚,也抽引三十五次;这样做,可治疗脚气,对疼闷、腰肾间冷气、冷痹痛及膝冷、脚冷,皆有疗效。早晚各抽引三次更好。但注意,不在吃饱饭后抽引,也不要强忍小便抽引。如无柱杖,只须放下要抽引的脚,使脚跟不着地,手扶一物将身体支撑起来再做也可以。
§5-10
清晨和晚上以梳子梳头各满一千梳,很能去除头中的风邪,又使人头发不变白。梳发完毕,以细盐、生芝麻油搓揉头顶就更好;如有神明膏,用它搓揉头顶就最好。早晨将要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下,随即有唾液涌出,便吞下。然后,以水潄口。再用细盐擦抹牙齿,就含住不要吞下,再取冲稀醋水约半小合仔细潄口。再取温热的盐水用口吐在掌中清洗双目。洗完后,闭上眼睛以冷水洗脸,注意不要让冷水侵入眼中。行此法,能使牙齿坚固洁净,使视力增强、不流眼泪,永远没有蛀牙。清晨洗脸潄口完毕后,吞咽一口两口冷水,使人心地光明而洁净,还能去除胸中的热邪。
§5-11
谯国人华陀善于养生,弟子广陵人吴普和城樊阿都向他学习养生术。华陀向吴普:人的身体须要劳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过于疲劳。因为人的身体常摇动,会便于食物的消化,促进血脉流通,使人不生病,这就和门户转轴因为常转动就不会腐朽是同样的道理。古代的仙人,以及汉代的道士君倩,常实行导引之术,作「熊经」、「鸱顾」等动作,牵拉腰身肢体,活动全身关节,目的都是为了减缓人的衰老。我有一个方术,名叫「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是用以消除疾病,兼使手脚灵活敏捷,可以将它当作导引术来作。如果身体感到不舒适,便起来作一种禽戏,到有微汗出来就停止,然后以药粉涂抹身体,身体就会感到轻便,并会增进食欲。吴普照着这样作,年龄已九十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也坚固完好,饮食如同少壮时人。
§5-12
虎戏的作法是,两手掌和两脚脚趾着地,向前纵跳三次,向后腾跃二次。然后伸长腰肢,侧身举脚向上,待仰面朝天时就放下来,举左右脚各七次。接着两手掌两脚脚趾撑地,前进七次,后退七次。鹿戏的作法是,两手掌两脚脚趾着地,拉长颈项向后看,向左看三次,向右看两次;然后伸出左脚作伸缩运动三次,伸出右脚作伸缩运动二次。熊戏的作法是,正面仰坐,以两手抱膝下,头向后抬举;然后,左手劈击地面七下,右手也劈击地面七下;再双腿蹲着,用左手托地,又用右手托地。猿戏的作法是,两手抓住一条横木将身体悬挂起,伸缩身体,一上一下,共作七次;然后用脚钩住一件物体把自己悬挂起来,左右脚轮流各钩物七次;再把双手交叉钩连后退站立,左右手轮流各按头七次。鸟戏的作法是双脚站立,举起左脚,伸张两臂,用力举目眉张目;再举起右脚,伸张两臂,用力举眉张目;这样左、右交换各作十四次;然后坐地,伸出双脚,用手牵拉足趾,左右脚趾各拉七次;又作两臂屈伸运动,左、右臂各屈伸七次。
§5-13
修习五禽戏法,应尽力去作,以作到汗出为限度。出了汗,用药粉涂抹身体。这有助于腹中食物的消化,增加人的气力,消除各种疾病。能长期留意且依法实行的人,必能延年益寿。
§5-14
又有一法,安稳坐着,未进食以前,自己进行按摩。又以两手相交叉,再向两侧伸出胳膊和大腿,作手足交叉运动,以导引全身血脉经脉,对身体益处胜过吃汤药。又端坐,仰天吐气,饮食醉饱的症侯立消。夏天这样作,又令人感凉爽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