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供养品第十三
这时候,天帝释提桓因便在众人当中对佛祖说道:“我虽然以往追随佛世尊及文殊利师菩萨听闻了百千经典,但还从未听说过象这样的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的经典。依据我对佛所说法义的理解,如果有众生听闻了此经典的法义,能够信仰理解、受持读诵的,就一定能得到此法真义,更何况那些按照它修行的人呢!如果有人这样做,那他便关上了通往恶趣的门,开启了集一切善道的门,时刻得到了诸佛世尊的护念。他能够降伏外道,摧破魔障怨敌,修持菩提,安住道场,循着如来的道路前进。世尊啊,如果有人接受奉持,读诵此经并且按照它修行的,我和我的一切眷属就将供养他,提供一切衣食用具。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在村落还是城市,在山林还是旷野,只要他宣讲这部经典,我同我的一切眷属,都会到他跟前听受佛法。如果有未生信心的,我会让他生出信心;如果有已生信心的,我会对他护佑关怀。”
佛祖说:“善哉,善哉。天帝释,如同你所说的,我愿随你增加喜悦哩。这部经典广泛地仔细地言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诸佛如来之不可思议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天帝释,如果有任何善男子,善女人接受奉持并读诵供养这经典的,他便是供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了。天帝释呀,这么说吧,设若三千大干世界中遍满如来世尊,其数量如同其中的甘庶、竹苇、稻麻、丛林那么多,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他们—律恭敬、尊重、赞叹、供养,使诸佛得以安住;又在他们人灭之后,为他们的所有全身舍利起七宝之塔加以供养,这些塔都广大得可以占据四天下的地方,高大得一直伸到梵天界中去了。又能为这些舍利塔作种种装饰,以一切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微妙美好无以复加的东西供养它们,而且供养的时间达一劫之久或差不多一劫之久。天帝释啊,这样的人,所植福德多不多呢?”
释提桓因答道:“多呀,世尊,这种人的福德,细说起来,历经百千亿劫也说不完呀。”
佛祖于是对天帝释说:“你应该知道,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这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仰理解、接受奉持、读诵修行,那他的福德就远胜于前面的福德之行哩。为什么呢?要知道,一切诸佛的觉悟都是从这经典的法义生出的啊!菩提的觉悟相是无可限量的,就因为这点,其福德也就是不可限量的了。”
佛祖对天帝释说:“在过去无量数的大劫之前,当时世间有位叫药王的佛住世,他的佛号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佛的世界称大庄严,他所处的时代称庄严劫。那时佛在世的寿命有二十二小劫。他的声闻弟子僧伽众有三十六千万亿,菩萨僧伽众则有十二千万亿。天帝释,那时候有名叫宝盖的转轮圣王应世。该王七宝具足,统治着四天下的广大地方。其王子有千人之多,而且个个相貌端正,勇健无比,善能克伏怨敌。那时候,宝盖王及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布施一切使如来能安住的资具,时间长达五劫。五劫过去之后,宝盖王对诸王子说:你们应当象我一样,深怀敬心,供养于佛。于是,这千位王子都禀承父命供养药王如来,又有五劫的时间,这期间布施一切资具使如来得以安住。王子中间有位叫月盖的,独自静坐,思考能不能有更加特别的供养药王如来的方法。由于佛的神力,空中便有一天神发声说:‘善男子!以佛法作供养便是胜过一切的供养!’月盖问道:‘法的供养是怎么回事?’天神答道:‘你可以去问药王如来。他会为你广泛仔细地说明,什么叫做法的供养。’
“于是,月盖王子便立即往药王如来住所去了。他向佛祖稽首礼敬,以头面触足,然后对佛祖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胜。可什么是法的供养呢?’佛祖答言:‘善男子,所谓法的供养,是说佛世尊宣讲的含义深刻的经典,难以被世间所信赖接受,其深义微妙而难以理解,而又清净无染,绝不是分别思惟所能把握的。它包含在菩萨法藏之中,以总持一切的陀罗尼为印鉴。行此深法的菩萨已达不退转的八地以上,成就了六种波罗蜜,善于分别种种法义而不违逆菩提之法。而此深经,地位在众经之上。菩萨依据它入大慈悲境地,远离一切魔障和邪见,完全符顺无生无灭的因缘法,真正体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以及空、无相、无作、无起诸解脱门。菩萨据此深经;能够使众生修持佛道;使他们转法轮 而赢得诸天神龙、鬼及乾达婆的赞叹;能使众生进入佛法宝藏,持取诸阿罗汉及菩萨贤圣的智慧,宣说众菩萨所实践的道路;依据经中所说诸法实相的道理,明白晓示无常苦空和无我的寂灭法的真理;能够拯救一切毁禁犯戒的众生;能慑服怖畏诸魔外道以及一切贪著者。如此深经得诸佛及菩萨罗汉等贤圣的共同赞叹。经中使人舍弃生死之苦,显示了涅磐之乐。此深经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宣说。如果听闻这样的经典,信仰理解,接受奉持,不仅自己读诵,而且以权宜方法为众生分别解说,清楚说明并能守护此深经法义的,便是法之供养。
‘另外,如果对于经中所说诸法义,随顺修行;依据十二因缘法,抛弃诸种邪见,得诸法无生的至高理解,断然决定无我无众生;接受因缘果报法,不作违逆行,不作诤怒行,放弃依存于自我的见解;对于佛法,依于义而不依于语;依于智而不依于识;依于了义经而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而不依于人;依据诸法实相无相的道理,不因法从缘有而执有,也不因法从缘无而执无;由于无明毕竟归于寂灭,一切诸行终归毕竟灭,由此十二因缘各环节也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而死也毕竟灭。由于作这样的观待,十二因缘因之也就作无尽相了。由于生灭、灭尽与无尽是一个意思,所以不再有任何见解生起。能做到这些,便是最高的法之供养了。”’
佛祖告诉天帝,“月盖王子从药王如来那里听闻这—席说法,得到了柔顺忍辱的认识境地。便从身上解下了宝衣和饰物来供养如来。月盖王子对佛说:‘世尊,您若入灭,我一定行法之供养,守护正法。愿如来您以佛神威加被于我,使我得以降伏魔障怨敌,虔修菩萨所行道。’佛世尊知道这是月盖王子的深心所念,便为他授记预言:‘你一定能在末法之时守护佛法之城。,”佛祖说:“天帝释呀,当时那王子月盖便证见了诸法本然清净,又从佛那里得到了预言记别,从而怀着信心出家,修习 善法,坚持不懈地精进,不久便得了五种神通;又得了菩萨道行,具备了总持智慧的陀罗尼无断辩才。他在药王如来入灭之后,凭着自己的神通和总持辩才在十个小劫中,追随药王如来转佛法轮 ,使佛法流布。这时的月盖比丘,以守护佛法为己任,勤行精进,化导百万亿众生,使他们都得无上正等正觉并立于不退转之菩萨地;又使十四千万亿的众生,产生作声闻或辟支佛的心愿;又使更多的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释呀;当时的宝盖王,难道是异人吗?而现在他得到了宝焰如来的佛号。他的一千个王子便是贤劫千佛。其中的第一位是迦罗鸠孙驮佛,而那最后一位则是名叫楼至的如来佛。而那月盖比丘呢,便是我的前身呀。”
“所以说,天帝释,当知以法作供养,是一切供养中至高无上的呀,是无以伦比的呀。所以,天帝释呀,应该行法之供养,供养佛世尊。”嘱累品第十四
于是,佛祖告诉弥勒菩萨说:“弥勒,而今我便把以往无穷尽的世界中所修集起来的无上正等觉的佛法交 付给你,嘱托给你。在未来的末法时代,也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你们要以神力护持佛法,广为宣传,使法音流布于整个阎浮提世界。为什么呢?你们要知道,未来的世界中间,将有许许多多的善男子、善女人、天人、龙、鬼、神、乾达婆及罗刹等,他们会萌发追求无上正等觉的道心,乐于听闻大乘妙法。在这时候,如果听不到如本经这样的佛典,那他们便丧失本来应得的大乘法的善好利益了。但如果这些人能有机会听闻如本经这样的佛典,就必然具有更多的信心和快乐,萌发生出在此世间遇到佛法甚为希有难得的心念,从而以虔敬心来顶礼奉持这些经典,并依据众生所应该得到的利益的缘份,为他们各各宣说不同程度的佛法。
“弥勒呀,你要知道,菩萨会有两种显相。哪两种呢?一种是喜欢借词章之类的美文学来表达义理;另一种是不畏惧佛法的艰深奥妙,直探佛法本源,证入真实之际。那喜欢词章文饰的,是新入道的菩萨;而那对词章文饰及世间见解不执著,不受其浸染的,对蕴有深刻义理的经典无畏地深加研讨,把握其底蕴而纯洁自心的,信受奉持,勤加读诵并遵循它修行的,便可以知道是久入修行道的菩萨了。
“弥勒呀,另外还有两种显相,可以判断为新学菩萨对于甚深佛法尚无确定无疑的了解。哪两种呢?一是当他们听闻前所未闻的深奥佛经时;会有惊奇以至怖畏的心情,会觉得怀疑,不能无条件地追随顺从,对外道的毁谤言词又不能完全拒绝不信,反而会说:我怎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啊?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呢?另外一种则表现为:当有什么人护持并讲解宣说这些深奥经典时,他不肯亲近老师,供养佛法,于佛祖和僧伽怀恭敬之心,甚而至于在佛法僧三宝中挑毛病。有上面所说两种显示的是新学菩萨的表现,他们是在毁伤自己,因为还不能在面对深奥佛法时,制伏自己的愚妄心啊。
“弥勒呀,另外还有两种显相,显示有的菩萨虽然信受了解正法,但仍在自我毁伤,因而未得关于诸法本无生亦无灭的认识。哪两种呢?一种是轻视慢待新学菩萨而对他们不肯加以教诲指导;另外一种则是:虽然信奉了解深奥的佛法,但仍未克服执著于事物表面现象,有分别心的劣根性。这便是两种显相了。”
弥勒菩萨听完佛祖的话,便禀告佛祖:“世尊啊,我真是听说了前所未闻的教诲了。如佛祖所说,我也应当远离上述几种显相的过失,奉持如来您在过去无限多大劫的世界中修集的无上正等觉的道法。如果在未来的世界上,有善男子、善女人愿求大乘妙法的,我便会使他们手中持有本经这样的佛典,给予他们忆念之力,使他们不受魔扰而能信受奉持经典,读诵而生理解;为他们详加解说。
“世尊啊,如果在以后的末法时代,有人能信受奉持读诵经典并为别的人讲解宣传的,他都得到了我弥勒菩萨的神力加持,其功德也因我的神力才得建立。”
佛祖便接着说:“善哉,善哉。弥勒呀,如你所说的,十方世界的佛陀都会帮助你,成就你的宏法之欢喜的。”
于是,所有一切在场的菩萨便都合掌向佛祖致礼并禀告说:“我们也要在未来佛祖入灭的时代,在十方的世界之中,对无上正等觉的道法广加宣传流布。另外还要开导造就更多的说法之人,使他们得到本经。”
这时候,欲界的四大天王禀告佛祖:“世尊啊,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城邑市镇,还是村落山林以及荒郊野外,只要有人得到本经并读诵奉持,如法修行,或者为他人讲解,我们便会率领所属的八部神龙前往听闻佛法,到他的住所,护佑他的安全。使他所在的方圆一百由旬之内,没有任何魔乱能够有隙可乘,侵害其人。”
这时,佛祖便对阿难说:“你要信受忆持本经并广为宣传流布。”阿难回答:“是的,我已经理解并记住了它的基本要义了。世尊,我们应该如何称呼本经典呢?”’佛祖说:“阿难,本经典的名称就叫《维摩诘所说经》,又叫《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吧。希望你们按我说的,信受奉持本经吧。”
佛祖释迦牟尼宣说这经典完毕。那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菩萨、舍利弗及阿难等佛弟子、还有那些在场的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听闻了佛的言说,皆大欢喜,无不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