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品第一
我曾经亲自听佛这样说。
那时候佛在毗耶离城的庵罗树园中,与八千大比丘在一起,还有三万二千位菩萨。菩萨们都是一切人众所熟悉的,无论道行,无论智慧都已经成就,并获得了诸佛如来的威力助持,自身也便成了护法之城。他们宣说正法的声音,如狮子一样的勇猛,遍及十方,无所不闻。众生不需吁请,便得到菩萨们的友爱慈慰;佛法僧三宝不绝,发扬光大,仰仗他们的努力。烦恼魔障及一切怨恨,菩萨们全部降伏;外道邪说被他们荡除而显得清净。所有菩萨不受纠缠拖累,心中安宁,常住自由 自在的无碍之境。或念或定,都持善不失,不起恶意,具有七种辨才;具有充足的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功德,而又能够因众生具体情形而方便度人;达到了对一无所得境界本身也不加思虑的无生法忍;已经随顺无生之道,从佛说法而不倒退。善于了解事物本质,熟知众生不同本性;超出众生之上而得四种无畏;以功德智慧陶冶自心,形象美好可以称为第一。舍去世间卑俗的装饰之物,美德的名声高远,超出须弥山之外。信心坚固,如同金刚佛法如日光照临大地,如甘霖滋润万物,菩萨们宣说佛法的声音异于平常,可称微妙第一。他们深入缘起法,断馀了有我有常等等邪见;不偏执于有,不偏执于空;也就没有烦恼邪见的习 气,未来不受恶劣的果报。菩萨们说法,如狮子吼叫,如雷霆震动,众生无不慑服;他们宣说的内容与如来法身等同,所以不可测量,也超出任何限量。菩萨们如航海导师,引众生入汹涌的生死海中寻求法宝。菩萨们深刻地把握一切存在的玄妙,完全地了解众生行为导致的转生倾向,及心中意念的美与恶。诸佛得无可比拟的大智慧,菩萨们则接近佛而得自在慧,又得到了接近诸佛成就的十力、四无畏和十八不共法等。菩萨们关闭了通向五种恶趣的转生之门,但又毫不犹豫投入五道,显现自身;菩萨是医生中的医生,善于治疗一切众生病,对症下药,使众生服而祛病。菩萨功德无不成就,无量佛土因之无不清净,或见或听菩萨说法的无不获大利益;凡有所修所作善行的,也都各得应有的报尝。
具备以上所说的诸种功德,圆满无缺的菩萨,分别有这些: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仗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象这样的菩萨共有三万二干人,此外还有大梵天的天王数万人,如尸弃等等。他们从四天下而来到佛的住所,想听佛说法。另外还有一万二干天帝,也从四天下而来参加演说佛法之会,聚集一堂。再有具大威力的诸天、神、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眼罗迦等八部之众,也来赴会。更有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来法会上入座。
这时候的佛祖在无量数的大众恭敬围绕之下,为他们演说妙法。佛祖居众人当中,犹如须弥山伟岸地突出于大海当中。从那众宝装饰的狮子座上,佛祖的金光照耀着所有大众。这时候,有名叫宝积的毗耶离城长者之子携带七宝伞盖,也来到佛的住处。他们伏在地下,行头面触佛足的大礼,然后各人献上宝盖伞幢,以供养佛祖。佛凭藉他的神威,将数百盖伞幢,合成一硕大宝伞,让它可以掩蔽三千大干世界。世界无论如何辽阔广大,仍然完全地显现其中。这巨大的宝伞盖下,有三千大干世界,有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 河、川流、泉源以及天空中的日月星辰,也还有天宫、龙宫等八部诸众的宫殿。
所有大众,亲眼得见佛祖神力,无不感叹,称说以往未有这种神迹,而后双手合十,礼敬佛祖,抬头瞻仰佛祖,目光不能离开片刻。那为首的毗耶离城中长者之子宝积,便在佛祖跟前颂出这样一段长偈: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观十方无量上;
其中诸佛演说法,於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天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法轮 于大干,其轮本来常清净;
无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益,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神龙所居宫,乾达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诰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厂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诸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当时长者之子宝积说完偈颂,便对佛祖说:“世尊,我们这五百长者之子都已经发心,立誓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想听您说说,如何可以得到清净佛国;希望世尊您给我们宣说菩萨修习 净土的践行。”
佛祖回答:“善哉!宝积啊,难得你能为诸菩萨询问修习 的法门。仔细听着吧!好好地思考!我就为你们演说吧。”于是宝积以及五百长者之子聆听敬受教诲。
佛说:“宝积,菩萨所依的佛国净土就是一切众生之属啊。为什么这样说呢?菩萨的佛国大小取决于他们所度化的众生多寡;菩萨的佛国的美好取决于众生弃恶向善的水平;菩萨 依据众生来世生于何国的可能性而进入佛之智慧并建立佛土,也依据这种可能性而萌生菩萨道根并建立佛土。为什么这样?菩萨之所以要建立佛国净土乃是为了有益众生啊。譬如有人,在宽敞的地方建造宫殿,可以随其所需建造,不受制约妨碍;但他如果在虚空之中兴建土木呢,自然不会成功。同样的道理,菩萨是以众生为基础,以成就众生,使离苦得乐而建立佛国。其佛国并不是建在虚空之上而是依靠众生的。
“宝积,-你应当知道,质直之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日堠,一切正直无诲的众生来生其国;深固之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具足圆满功德的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能舍除国家、财产、身体、生命,不沾染贪爱悭吝的众生,也便来生他的佛国;持戒是菩萨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戒行清净得十善道圆足的众生,也便来生他的佛国;忍辱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因能行忍辱而身形美好,具三十二瑞相的众生,也便来生他的佛国;精进是菩萨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始终努力,勤恳修习 种种功德的众生,也便来生他的佛国厂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心注一境,摄念不乱众生,也便来生他佛国,智慧是菩萨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得正智慧,得决定法相的众生,来生他的佛国;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便是菩萨的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卞切具有无限慈爱心、悲悯心、喜悦心和平等心的众生,来生他的佛国;四摄之法是菩萨的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因菩萨惠施财产与教法,因其仁爱之语,利益之行,因其同修共进而得解脱的众生,都来生到他的佛国;方便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二切因菩萨方便施教,无碍救度的众生,来生他的佛国;三十七种道品是菩萨的净土,当菩萨成佛的时候,一切修习 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和七觉分;八正道的众生,来生他的佛国。回向心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由于他凡有善德便普施众生,所以其佛国自然具有一切功德;说消除八难是菩萨净土,到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的佛国自然也没有三种恶道和八种无缘见佛的缺陷;自己持守戒行,不议论别人缺点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的佛国自然没有违犯禁戒的名声;十善法门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的时候,自然享有诸种善果报,众生亲到他的佛国中不夭亡,得财富,得清净行,得诚恳语,得和善语,亲友不分离,善排解纠纷,话语有益他人,不嫉恼,不嗔恚,无邪僻见解。
“如上所说,宝积啊厂菩萨由其质直之心而发愿行;由其愿行而得深厚道心;由其深厚道心而善调伏迷妄意念;能调伏内心则能践行;能践行则能将功德回向,能回向,则因大乘道而行善巧方便;能善巧方便,则能帮助众生成就菩提正道;因众生尽皆成道,而秽土也成净土;随佛净土建立,说法亦便清净;既有清净说法,即有清净智慧产生,也就有清净明慧的心;内心既然清净,一切功德无不清净。所以说,宝积啊,如果菩萨要想建立佛国净土,应当首先清净其心,随着内心的清净,佛土自然也就相应清净了。”
这时候,听众中的舍利弗得到了佛祖如来的神威加被,心中随着便这么考虑道:如果说菩萨要先清净其心,才能使佛国清净的话,岂不是说,我佛如来当初为菩萨的时候,也有不甚清净的价段了吗?佛世尊当即知道了他的意念,便开口说道;“你怎么会这么想呢?日月如此明洁,岂有不洁?不过,瞎眼之人看不见而已!舍利弗回答:“是的,世尊,并非日月不明,而是瞎眼之人自己视而不见。” .
佛祖又说;“舍利弗,有人看不见如来佛囱的清净庄严,这不是如来的过失啊。舍利弗,我的国土清净无秽,但你却看不见,所以生出疑惑来。”这时候,螺髻梵王告诉舍利弗说:“你不该有这种疑惑念头呢,怎么会觉得佛国此土有不净秽染呢?在我看来,释迦牟尼佛的国土清净明彻,有如自在天宫的明净—般,其间并无二致。”
舍利弗便说:“我明明看见此国土中有丘陵坑洼,有荆刺草莽,有沙砾土石所成诸山,有种种秽恶满盈其中啊。”
螺髻梵王说:“我看是仁者你心中有高低染净种种分别,所以才于此国土中看见了不净染秽哩。舍利弗啊厂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深怀有平等之心,其深厚虔敬之清净心,以佛之智慧为所依据,所以能在此国土中见到清净。”
螺髻梵王话音刚落,佛世尊以脚趾略一按地,,由无穷无尽珍宝装饰起来的王干大干世界立即显现出来,其华丽庄严,有如宝庄严佛本人,在用他的无量功德装饰这佛国净土哩。佛祖周围的一切听众无不因此感叹万端,称说见未曾有过的奇妙景像。所有听众都发现自己就坐在莲花宝座上。
佛祖于是对舍利弗说:“你就看看我这佛土的庄严吧!难道还不清净妙好?”舍利弗答道:“是的,我佛世尊,以往我未曾得见,以往我亦未曾听说。而今我眼前完全是一片放大光明的清净庄严美妙的佛国哩!”
佛祖告诉舍利弗:“我所住世的国土从来便象这样清净,如果有时看上去会有些污秽恶劣,那只是为了向众生显示,所谓染净,纯然是众生的行为善恶所得或福或罪的果报啊。这就象色界的诸天人,虽然在同—个食器中取食用餐,但依据他们福德的差异,那饭食的色香味等也各各不同哩。所以说,舍利弗啊,如果有人心中清净,他自然能见到此国土中心中以种种功德装饰起来的美好景像;”
就在我佛世尊凭神力示显他的庄严妙好的国土时,那从毗耶离中前来礼敬并听我佛祖演说正法的宝积,连同另外五百长者之子,都同时得了无生法忍的智慧,见诸法不生,心智归于寂灭。佛祖跟前的八万四千人众,一时都立下誓言,要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道心。佛祖收回他按在地上的神足,于是三千大干世界还归原处,从众人眼前消失。那些从佛祖听法,求声闻乘解脱的三万二千诸天神,以及其它人众,由佛的神迹而了彻缘起生灭的道理,产生了对有为法终归无常的认识,体会到求清净,除世间烦恼尘垢的必要性,由此便得了法眼净的成果。另外有八千比丘,,由于对诸法不执受,便不有秽染,因之离除了九十八种结漏的羁绊,内心得到解脱。方便品第二
那时候,毗耶离城中有位德韶年高的长者,名叫维摩诘。从无量多的过去以来,他供养过无数诸佛如来。培植了自己成佛的深厚善根。他已经获得见法无生,心智寂灭的无生法忍;若与他人论议,雄辩无滞,了无障碍;他具有六种神通,游化三界往来自在。维摩诘又有提纲挈领,从总体上把握一切诸法、一切修行法门的总持功夫;他得了佛菩萨才有的四种无所畏能力;降月昭道及世间的烦恼、怨敌;深谙佛法,尤其善于智慧度人,通达因时因地因人教化众生的方便途径;他完成了以悲心度世的大愿;明了一切众生的心意所求,宿命所归,又能区分众生各各不同的领悟佛法的能力、机缘;他很久以来即精勤地用心于佛道,内心早就纯诚透明,坚定不移地遵循大乘,任何言行都有周密的思量;任何举止都符合佛如来的威仪。他的心如同大海,不溢不损,渊深莫测,又无所不能容纳。维摩诘的德行,诸佛如来也加赞叹,佛弟子、帝释天诸梵王、诸世间君主也都备加守嗷。只是为了救度世人,实行善巧方便,维摩诘才居住在毗耶离城中。他的财产无尽,经常资助城中贫民;他的戒行清净,足以为人典范,使不敢毁禁;他以忍辱的精神支配自身,令世人知道杜绝嗔恚;他不断精进,、追求完善,使世人耻于懈怠,努力从善;他修持禅定,一心归寂,从而摄化心猿意马,浮躁不定的众生;他以定发慧,摄化无明愚痴的世人;虽然他的身份只是白衣居土,但却用力奉持出家沙门的清净戒律;虽然他居家生活却没有对三界的执著;虽然他有妻有子,仍修清净梵心不断;虽然也有众多家眷却领受着远离他们的喜乐;身上服饰虽然美好,但尤其享有善德带来的吉端相好;虽然也如常人—般饮食,却唯有习 禅的喜悦才为他品味; 他的一言—行,以至游戏玩乐,如下棋赌博 之类。都在行教化度人;虽接纳外道异端,但不损伤他的正确信仰;虽研习 世间诸学术但他唯于佛法感受法乐;一切众生无不对他表示恭敬,无不同意他最应接受供养。
维摩诘执持正法,也教化了毗耶离国的老老少少。他象常人一样地行谋生之道,企望积财,可是却没有因赚了钱而沾沾自喜;他虽然也在城中游乐,却能时时事事有益于众生;他参与政治、司法诸事以救护世人为已任;在讲论研讨不同见解的地方,他以大乘佛法教导世人;在学堂学馆,他教给学童们基础的入门知识;那怕进入妓院青楼 他也是为了显示色欲的罪过;每当进入闹市酒馆,他便劝人戒酒立志;年长而贤德的人以他为领袖,听他宣说殊胜的法理;若在未出家的居士当中,居士们以他为尊长,他便劝他们断除贪著;若在武士刹帝利当中他则教导他们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当中,婆罗门也以他为尊长,他则告诫他们不要自恃有学问有智慧而生出骄慢之心;若在国内的诸大臣中间他便有首辅的威信,他教导大臣们要奉守正法;若在宫中诸王子中间,他便是王子们的老师,他教导他们应尽忠尽孝;若在内宫侍从中间,他便是从们的尊长,教导宫娥采女遵守王法和人伦之理;若在平民百中,“他又是百姓的尊长,他教导他们以行善兴福的努力;若在诸梵天中,他成为诸梵天的长上,他教导他们不要止步于初始的定慧成果,授于他们佛的胜慧;若在帝释天中,帝释天也以他为尊长,他教导他们不要贪爱;示现给他们无常的缘尽而空的佛法;若在护法四天王中,他同样也是尊长,因为世间众生皆得他的护佑。
就是这位具无量功德的维摩诘长者,以无量的方便之法,给众生以种种利益。而为了教化三乘众生,他假现身患疾病。由于他生病的缘故,毗耶离国中,从国王以下,包括诸大臣,诸贤德长者、诸白衣居士以及诸婆罗门长者,更兼诸王子以及所统下属官员等等,人数成千上万,纷纷前往探视病情。趁他们前来给自己问疾,维摩诘便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宣说正法:“诸仁者啊,我们的身体处于无常幻灭之中‘我们的身体无强、无力、无坚,是很快就要朽坏的东西;是靠不住的东西;是痛苦、烦恼和疾病的渊薮。诸仁者啊,象这样的身体,明智的人不会依赖它。这身体如水中泡沫,不可以捉摸;如空中的气泡,不能够久住;这身体如沙漠中的蜃影,因为渴爱所生的幻觉,这身体如同芭蕉树蕉,叶层层裹卷,其中空无,决无坚挺可言;这身体全如魔术师的幻人,因为无明颠倒才有此错觉;这身体如梦境所现;起于分别意识虚妄见解;这身体如同影象追随事物,是往昔造业留下的势力显现;这身体如声音一样短暂,条件辐凑而有响,时过境迁则消灭;这身体如天际浮云,转眼间消失得千干净净;这身体有如闪电,连刹那之念的时间也无从保持;这身体全无主宰,如远古往昔的土地;哪有主人?这身体并无自我之相,如同薪尽火灭,离薪哪有火?这身体无长寿可言,如同积气飘动而生风,气散则风止;这身体并非人我,如水无定形,而人无固定特征;这身体并非实在,它曳是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的寄寓之处而已;这身体原来空无,既非自我也非自我所属;这身体死寂无知,如伺草木瓦石;这身体并无主动性,如风刮树叶满地乱转;这身体肮脏、恶秽满盈其中;这身体虚伪不实,那怕靠沐浴衣食,也保不住它终归不会消磨殆尽;这身体为灾难的汇集处,时时刻刻有诸般病痛苦恼它;这身体如丘墟枯井,落入井中的人下有毒龙觊觎,傍有五蛇加害;这身体飘浮不定,终归落入死灭之途;这身体所成的四大,是四条毒蛇;这身体所成的五蕴,是五个仇怨强盗;这身体的六入感官;如同荒芜的废墟,诸蕴处界如同砖石瓦砾。
“诸仁者啊,这身体应当厌恶抛弃。我们所乐于追求的,应当是佛世尊的法身。为什么呢?佛身即是一切诸法的本质之身。这法身由集累无量功德与智慧所生;此法身由戒定慧三学、由解脱生死、由解脱知见而生;由修习 四种无量心慈悲喜舍而生;从修习 六度,亦即布施、持戒、忍辱谦和、勤行精进、四种禅定、八种解脱;三种三昧、多闻智慧等等而生。这法身由能行方便善巧而生;由六种神通而生;由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者而生;由遵循三十七道晶修习 而生;由止观修持而生;由修习 所得的功德成就,亦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而生;从断除一切不善之法、聚集一切善法而生;从依据真际实在而生;从努力不懈而不放纵自己而生;总而言之,从无量数的以上所说善法,才能生出如来法身。
“诸仁者啊!任何想得如来不朽无染清净法身,断除一切众生生死病患的人,都应当立下菩萨誓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长者维摩诘就这样,向所有前来探望他病情的众生宣说了以上法义,使得数千人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求无上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