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一

在无锡新区附近的硕放镇上,有条约一公里的街道,密集分布了20余家人力中介门店。这些门店旁边,是众多内陆省份口味的餐馆。
能养活这么多中介与餐馆的,则是周边众多的工厂打工人。陕西风味的面馆,也位列其中。
在无锡工作多年的贺先生有时候忍不住感慨,如果本地有充足的工作机会,老陕人就不用背井离乡去珠三角、长三角了。
相比之下,何绍峰就幸运很多。
作为曾经的“珠漂一族”,如今,他不仅回到家乡安康工作,还被提拔为生产厂长。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英国队队服,就是由他所在的安康益成制衣有限公司生产(下称:安康益成)。
这是一家社区工厂,2019年2月正式投产,有4条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等国际市场。
何绍峰讲,257件大衣,半年时间里与品牌方多次讨论确认,在设计、打样、下单生产等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于2021年11月份发往英国验收。质量合格率百分百,无一件返厂修改,深得品牌方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安康制造”亮相冬奥会,距其上一次因毛绒玩具而获媒体关注,仅过去月余而已(详情参见《安康成为迪士尼“专属”制造基地?》)。
看到劳动成果“上电视”,员工们倍感兴奋。
何绍峰更是溢于言表,作为主管生产的厂长,他看着安康益成一步步壮大。
显然,相较于大型城市动辄若干亿的产业项目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安康制造”,是另一种逻辑的故事。
虽小,却细腻。
何绍峰讲,自己以前在泉州工作,每年至多回家一次,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直到安康有关部门去当地招商引资,公司总部决定在安康设立一家分公司,他与妻子借此机会回到孩子身边。
“现在感觉跟孩子更亲近了些。”
为揾食而背井离乡的打工人,在家门口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不再与家人分离,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低,这样的案例在安康白河县,据说有不少。
何绍峰介绍,现在白河有三个加工厂,都是从泉州益成回来的人办的社区工厂。20%左右的员工是过往在泉州打工的白河人,剩余劳动力来源于不少周边移民搬迁的居民,尤其是厂子附近在家带孩子的妇女。
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不仅带动脱贫致富,更让很多留守儿童,重获父母陪伴。
当然,发展新社区工厂,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并不容易。
首先,要吸引“归雁”,而且要让他们过的比在外务工更好。这方面,安康近年来围绕标准、政策、补贴,花了不少心思。
譬如,“新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半年以上的,每吸纳一人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 2000 元;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人员或首次创业者创办新社区工厂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5000 元……”
但有付出就有回报。
比如,毛绒玩具产业,如今已成为安康经济的标签。
再如,此次生产英国队服的安康益成,作为一家新社区工厂,投产三年,年产量达到20余万件,综合年产值2000-2500万元,解决了一批人员的就业,同时安康白河工厂也成为泉州总公司的重要加工基地。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不丢人,对于内陆欠发达城市,尤其资源禀赋相对较弱的小城市而言,思路清、脚步实,积极抓住内循环机遇,承接东部产业,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白河县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代云青,对此有着深刻感触。
她告诉我们,“以往这时候,在结束春节后,大家伙儿一外出务工,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实体经济也多了不少。”
曾几何时,陕南小城,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千万小镇一样,人口从村镇流出,向东部沿海一带流入,贫瘠的村庄一如既往,得不到更多的补给与发展。
而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安康,还会诞生哪些惊喜呢?
(故事正在改写中……)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