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故事|泰安新泰市新汶街道
“很多人问我,我的食指为什么没有指纹呢?也许我干了28年的裁缝,早就磨平了。” 山东省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氏鸿叶旗袍制作技艺大师牛玉叶笑着说。
旗袍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美的经典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流动的非遗”。作为新泰市新汶街道的一位旗袍手艺人,牛玉叶凭借着她的手工技艺和创新传承,于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轻纺行业“齐鲁工匠”;2020年8月,她又获得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颁发的“服装工程工程师”证书,“旗袍大师”的美誉实至名归。

玉氏鸿叶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牛玉叶

盘扣之美
牛玉叶师从海派旗袍制作大师吴培荣,是玉氏鸿叶旗袍制作技艺创始人,从业28年的她始终醉心于旗袍制作,不断创新提升原有技艺,一枚枚精致的旗袍盘扣在她手中绽放光彩。牛玉叶说,制作旗袍盘扣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形状要圆滑,曲线要优美,仅厚1毫米的布条,布面和里面的填芯一旦有了褶子,这个扣子基本就制作失败了,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盘扣虽小,却最能体现手工艺的功底。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后,牛玉叶创作的《双喜》《凤凰展翅》《蝴蝶》等盘扣作品多次获奖。

盘扣
精益求精
牛玉叶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坚持纯手工制作,对待细节几近偏执。2017年,牛玉叶为一位参加“世界和平夫人”国服设计制作大赛的女孩制作礼服时,一次又一次地推翻方案,因为她认为这是为国增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论耗费多少精力与心血,对她而言是一种责任。在得知女孩获得第八名的佳绩时,牛玉叶如释重负,深感欣慰。她还曾为一位慕名而来,但婚期将近的北京新娘设计婚纱时,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了几万颗米粒大的珠子,“这是她人生很重要的时刻,我希望她能拥有一件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嫁衣。”牛玉叶说。

精益求精的牛玉叶
造福乡里
接近30年的旗袍制作生涯磨平了牛玉叶的指纹,也更加坚定了她传承旗袍手工工艺的信念。源自于对旗袍的热爱,牛玉叶成立了新泰市旗袍协会,经常举办文化下乡、旗袍走秀表演等公益演出。为了传承文化,也让身边更多妇女就业,她成立“牛玉叶旗袍技艺工作室”,免费开班教学,义务培训妇女10000余人,带动并安置贫困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百余人。她将制衣店逐步发展成新泰规模较大的服装加工厂,经营范围辐射到工装、外贸出口、男女西装、衬衣、校服,他们的旗袍出口到新加坡、柬埔寨、斐济等国家,客户涵盖世界各地侨胞。

牛玉叶公益授徒
2019年5月,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基地作后盾,牛玉叶发起并成立了山东省鲁绣联盟,致力于鲁绣的传承、推广和发扬。
(稿件原载于2020年8月17日《泰山晚报》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