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行给孩子家族能兴盛
蔡礼旭老师
其实我们的人生,这几十年来,也可以冷静的来思考一下。一个人家庭、事业能够经营得很好、很圆满,他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具备了哪些德行,他才有这么好的结果。我们从自己人生反省,以至于看看身边周遭的人,从我们这几十年,就可以把孩子的路带得很好。而往往我们好像缺乏这种冷静下来省思,然后深思的机会。比方我们现在来想想,我们看到人家家族很兴盛,事业做得很好,请问他是具备了哪些条件跟德行?孝顺,孝心。还有没有?仁爱心。再来,勤俭。有没有哪个家族很兴盛,是因为遗产留很多给他?大家冷静去看五千年下来,没有哪个家族是因为留遗产很多,然后那个家族愈来愈兴盛,一家都没有。
可是现在十对父母有几对是在想留钱给孩子?人不学,不知道,真的没有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人没有理智。德行没有给孩子,留钱给孩子,祸害!“毋以财货杀子孙”,留一大堆财货给他,好吃懒做就好。现在都有“啃老族”有没有?啃谁?啃父母的退休金,退休金啃完了继续啃。现在这些青少年,你不从勤俭给他下手,吓死人了。听说现在有几个族群出现,叫做白领一族,白白领父母的钱,叫白领一族;还有叫做月光女神,每个月都花光光。现在是大学还没毕业,都还没开始赚钱,信用卡皮包一拿出来好几张,每张都刷爆了。这样的孩子以后怎么办?我们的定力都不一定能够调伏这种欲望,他年龄这么轻,就已经欲望都打开,到底是在爱护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有些二十几岁的女孩,穿的衣服名牌的,一件就好几千,甚至要上万,薪水领过来,还没到十五号,就花得差不多了。她们还挺有财务管理,懂得计算一下,我前面都花光,后面两个礼拜怎么吃泡面维持,她还满会规划的。后面吃到最后撑不下去,就回去找她爸爸,说:爸,我没钱了!她爸说:我跟你说几遍,跟你讲那么多次就是不听话,气死我了!边说皮包拿出来:要多少!这个成败关键,孩子假如不勤俭,他一辈子就是欲望的奴隶,这些关键都是人生幸不幸福的枢纽,都在这里。还有没有哪些态度?真诚。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谨慎?非常需要。个性应该怎么样?要温和一点,要很和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今天比方我们是生女孩,假如教出来的女孩脾气很大,很火爆,这时候你就不要把她嫁出去,因为把她嫁出去,会搞得人家鸡犬不宁,孔老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来就是这样。现在女儿那么兇,“赶快把她嫁出去”,这个叫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在古代明朝,有个人叫钱灼,他跟林家谈了婚事,另外这个亲家叫林应麒,钱先生他的儿子要娶林家的女孩。后来他的儿子突然手脚萎缩,得病了,他就给林家讲,说我儿子病成这样,这个婚事就算了。这就是古代人的厚道,算了,我们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林先生他觉得人不可以无信,不行,已经答应的婚事,不可以退。虽然他的女儿要嫁给一个身体生病的人,但是他觉得做人如果不循着信义,那已经没有人格,他的女儿也没有意见。结果钱家不娶,拖了十年,又来了消息说已经十年了,我的儿子还是没好,还是不能娶,你们赶快再去谈其它的婚事,不要再等了。这个林先生心里想,我们也等了十年了,就把写的书信拿给他女儿看。他的女儿说“父亲,不行,人最可贵的就是这颗心,我心已经答应了,我不可以反悔”,厚道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看看,这就是我们跟祖宗们的差距,我们可能因为一个自己舒不舒服,自己一点小小的利益,就失信于人,还找一大堆借口。但是他们一生坦坦蕩蕩,无愧于人,他们过得自在,那种浩然正气,我们现在都没有了。后来嫁过去之后,这个钱家的孩子很快的身体就恢复过来,你看一个女子的这分忠义转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另外还有位文绍祖先生,他也要娶媳妇,结果那个媳妇突然中风,病得比较严重。他就去找他太太商量,说还没下聘礼,都已经病成这样了,我看就算了!他太太马上说,你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情?我们人生就是循着道义去走,就没错,只要不循道义,必然会有祸患,这个婚事不能退。他的太太坚持不能退,后来把这个媳妇娶进来,媳妇的病很快就好了,他的儿子来年就考上进士。人真的循道义是后福无穷,后来他的媳妇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考上进士。这分道义就成了他整个家庭的家风,孩子当然有好的成长环境。这是和顺的态度,这些都是心,都是心地的启发。现在社会,欲望那么多,诱惑那么多,没有谨慎的态度,这叫“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人的一生,假如没有这种谨慎的态度,很可能不知道哪个洞会陷下去。
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主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这个“亲仁”,我们也要了解到是不是一、二个月来亲一次?要多久?时时刻刻。来,掌声鼓励,标準答案。那请问一下,如何时时刻刻?你不能在走路的时候还拿着“弟子规,圣人训”,怎么样达到时时刻刻?依教奉行,然后放在心上,整本经典熟读之后就能放在心上。还有,中国文化把它浓缩起来可以有一个心法,只有三个字,我们就很好时时提起来观照有没有在圣教之中。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哪三个字?“君,亲,师”。天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天地君亲师,很多的省分现在的祠堂供的那个牌位还有天地君亲师。
其实这些君亲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落实在齐家,落实在贡献社会上。所以中国人对于君、亲、师特别的恭敬。而这个君亲师除了身分之外,还有它本质的意义,我们只要时时告诉自己有没有“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样你就能时时在圣道之中。那很多人说:我又不是企业老板,怎么作之君?这个君是指以身作则的意思,是指领导,以身作则,也就是身教:再来作之亲,这个亲是指关怀、爱护,把他当一家人看待,叫作之亲,爱护关怀;再来作之师,师是代表教导,代表因材施教,这是教导,是言教的部分,也是抓住很多的机会教育点。而君、亲、师一定可以解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当人与人的问题可以解决,那人与社会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整个社会只是人群的积累,所有对待人的态度你只要掌握到了,人与社会的问题就解决。那人与自然一定可以和睦相处。因为孟夫子告诉我们“亲亲而仁民”,就可以爱护人民,爱护众人;“仁民而爱物”,就可以这种仁慈之心延伸到对于万物的关怀、的尊重。所以只要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将是天下太平。所以我们在人与人当中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到君、亲、师,用这样的态度道业精进很快。
君子九思
蔡礼旭老师
三个字可以让你抓住中国文化的纲领,叫“君、亲、师”。一段话也可以让你掌握圣贤最后在夫子的教诲当中有一句很重要的开显,叫“君子九思”,我们可以时时从九个方面去观察自己的道德修养。修行最好下手处就是起心动念。九思是哪九思?我们接下来来研究一下,第一个“视思明”,第二个“听思聪”,第三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实这九思在我们这几天这个整个研讨的过程都提到了,只是夫子把这些教诲整理在一句话里面。
那我们看第一句话提到“视思明”,就是你眼睛看到所有的事情要能看得明白,叫“视思明”,你不要每天看一大堆事情都胡里胡涂的,所以人看到一些事要懂得怎么去辨别,要懂得从结果推原因在哪里,把它的来龙去脉都能了解清楚,这个叫“视思明”。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些问题,你可以马上判断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就是你的功夫了。或者是当我们来到一个团体当中,为什么团体目前的相处状况是这样,你也要能够推演出来,当你能够推演出来龙去脉,你才知道你要从哪里继续做起。
第二个,“听思聪”,“听”就是你听到人家所讲的话,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存心是什么,他的存心是为了他的目的,还是他的存心是为人着想,你都要听得出来。再来,你也可以从他的言谈当中听出他的需要在哪里,比方说你妈妈打一通电话问你“你最近好不好?”,给你寒暄问暖,但是你马上可以感觉到一定是母亲希望我回去,她可能在思念你,她也可能在思念她的孙子了,这个时候我们“听思聪”,懂得还不等人开口就主动去做。我们大人就是不想把话讲得太明白,你只要能意会,对方就会觉得你很能体恤他,很能了解他的需要,所以要听懂别人的话,也要听懂言语背后的弦外之音,这个都需要经验去积累。所以你每天所看看明白,所听听清楚,也是在长你的学问,我们说行万里路,这都是在勘验你的功夫。
第三个“色思温”,“貌思恭”。这是“九思”。第三个,“色思温”,这个“色”就指的是你的脸部表情,我们的脸部表情一定要呈现很温和的状态,因为人与人相处最直接看到的就是你的脸,假如你的脸很臭,那无形当中你人与人的对待、人与人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一道鸿沟了。我们看到很多朋友一跟人交谈起来,马上眉头就皱起来,有没有看到?当你跟一个朋友在讲话的时候,他的眉头都锁起来,你会有什么感觉?觉得好象很紧张。所以要常常观察得到自己讲话的表情是不是会给人家误会,是不是给人家很有压力。你假如脸部表情都很放松,人家跟你聊天就觉得很轻松,所以“色思温”。常常会听到一些朋友跟朋友交谈说,我看那个人很不顺眼,其实也没跟他讲半句话,他们就说看他不顺眼,为什么?可能就是表情不够好,让人家会有其它的想法,所以要“色思温”。所以平常照着镜子笑一笑,练练笑容,笑得自然灿烂,不要制造了无形的人与人的阻力。
“貌思恭”,这个“貌”除了脸部之外,整个你的肢体语言就让人家感觉很恭敬、很谦卑,这个假不来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在跟一些朋友相交往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他在端水的时候端得这么样的自然,端得这么样的熟练,这就代表他平常在处事做人都是这样的态度。你不要看一个夹菜的动作,平常都没有在夹的,要夹都夹不出来,一夹就笨手笨脚的,因为平常就没有这种时时体恤到别人马上能够去做的态度,所以光是倒一杯水都可以看出个中他的修养在哪里。所以时时处处我们能够提醒自己,整个要从内把恭敬的心散发出来对待别人,这个叫“貌思恭”。
“言思忠”,我们说的“言忠信”,言语绝对不偏私、不偏颇,绝对是大公无私,这是“言思忠”,这个部分我们花了好几节课讲了。“事思敬”,对于答应别人的事要毕恭毕敬去做到,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承诺。“疑思问”,有怀疑要问,刚刚我们也提到,要去把事情搞清楚。“忿思难”,愤怒要考虑到,一发就不可收拾,就挽回不了了,所以对于自己的脾气也要好好的去对治。
最后一个,“见得思义”,你要获得一样东西以前一定要思考合不合乎道义,合不合乎法律,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尤其现在诱惑这么多的时代,你可要把持住应该做的原则。假如你第一次没有坚持原则了,那就会有一就有二,无三就不成礼,你只要守不住第一次的清廉,你可能一辈子就可能会出差错了。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这个工作他们都排挤我,我不就做不成了?听起来有没有道理?所以人不明白道理,时时都会被这个大环境给你沖走。当你能够立住你的原则,立住你的态度,把(这个工作)辞掉之后,你的福分会更大,因为你是有德行之人,到时候你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会出现。现在这个时代找不到真正有德行、真正做事有这种魄力的人,所以必然会有后福降临你的。人就是舍不下眼前这个利益,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见得思义”太重要。这是君子九思,这个“思”含有处处反省、处处观照自己的意思。
所以三个字可以让你抓住中国文化的纲领,叫“君、亲、师”。一段话也可以让你掌握圣贤的教诲,叫“君子九思”。一本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的经典也可以让你掌握圣贤教诲,叫做《弟子规》。
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礼记》是中国十三经当中一本重要的经典。经典开头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学记》。《礼记·学记》,(诸位朋友有听过《礼记·学记》的举手,不多,好,放下。)这一篇是中国最精辟的教育哲学,但是几乎所有师范院校的班主任,没有听过或真正读过这篇文章。而当你真正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会拍案叫绝,原来西方讲的那些心理学理论,我们的老祖先在几千年前早就说过了。所以不要再媚于西方,要重新审视中华几千年的智慧文化。
《礼记·学记》篇,开宗明义讲了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诸位朋友,什么叫教育?有没有家长说说看?我常常问家长:什么叫教育?他们常想半天答不上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今天走到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哪里种稻子,很辛勤的在哪里种稻子,你走过去告诉他,请问怎么种稻子?他要不要回答你,「你给我半个小时,我想一下再告诉你」。会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什么,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他熟得不得了,该什么时候播种,该什么时候收割,他一清二楚。因为他每天都在做。好,诸位家长,你有没有哪一天跟你太太请假,跟你儿子请假说:「儿子啊,今天我不做你父亲了,给我休息一天。」有没有,有没有这样的家长?哦,没有。你一天都没有休息,你做了多久啊!你少说也做了好几年。我们做了好几年,每天在干的事就是教育孩子,结果别人问我们怎么教育?什么是教育我们答不上来。诸位家长,你这五六年来播的是什么种啊?播了五六年没有一天不播种啊。你现在已经在收割了,你收到了是什么米啊?收到了是什么麦啊?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啊,孩子不是一生出来我们就会教他。《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当父母要常记「教不严,师之惰」,要学为父母、学为人师,人生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当你是为人父母的时候,你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孩子教好。中国老祖宗对教育的诠释非常清楚,而且都是一句话就给讲透了。外国人写一本书里面的道理,中国人一句话就把它概括了,我不骗你。
教,教育的教是什么意思?在《说文解字》当中,「教」叫「上所施下所效」,所谓上行下效,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核心讲出来了,叫做以身作则啊。「育」,不是给他一大堆知识跟技能,育是以做人为根本,让他心善、语善、行善。所以教育两个字,我们把它并起来看,就是父母老师要演出善人的榜样,要教出圣贤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个好的学生、好的孩子,教导孩子善。所以我们要打从心里相信一个事实叫「人之初、性本善」,你不相信孩子有本善的心,你就不能全心全意去栽培他。你可能栽培,拉他一把,一碰到困难,你会说:「啊,真不受教。」就把他放回去了。你这个信心要建立,而且说实在话,你对孩子的信心还是其次的,你对谁的信心最重要?对谁啊?对自己啊!你骨子里都不相信自己是「人之初、性本善」,你能教出你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吗?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孟子也期许我们「舜何人也」,大舜是何人,「予何人也」,我们是何人,「有为者亦若是」,只要你有决心去当一个善人,你的德行也像大舜一样,这个信心要从自己发出来,进而对孩子也要有这个信心。所以教育里面有两大主轴:
第一个「长善」,性本善,那善要靠教育把它引导出来,把它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救失」,救他的习性,救他的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就好像乌云一样,飘过来之后会把什么挡住?会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是一个人智慧的光芒,是他善良的本性。可是现在孩子们的善良本性,有没有透出来,有没有?没透出来。被什么遮住了?坏习惯、坏习性。所以要长善救失。诸位家长,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些问题必须马上导正?诸位家长想一想,有没有家长说说看,孩子现在最需要对症下药的地方在哪?(听众:「自私、傲气」。)还有没有?(听众:「骂人、不好学」。)刚刚稍微有提到,(听众:「不负责任」。)这些家长提的都是核心问题。哦,「没有爱心」,自私的人不可能有爱心;「任性」,好。诸位家长,孩子任性、自私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子不负责任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再来,孩子会骂人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孩子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能把原因找到,才能对症下药。
医生是治人的生命,老师和父母是治孩子的慧命,所以我们也是医生,我们是孩子心灵的医生。孩子自私,孩子任性,诸位家长,让我们回到孩子很小的时候,那一天呢?我们陪着孩子,陪着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时候。诸位家长,当第一口菜挟起来,先给谁吃?你们回去了没有,有没有回到小孩的时候?要不要我送你们一台录像机回去看一看,「时光回溯机」。诸位家长,先挟给谁?「哎呀,小明啊,多吃一点,多吃一点,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他的奶奶跟爷爷不甘示弱,「哎呀,乖孙子这一道也不错,来来来多吃点儿」。谁的碗是满满的?小孩的碗是满满的。诸位家长,谁最大?孩子最大!所有人都要服务于谁?都要替孩子服务。结果什么产生了?小皇帝、小公主,怎么样?诞生了。俗话讲「伴君如伴虎」,伴一个国君就像伴一只老虎一样,随时都很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要发脾气。现在孩子的脾气怎么样?很大,很任性。你满足他九次,第十次不满足他,他会马上坐在地上,还会学成龙翻跟斗,有没有?「你不给我买,我就在这里闹」,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大多坚持不了原则,「哎呀,真难堪,好,给你买。」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林。孩子是攻城掠地,你是节节败退,所以孩子自私任性在于我们那一口菜挟错了。《大学》里面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先后顺序搞错了,孩子为人子之道,他学了没有?他没学啊。为人子之道没学好,做人的道理他也不会懂。因为一个人做人处事的习惯在哪里扎根?在哪里?在家庭当中!一个人连对父母都不尊敬,他对别人尊敬,你相不相信?你不要相信。因为他是看中你的什么,看中你荷包里面的什么?钞票。他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情。
孩子很傲慢,我有一个小侄女,三岁多。有一天,阿姨带她到我们家来,我的父母都在,就跟她的孙女讲:「来,我们来念英文。」「念英文,苹果怎么讲?」小女孩没有思索:「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高不高兴啊?假如是你孙女,高不高兴?高兴啊。不要高兴太早,念了好几个,应对自如,小女孩突然回了句话:「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愕了一下,「我怎么会知道?」「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啊。」中国的《礼记》这本书一打开来,第一页就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傲不可长」。一个孩子从小长了傲慢,他一生道德学问有没有可能成就?不可能。一个孩子从小傲慢,你能拉回来吗?太难了。所以我常常走到街上,都去看看,十多岁二十多岁年轻人的眼神如何。我发现他们走路头都怎么样?有一点往上看,暴露出什么?傲慢。他们的眉毛都翘得特别高,你看他们的面相就知道他们的脾气不太好。相由心生,又看到他们头上,左边红一块,右边紫一块,我担心啊。因为国家二十年以后是给他们掌管;他们不高兴,老年福利就给砍了;他们不高兴,这个炸弹就给按下去了,那就完了。诸位家长、诸位老师,为了我们的晚年,我们要未雨绸缪啊,要好好教我们下一代,这跟我们是息息相关啊!傲不可长。
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家长,您的小孩今年是小学一年级的?这位家长,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您是儿子还是女儿?」「女儿」好,人生如戏,演什么要像什么。假设现在我是你女儿,现在我打电话给你:「喂,妈妈。」真是会配合,掌声鼓励。「妈妈,我的语文作业簿没有拿,我昨天写得很用心,写得很晚,你赶快帮我拿过来,下一节课老师要检查。」(妈妈说:「马上就来」。)「哎呀,你真是全天下最好的妈妈,亲一个。」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林。我们帮她拿一次,帮完之后,她心里会产生什么想法?对,她想只要我有状况,我有一支「军队」可以支持我,哪一军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姊姊。很多人会帮我出力,所以当她从小觉得很多人能帮她,她的警觉性怎么样?就不高了。所以她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态度就不会形成。
卢叔叔教育他的女儿,也是从上学开始。有一次他女儿打电话回来:「爸爸,没有带作业簿,你赶快帮我拿过来。」他爸爸这样说,没有带,是你自己犯的错误,自己做错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说完就把电话挂了。这个电话一挂下去,对女儿内心冲击大不大,印象深不深?深啊!这个叫做威严。下课回来之后她的父亲一看到,她的表情怎么样?很落寞。肯定被老师批评了,被处罚了。做父亲的赶快走过来,这个时候要再骂她一顿,那就太过份了。教孩子要恩威并济,宽猛相济。你对她太凶了,她跟你就很有距离,不亲了;你样样都顺她,对她太疼爱了,她总有一天会爬到你的头上去,所以要恩威并施。早上给她挂了电话,很有威严,下午回来要扮演父亲疼爱她的角色。他就走过来:「女儿啊,有没有被老师骂?」女儿点点头,父亲接着说:「父亲教你一个方法,你从此以后,就不会因为没有带作业,被老师处罚。」女儿这样一听眼睛亮起来,「什么方法?」「爸爸给你讲,你每天睡觉以前,打开联络簿,看看哪一些作业要带,哪一些东西要带,你放进书包的就马上打勾,没有打勾的,要赶快去处理好放进书包,保证你那一觉可以睡得很甜。而你养成这个好习惯之后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女儿听了这段话内心怎么样?很欢喜。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都是你教导她的好时机。但是父母假如没有这种关照能力,很可能孩子一犯错,我们为人父母第一个反应是什么,脾气就压不住了,「跟你说多少次了还再错!」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假如常常都是骂来骂去,骂到最后会产生一个现象,从右耳朵进去,从左耳朵出来。
所以一个真正善用威严的父母,绝对不轻易大发脾气,所谓:
「善用威者不起怒,善用恩者不忘施」
你真正会施恩德给孩子,绝对不会三天两头给他买东西,买到最后,他不是要尽本分去用功,去好好做事,他是为了什么而去用功啊?为了他的麦当劳,为了他的摇控汽车,高中时候为了他的数码相机,大学的时候为了他的出国旅游,大学毕业之后为了他的房子,为了他的妻子。所以,不要乱施恩惠给孩子,你给孩子的最大恩惠在那?在给予他正确的人生思想、价值观。所以这个卢叔叔跟他的女儿,跟他的孩子讲:你要读多高,父亲都会完全支持你,也会指导你,但是我的钱,一分钱都不会留给你,因为父亲所赚的钱是社会给予的,取之社会,要用之社会。所以我们林百欣先生做了一个好榜样。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家庭当好榜样,在我们整个汕头市当好榜样。我相信他的祖宗有知,也会很欢喜。有这样的后代子孙所以为祖宗争光,为父母争光。所以我们刚刚讲的一个重点,随时随地要往原因去找寻,你才能真正把孩子的行为导正。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都十多岁了,还来得及吗?「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呐。我们这次在杭州办了一场课程,有一个朋友,差不多四十岁左右,他当了十二年的武警,身材很魁梧很壮。他说:「你上课的时候不要叫我,因为我没有文化,我连字都写不好。」我就跟他说:「你不跟我讲,我还不叫你,你跟我讲我就叫你。」把他吓得半死。我们上五天课,上到第三天他送我们去吃饭,一路上他就说:「太好了,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们一群老师在哪里莫名奇妙,不知道他的「太好了」是什么,但是可以直接感受他的内心怎么样,很喜悦啊。到了饭桌的时候他就说:「我这一生啊,终于知道我错在哪里。」他觉得他知道错在哪儿,他的心开始舒畅起来。以前为了自己的过错不肯承认,要留这个面子,也不知道错了之后,下一步要往哪里走。所以他说:「我终于知道,我老婆为什么跟我离婚了,我终于知道,儿子为什么不能跟我沟通了,同事为什么这么怕我,我终于知道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改过的态度,一个人真诚的心境,绝对可以感动任何一个人。四十岁同样会感动,同样真诚心会发出来。第四天早上,他陪我们去吃饭,到餐厅刚好菜还没上,他就说:「蔡老师,您先坐一下,我跟你聊一下。」我心里想两个男人可以聊什么,就觉得怪怪的,如坐针毡的坐了下去。见我一坐下去,他非常激动,他说:「我只拜两种人,只拜父母,只拜老师。」我马上就从座位里面跳起来赶快跑,他马上把我的两只手摁住,他说蔡老师,你一定让我拜三拜。诸位家长,他的真诚我们感受得到,他说的快乐,是圣贤老祖宗的教诲,居然到四十岁才听到。诸位家长,不管孩子今天多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有绝对的信心。
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礼真的是不可以废掉,而我们对于礼的重要性重视度不够。其实我们忽略掉了,礼背后是不断的在陶冶人的性情,在长人的善心。之前几次跟大家交流到,比方说婚礼,每个仪式都让人提起这分责任心。现在婚礼没有了,大家都觉得太麻烦了,随便一点。当结婚很随便的时候,离婚就更随便了。我们听到很多讯息,这都是一个社会莫大的危机,可是我们现在都没这个警觉。我们现在警觉性只止于我的薪水能不能多一点而已,温室效应愈来愈严重了,我们没有注意到;教导孩子爱护环境比什么都重要,可是没有被重视。
之前听到的讯息是,离婚率是二点二对就有一对离婚,夫妻的礼都溃散到快要不存在了。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夫妻的礼是“外内位正,和而有别”。我们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外内其实它就是一个分工,人是群居的生命体,所以家、团体都是这样。一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两个任务,第一个就是经济生活、物质生活,另外一个就是精神生活。外内位正其实有时候也是一种顺应自然,因为男女的特质不大一样。今天假如大家看到一个小女生,人家在搬水泥,你看到这个女生说我就喜欢干这个,拿着水泥一包一包抬。大家看了有没有觉得怪怪的?和你看到一个男孩六、七岁,他说我就喜欢刺绣,在那刺。也没有说不好,就看起来,说不上来,因为男女的特质本来就不相同。但是我们并没有反对刺绣,不然喜欢刺绣的男生来找我,我就麻烦了。
现在假如说太太喜欢到外面去创事业,先生就喜欢照顾小孩,这样也行,只要这个合作能够让家庭最重要的事情都能够上轨道,我们也赞成。而顺应男女的特质,一起同体的来经营好家庭。我们常说到女子是相夫教子,而女子所做的事情则影响一个家族的延续。今天假如孩子教不好,那父母所有的努力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他多少都有些起伏,他可能今天做错事了,你没有适当的把他纠正,他可能这一天的心态不对了,慢慢的他的人生态度就愈偏愈大。而母子连心,当一个女子的心是完全放在照顾家人、教育孩子、打理好家庭,她的心是很安的,很敏锐的。孩子今天上完课回到家里,一看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他今天在学校一定发生了一些事。马上过来安慰、呵护他,孩子心上什么事很直接的就会告诉母亲,母亲适当的赶快引导他正确的态度。所以治家无秘密,母子之间什么话都直接就讲出来。
现在问题是这种天性的交流沟通,因为父母太忙,慢慢的默契愈来愈淡,愈来愈远。现在很多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连孩子心里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引导他,你无从引导起。所以很多家长就很无奈,也不知道他想什么,讲也讲不听,因为你不能理解他,就很难跟他沟通。也有父母,其中有位母亲,她的女儿到什么程度?女儿告诉她说,我要杀了我爸爸。这个时候她母亲才觉得事态严重,把她的工作才辞掉,女儿都已经十七、八岁了才知道教育偏颇太大。假如辞掉工作能早个十年,绝对不会是这个结果。辞掉以后,带着她的女儿到了汤池,然后全心全意教她的女儿。后来女儿有转变了,先生感受到了,说钱可以先不赚,孩子的教育太重要。她的父亲也跑来在当地做义工,夫妻一起同心协力经营好这个家庭。人生的智慧在哪?轻重缓急取舍很重要。
孩子有需要,因为母亲的心是放在这个家庭,马上就可以帮助他,这是教子。再来是相夫,先生在工作当中也会有些不如意,会有些无奈、情绪,假如憋在心里,久而久之整个身心状况就不好。当我们今天看到先生走进门来,脸一看臭臭的,这个时候假如太太说,回家装个臭脸干什么?先生马上:那我出去!但假如这时候太太马上很敏锐,察言观色:坐,我先给你倒杯水。水就拿过来。我今天听了两个笑话,我讲给你听。讲讲讲,先生稍微嗯两声,这个氛围起来以后,“有什么不高兴的,讲给我听”,先生就开始讲。这个时候太太马上说“我就知道你以后会有大成就,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么给他鼓励一下。“没问题,我支持你,心放宽一点,事情就过去了。”几句柔软的言语,很可能先生在事业当中的瓶颈就突破了。所以,太太的角色太重要了。
但这些工作假如都不做,那先生不知道在想什么,孩子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所以我们看到“和而有别”,别是别在承担的任务、承担的工作不一样。但是和从哪里来?这个和就是时时看到对方的付出,先生感谢太太,太太感谢先生的不容易,自然就和气了。而这个道理,其实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夫妇关系也要慎于开始,找对象要找得準确才行,所谓“女怕嫁错郎”。择偶当中如何判断?从一个孝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準则。诸位朋友,还没有结婚的举手?第一次听我讲课的举手?不是,还没结婚又第一次听我讲课的举手?好,来,这位朋友,请教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有个男士在追求你,追求了三年,他这三年当中真正做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有求必应,你要什么他一定全力以赴帮你办到,不只你要求的他会办到,你没有要求的,比方你快要生日了,他在前一二个礼拜就开始忙东忙西的,到花店去订了九百九十九朵,(你们怎么笑得这么开心?你们都这么有经验!)对你大献殷勤,这叫使出浑身解数。像我就比较没有这种经验。看到哪里有新开幕的餐厅,他赶快带你去吃,哪里有漂亮的风景,就赶快带你去爬山、去喝咖啡。但是他从来没有带过他的父母去爬山、喝过咖啡。刚好他的邻居是你的亲戚,他已经要跟你求婚,你的亲戚就过来告诉你,他说你自己考虑一下,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很孝敬。
好,你考虑好了没有?要不要嫁给他?摇头是什么意思?不要,为什么不要?因为他没有什么?他没有想过他的父母。他只想你。热恋只是暂时的。他会告诉你,我将让这个暂时化成永恒,只要能让你高兴,让我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要不要嫁?还是不要。他会告诉你,只要你嫁给我,要我做什么事都行。有没有可能这么讲?一定有的,怎么会没有。女孩子最怕的就是这种甜言蜜语,一听到全身就无力了。我们要冷静对待人生重要的抉择。当他对父母不孝敬,他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无法形成,道义、恩义的态度,因为父母生育、养育,功劳最大,他都提不起这个态度,还会对谁提得起来?好的不长,长什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退了,好的没学到会学到什么?坏的。他的人生价值观里面只有利害。
很多女孩子就说,他这样不是很可怜吗?我去解救他,我嫁给他之后好好影响他,就跳下水去了,都忘记自己游泳技术还不是很好,双双怎么样?帮助一个人要量力而为,不要马上跳下去,你先找找看河边有没有竹竿,拿着竹竿让他握着上来就好,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哪有说帮助一个人就一定要嫁给他的?女人很多爱心,也要慎重使用,要悲智双运。慈悲跟智慧要抓好,因为我们要相信一个真相,一个人不可能被别人改变,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只有他愿意改变才行,我们只是他的一个助缘,真正的因,要他肯,他不肯,很难。而且说实在的,我们要去改变一个人,自己到底是不是已经契入德行的境界?今天只可以抬起二十公斤的石头,你偏偏要去抬五十公斤的,迟早会砸到自己的脚。长了利害,处处以利害来对待他人。
有个朋友她的先生在外地工作,然后一回到自己的家里马上就去找客户谈生意,努不努力?很努力,不眠不休。这样的男人你要不要嫁?为什么不要?他很勤奋。勤奋的男人好不好?你说选丈夫怎么这么麻烦!勤奋要看他勤奋的方向在哪。他每天汲汲营营于名利的追逐,你嫁给他之后,每天帮他数钞票,帮他干这干那,他都不会感谢你。久久才回家一次,马上先去找客户,而不是看父母,有没有恩义?是利害,而利害靠不住。追求你的时候是有利可图,所以会全力以赴。听说你是中坜某个小学的小学老师,工作稳定,人又长得美丽,有利可图,他就尽心尽力,等三年以后,你帮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照顾孩子很累,三年下来长了几条皱纹,又很节俭,又没去买SKⅡ来擦,没有以前那么年轻貌美,他在工作当中看到一个更漂亮的,他就想要去获得,你从利变成什么?变害,是不是?害要怎么样?你看,利害的人生靠不住,随时会变化,一变化了,他不要你了。这个动作做下去,社会问题开始严重,离婚率就产生了。
来,我们上课已经四天了,诸位朋友,我们从第一天上课到现在,你知道台湾有几对离婚了吗?不少对了。我们当老师的最怕看到这种现象,因为很多单亲家庭、来自不健全家庭的孩子都特别不好教导,因为他的根基就不牢了,在家庭就没有得到好的爱护、教育。离婚率接着又带动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犯罪率。根基不牢,又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很容易就误入歧途。至于这个关连性我还有去问过海南当地的典狱长,我问他十个犯人有几个来自不健全的家庭?他说有六七成,这个关系就很大。当一个社会当中犯罪率持续攀升,您在这样的社会当中生活,有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
我不知道最近台湾的治安如何,治安怎么样?你们背皮包都怎么背?我们要入境问俗,我好几个月没回来了,了解一下状况,背包要怎么背?还是你们现在都不敢背背包了?我到海口去的时候,他们说要背在肚子前面,要跨过来背好,走路要这么走。结果我们这次去大庆的时候,大庆的朋友说这样背没有用,因为他们开车过来会拿着剪刀把你的带子剪断,然后把你的皮包抢走,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我们一位老师就说,我们一起去开一家用铁链做的皮包的店,可能会满赚钱的。假如社会治安持续这样恶化,您纵使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也毫无幸福可言。
诸位朋友,我们要把根源找到,从根源去化解问题。现在多少的国家把金钱放在建监狱、放在给监狱犯人上课。还有很多的国家,离婚率太高了,结婚的人要来上三天课程,国家免费给你上。效果怎么样?你看,我们说监狱里面,小贼关了五年出来,变什么?大贼,为什么?因为他在里面可以互相观摩学习,这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根本解决要从哪里开始教?从教孝道,这才是根源。因为没有孝道,他就是用利害的态度在做人,只要有利可图了,他就不分犯不犯法,因为欲望不断提升的时候他就控制不了自己。与其花大笔大笔的钱,不如从孝道、从德行来扭转社会的风气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