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之人,自以为聪明,所作所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却不知因果丝毫不爽,自己所做的一切,早晚都要为它付出代价。
在佛教眼里,世间行为有两种:一是高尚的,一是卑劣的。若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快乐,来世也会快乐;若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痛苦,来世也会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因果规律,所以,重视因果对每个人来说极为重要。
印光大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江南有一对双胞胎,相貌声音都一样,从小到大形影不离,而且皆已娶妻生子。
31岁那年,兄弟两人去赶考,途中投宿到一家旅店。店里有一美丽的寡妇,先是勾引老大,老大严肃地拒绝了,并告诫老二要当心女色。
老二口头答应,私下却和她发生了关系,事后约定考中必来迎娶。放榜时,老大高中,老二落选。
老二又骗这女人说:“等我上京考取后再来娶你。”还说自己路费不够,此女遂将积蓄全部赠与他。
没想到,老二一走就杳无音信,女人日思夜盼,最终抑郁成疾。她始终以为这双胞胎是一个人,于是给老大修书一封,之后便撒手人寰了。老大收到信追问,老二这才承认。
第二年,老二的儿子突然暴病而亡,他也因伤心过度,双目失明,没多久就死了。而老大由于德行不亏,一辈子荣华富贵,子孙满堂。
从这个故事也可看出:若贪执美色,丧失自己的道德,且不说来世的果报如何,今生中就会感召各种不悦意。
或许有人提出质疑:“那为什么某人今生中造恶多端、行为不轨,现在却过得如此快乐?”实际上,这只是恶报尚未成熟的暂时现象,不会持续恒久的。
就如同已服下了毒药的人,在毒性没有发作前,有时甚至会感觉极舒服,但过不了多久,必定会有性命之忧。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成为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人们拼命的渴望得到的财富、爱人、地位等,在历尽艰辛、刚刚拥有时,会觉得幸福万分。
但慢慢地,这种幸福就会不断缩水,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叫边际效益递减。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达万法本性,则与此截然相反。
一旦证悟,所获得的,会比预期更多、更令人惊喜,并且这种感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痛苦,并不是一个人命不好才招致的,它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越排斥它、抗拒它,它的力量就会越强,何时何地都挥之不去。
你若能接受它、认识它,它反而没那么厉害了,甚至会慢慢退出你的人生。
随缘而去,是很快乐的,可真正的随缘,并非什么都不做,一味地等着老天安排,而是需要全心全力的付出,对结果如何却不会太在意。
所以,随缘是一种洞彻万法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
我们若唯一修学心地善良,不但可以蒙受诸佛菩萨加持,今生的一切能称心如意,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生生世世都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安乐。
《水木格言》中说:不管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
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有时候也会突如其来。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
于是赶紧放下农具跑过去,发现一个孩子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
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这在这地,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
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心,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心的力量不可小觑。
在藏地,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感受到手痛,就把手放入在家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像阿底峡尊者那样鼎鼎有名的人,竟然让弟子加持,难道是他实在找不到人加持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向弟子求助吗?当然不是。
虽然按理讲,应该是弟子生病让上师加持,没听说过上师生病让弟子加持的。
但这个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上师还是弟子,只要为人善良,哪怕他吹一口气,或者给人念经,都肯定对众生有利。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加持会特别大。藏地常有这种法说:“这位大成就者非常了不起,让他念经加持加持,这件事情肯定会顺利成办。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太好了!”
在藏地,任何一个寺院,若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德居住,当地人就有了依靠处。
即使不是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只是个一般的老人或居士,但心地善良的话,人们也会把他当作菩萨。
记得《中阿含经》讲过:“死时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中。”
反过来说,“死时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见相应。彼因此缘此,身坏命终,生恶片地狱中。”
现在大家每日为钱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满足,甚至到了要钱还是要命的关口上,有些人还是放不下钱。
曾经上海一个农产品中心发生火灾,有个店主不听消防人员劝阻,非要冲进去抢出他的钱,“我五六百万在里面,我一定要去拿!”结果,当他抱着钱出来时,人死了。
这种悲剧处处在发生,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早一点接触佛法,并透过佛法学会取舍,避免无谓的痛苦。
佛法是最实用的真理,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被普遍认可、对生存有益的知识,也是佛法。
同样,佛教的十善——不杀、不偷、不邪淫,不说妄语、粗语、绮语、离间语,不生嗔心、贪心、邪见,也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底线。
是在任何国家、社会或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都需要的价值理念。既然是大家需要的,我们就应该尽力弘扬。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应该去弘扬。
出家人也是人,和大家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来城市也正常,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不理解。
之前我们到机场时,有个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我们,“出家人怎么也坐飞机啊?”她妈妈说:“出家人为什么不能坐飞机啊?”
好像出家人是怪物,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场合里,一出现,比妖魔鬼怪来了还让人惊讶,这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其实我们出家人讲佛法,最大的受众还是在家人。出家人在佛教理论上花的精力多,研究的时间长。
从我们自身的受用以及传播的经验来看,现在和以往不同,是特别需要信仰的时代。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佛法,这种机缘很难得。
能保持多久很难说;而我们的生命也有限,诚如如藏传佛教的修心窍诀《当日教言》中所说:我们不是以主人的身份生存于世,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
请大家记住:我们是客,不是主,百年之内都会离开的,不可能永远住下去。我今天最想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无常。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这个理念,他们只知道为现世的利益忙碌,不知道为后世做些准备。
其实应该早做准备,因为死亡随时会到来。
世间上很多学者认为,素食的营养非常齐全,吃素者不用担心营养不良,作为肉类的替代品,素食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代营养学权威——哈佛大学佛德烈史博士曾说:“硬壳果、谷类、豆类、蔬菜等,营养丰富并不少于肉类,有此素食何复他求!”
孙中山也说过:“唯豆腐一物,当与肉类同视。”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析,十种垃圾食品中,肉类其实占主导地位。
在古代,人们对素食的成分没有能力研究,所以觉得肉食、骨头汤对身体很好。但现在科学发达以后,大家才发现了肉类的恐怖。
比如在显微镜下可看到鱼肉里有许多长长的、细细的小虫,你要是吃鱼的话,这些虫就顺便在你肚子里安家落户,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和传染病。
而且,动物身上基本都带有寄生虫、病原体,倘若吃了动物肉,它的疾病也会间接传染给你。
我原来在一段时间内大量翻阅了国内外有关营养方面的书,最后发现不说关心自己的来世,仅仅是保护今生的身体,最好的方法也莫过于吃素。
素食的营养完全足够,再加上没有那么多危害,故大家应该经常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如果你的习气比较重,实在是不能长年吃素,那也应尽量在佛教节日、特殊日子里发愿吃素,慢慢戒掉自己的恶习。
实际上,哪怕你一个月能吃素几天,无论从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说,都有很大的利益。
吃素还能令你对佛教有进一步了解,遣除各种恶业的违缘之后,修行的顺缘自然具足,学佛法也一定会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