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发财,想法设法改变风水、生辰,以期自己财富盈门、财源广进。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喂鸡的时候,邻居的鸡也跑过来抢食,他脾气不太好,拿石头把鸡的脚砸断了。
邻居看见后,骂道:“哪个狗杂种敢砸我的鸡?”两人从破口大骂到大打出手,最后一人开枪打死了对方四个人。
为了一句粗话,竟然失去了四条宝贵生命。
骂人的果报相当可怕。
其实世间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现在有些人不承认因果,原因是看不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因果报应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你又怎能要求造了善业或恶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呢但不管你是否承认因果,它的存在都真实不虚,大家万万不要“以身试法”!一个人造了善恶之后,果报什么时候现前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些是今生中很快成熟;有些是下一世才成熟;还有些要等好多世才会成熟。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而且绝不会有丝毫减损。这,就是因果的可怕!印光大师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从“因”上可以看到“果”的可怕,故会不惜一切断恶因,防患于未然;而凡夫造恶“因”时肆无忌惮,直至遭受苦“果”时。才会避之唯恐不及,但此时“果”已成熟,想改变也是千难万难了。看看周围发生的一切,你对此会有所感触吧!佛陀所揭示的因果,并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当我们感受快乐时,应意识到这是往昔善业的果报,在自己享受的同时,也要将此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当我们遭受痛苦时,应意识到这是往昔恶业的果报,在自己励力忏悔的同时,也要发愿代受其他众生的痛苦这是将顺境、逆境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修行。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念经,就有逐渐恢复生命的希望。
尤其是医生不能诊断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或今世杀害众生的业感现前,此时,唯有放生为好。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做放生,延长其寿命。”
“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
当夜,观世音菩萨示现在梦中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唯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可现见其延寿。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若遭遇严重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极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忍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曰:“你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97岁时无病善逝。同样,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31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50岁。还有相同的事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48岁,后来活到60岁,所以,欲想延年益寿者,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十分重要,感应也是非常的奇妙,目前有很多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所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彰其医术高明。现在她已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恩人,我问过经她治愈的那些人,他们都说,经医疗无效时,这位医生就劝我们放生、念经等,遵照嘱咐,广行放生等善行后,身体就痊愈了。当我听到此语时,对佛语更加生起定解,所以,放生也是一种特异功能的治病方法。相反,杀生则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来能活久时的人,若喜欢杀生,则成短命,藏地阿阇黎阿旺扎巴云:“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寿命,若杀鱼蛇等含生,长寿者亦成短命。”自古以来,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我们若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己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戒杀放生,则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天道佑之,福禄随之”。全知华智仁波切亦云:“恒时行善放生者,护法地神常佑彼。”《护生的故事》云:“如影随形,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尚有何疑?”
要知道,财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拥有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
因此,你若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精勤地上供下施,这是发财的唯一办法。这种果报即使你今生中没有现前,来世也必定会无欺获得。
我们南赡部洲是业力之地,前半生造业,后半生大多数都会成熟果报。倘若你遇到殊胜福田,那么转眼之间,善果成熟也是有可能的。
就像《贤愚经》里的一个人,家里非常贫穷,天天靠砍柴去卖来换点粮食。有一天,他见一位独觉找不到饭,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养了。
然后去山里砍柴时,他遇到一只山兔,远远地把镰刀抛过去,兔子当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时,兔子变成一个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头。
他刚开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变成了一具金人。
后来此事传到国王耳里,国王亲自去看时,见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这穷人眼里,却是明晃晃的金子。穷人还拿了少许金子献呈国王,国王一见金子,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就问这些怎么来的,他说是供养独觉的缘故。国王听了很欢喜,就拜他为大臣,让他享有种种尊荣。所以,因果观念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尤其是作为佛教徒,如果你对因果不相信,最好先不要高攀大法,而应该学习《百业经》、《百喻经》中的因果公案。以及因明《释量论》中对此的详细剖析,看因果在名言中是怎么存在的?它跟外道的道理有何不同?假如你有了因果正见,在此基础上,修什么善法都很方便。就像一个农民有了田地,就可以在上面种各种庄稼。不然,你连最基本的因果概念都没有,那贪求再多的其他功德,最后也可能毁于一旦。因而,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些关键窍诀,不要为了发财去欺骗别人,或者一门心思干些偷盗等勾当。不然,内心所想与身体所行背道而驰,最终不但来世会于数劫中堕为饿鬼受苦。今生以业力感召也会变得越来越穷、越来越惨,即便拥有微乎其微的财产,自己也没有权力享用。就如同以前有个人,好不容易买了本好书,却被另一个人抢走了,17年后他还念念不忘,不停地念叨,但却无计可施。这种现象,也跟自己的福报有关。还有些人生性吝啬,越富裕就越觉得贫困,似乎自己一无所有,甚至财产也成了造恶之因。这些人虽然拥有大量财富,看似财力十足。但这些钱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愿上供下施为今生与来世积累福德,那么他们比穷人更可怜。为什么呢?因为穷人虽然没钱。但却没有守护财富、积累财富的压力,每天活得很轻松安闲。可是这些身家不菲的富人,不要说拿钱作功德,连自己吃穿都舍不得,现在就已感受到了饿鬼的等流果。《入中论释》讲过一种守财饿鬼,天天置身于财宝的包围中,却只能看而不能用。或者也像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员、银行的点钞员,整天都在拼命数钱,一笔笔巨款从手中经过,但自己口袋里的却寥寥无几。以上所讲的这些现象,究其原因,都是不清净布施的报应。《毗耶娑问经》讲过33种不清净布施,送别人酒、肉、烟都属于这个范畴,方便时大家可以看一下。倘若你前世作过不清净布施,今生就可能变成守财奴,每天对金钱看得到也摸得着,但自己却特别“贫穷”,根本没有权力使用。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修行人,即生中知足少欲很重要,在此前提下,对前世的因果也要值得重视。倘若你自己有福报,经常无勤就能得到财富,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没有福报,今生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如愿以偿,那也没有必要太伤心,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可以,不应该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