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大师兄
昨晚我看到一组数据
绝对可靠有文件为证
徐州市妇联的预算。
妇联总共有
工作人员31人,
离退休人员20人。
预算中光人员收入就
1279,57万元,
人均月收入2,1万元
这种收入水平与
一线城市北上深广比
都丝毫不逊色!
可是你们都干了什么
容忍犯罪分子拐卖了
那么多的妇女,
事情暴露了这么久,
始终不见你们发声!
你们有什么脸面,
每月拿两万一千元?
你们有什么脸面,
当什么女性公务员?
要你们妇联有何用?
解散了吧!
起码省下三十个编制
每月光人员工资,
都为国家省下,
一千二百八十万元,
一年就是15360万元
就你们一个小小的
徐州妇联就化费
国家那么多钱!
整个妇联系统,
人员有几十万吧!
能消耗多钱?
你们不再是一个
密切联系妇女的
群众团体,
你们成了一个
无用的甚至帮凶的
官僚衙门!
解散了吧!解散!
省点钱用于这些
可怜的被拐妇女身上
设立打拐专项基金,
专门奖励举报人员!
掌权者你们试试,
效果肯定比养妇联
要强得多便宜得多!
现在是金钱社会,
干啥都要计算成本,
不信照我说的去算算
看看划算不划算!
附录【为什么贩卖人口以九十年代最猖狂?】
买卖拐卖妇女以90年代最为猖獗,其根本原因则是80年代基层乡村组织的涣散取消,主要是妇联、民兵、生产队、农协组织停止运作,加上县区一级的干部也不下乡了,导致从抗战以来共产党在乡村布局的社会组织和权力机构大规模地撤退,让基层乡村成为政治真空。回想从40年代以来,乡村的妇女组织如村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生产队长,农协主任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论在传播新思想,在执行国家政策,还是在打破乡村宗族势力方面都卓有成效。这些乡村基层组织形成了一张绵密的大网,成为共产党基层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
这是一种多元一体形式,从平面的和纵向两个方向都形成有效率的网状组织。这种组织形式动员了更多的乡村基层优秀男女参与乡村社会的治理,同时也形成了对地方宗族势力和强人势力的制衡。这种组织模式不同于90年代之后的形式,将全部乡村基层的权利全部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譬如村长或书记。将村子事务集中于村长书记之手就容易导致两极模式,要么是强人统治,要么是基本涣散。
而从3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基层组织是一种既分散又集中的模式,从村级层面上看,每个村的组织是呈平面点状的,这就使得强人政治不可能实行,同时每一种组织形式又都是有纵向联系的,譬如妇女组织,每个村的妇女主任同时又属于县省级的妇联组织,每年都要开一两次会议,和上级有见面的机会。县省级的妇联领导也都要下乡考察。所以这种组织形式达成了乡村的平面组织基础上,每个点都在上一级组织中有联系。这种多元点状和上下纵向的组织形式下,即使书记村长出了问题,其他组织的头头也会向上级报告村里的情况。例如,如果这些组织还在的话,村妇女主任看到突然有个外乡妇女来了村里,被囚禁起来,即使她不能阻止,也一定会报告上级,乡级政府不管,她们还会到县里,通过妇联组织,一定会介入的,这种事情在丰县或中国其他乡村地区基本不可能发生。
可是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乡村“能人”发家致富,造成一种个人主义的发展模式,社会组织涣散。那些以前有责任感,乡村的优秀的男女,都顾着去发财了,乡村公共事务根本无人照顾,宗族强人势力主导乡村社会,于是歪风邪气到处蔓延。而且自90年代以来,发展的模式都是集中于城市,城市将乡村的青壮年劳力和优秀分子都吸引离开乡村,剩下的都是处于弱势或者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人群。于是乡村不少地方就成为犯罪的渊薮,妇女就成为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