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太
说到中共外交史,不能不想到毛周两个人。周总理外交语言的原则性和精准性,乃至中规中矩不卑不亢的大国政府首脑气质和风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周总理的演唱再动听,基调却都是国父毛泽东定的。主席是制定者,总理是实行者。
究其实,中共史上最动人魂魄的外交,还得说是主席亲历的那两次。这样的非常外交,发生于非常之人也是正常的。一是建国前赴重庆,以在野党党首身份与执政党党首蒋介石的谈判;二是建国后赴苏联,以新中国元首身份,与社会主义阵营老大斯大林的谈判。可以说,都是弱客与强主的外交。外交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都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尊严,赢得了正义,赢得了利益,甚至是重大利益。面对毛泽东,当年的蒋介石不知所措,疲于应对,而主席则谈笑风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大放异彩。而那位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金口玉言至高至尊的斯大林,也不得不在这位刚刚打出新中国的小兄弟面前,步步退让,直至足其心愿,促其满载而归。这就是主席的外交效果,体现的是真正的外交本质属性。也可以说,他老人家给中共外交,奠定了一个范式。
为了追求和谐与一体化,不失体面且恰如其分的妥协,固然不失为一种外交艺术策略,但绝不是外交的核心本质。如果总是妥协,哪怕是美丽的妥协,合理的妥协,一旦养成惯性的一味妥协,并形成一种世人皆知的外交性格,那潜在的危害就大了。与大国强国相交,不能一味妥协;与周边小国相交,也不能一味喂养。仅以输送利益换取政治信任是靠不住的。岂不知,当年西周王朝,正是因为一味以输送利益讨好麾下的各诸侯国,以便获得政治上的支持,才使各诸侯国越发无视其存在。也正是因为周天子越变越弱小,诸侯国主们越来越强大,才造就了东周即春秋时代难以控制的局面,以至于周朝不得不走向彻底消亡。即使孔夫子一直呼唤克己复礼,要恢复西周的社会规范,也还是挽救不了利益至上礼崩乐坏的必然趋势。
主席总理的外交,为中共外交提供了范式,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只要还有丛林法则和利益纷争,其外交本质属性或相关内涵,就不能轻易改变,都只能是争取利益而不是输送利益。如果为了外在和谐或所谓一体化,仅以输送利益讨好任何一方,并用体面的圆融话语意淫和自慰,恐怕连苏秦张仪蔺相如们也没有存在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