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偶思(平水韵)
文/荒石
长河落日红云染,水上苍鹰俯瞰旋。
堤岸芦花随季变,天边明月几回圆。
涛声一去无归路,人寿终年不再还。
唐汉秦周多少事,茶余饭后笑中谈。
丹江寻旧(平水韵)
文/荒石
流过中原楚界旁,一江文脉史悠长。
人争霸业王侯气,血沃丹阳剑上芒。
历代先贤留佳话,几多诗赋说兴亡。
吾今到此寻前事,但见无边水淼茫。
注:
丹江,长江支流,发源于陕西,流经河南,湖北。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汇地。孕育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秦楚丹阳血战即发生于此。李白,白居易,杜牧,徐霞客等曾留下足迹和大量诗文。
东湖寻景(平水韵)
文/荒石
东湖衔万景,人与水天连。
树老藏千鸟,林幽掩百泉。
烟舟浮往事,远客敬群贤。
脱帽躬三楚,行吟屈子前。
注:
东湖位于武汉市中心,是中国第二大城中湖,国家5A级风景区,树古林老,鸟语花香。屈原曾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三国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枚、唐代李白等均在东湖题诗。现东湖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
山村黄昏(新韵)
文/荒石
草木无言云静寂, 背山面水向阳居。
暮烟升起民房隐,鸟雀归林物影虚。
村野湖塘衔岭月,门前坡地种秋菊,
一幅墨韵禅诗境,妄却人间直与曲。
不辩(新韵)
文/荒石
气衰人懒已无争,
何对秋虫说冷冰。
狂话权当闻犬吠,
宁将诗语送东风。
立春感怀(新韵)
文/荒石
之一
东风忽至冰霜尽,
花甲迎来第四春。
一自修行尘事少,
几回说梦感怀深。
吾闲愿去千山地,
女孝深得二老亲。
自在随缘方是道,
谨防利欲扰身心。
之二
有何奢望不随心,
欲少人生便是春。
饭遇三餐能裹腹,
衣逢四季可温身。
无争顿感天宽广,
好斗方知夜暗深。
制怒释怀休怨恨,
一家和睦胜千金。
路遇狂风(平水韵)
文/荒石
风卷尘扬似鬼狂,云飞日隐地昏黄。
眼前路暗君闲步,心底光明自福祥。
从古乾坤深莫测,向来世事总无常。
笑看天道随缘过,一任人间几热凉。
藏獒(新韵)
文/荒石
身处高原任雪风,护家敢与虎狼争。
忠诚羞死无恩汉,犬类卑微不苟生。
草原天路行(新韵)
文/荒石
北行一路碧蓝天,千里繁花映眼帘。
酷暑中原催欲火,清风塞上静心田。
久居闹市人常累,初到天涯我自闲。
绿浪无边随处涌,夜阑观月忘高年。
颐和园偶感(韵韵)
文/荒石
房老湖深柳岸阴,时逢秋晚更销魂。
当年附势昆明水,今日屈托百姓人。
世事如同残夜梦,岁华恰似地天轮。
船头坐看夕阳暮,又见山巅过彩云。
注:
颐和园,位于北京,清代皇家园林。晚清时慈禧太后曾动用海军军费重新改造,以供其安度晚年。
陵园随感(新韵)
文/荒石
穷通贵贱世间人,走到头来尽是坟。
尸骨占无三尺土,利名空化几残云。
阴阳善恶诸多路,地狱天堂两扇门。
养厚皮囊何大用,一来阎府判君魂。
红叶(平水韵)
文/荒石
曾经用绿绣春装, 不料遭逢秋后霜。
一望红颜山谷染, 纵然落叶也风光。
大年初一(平水韵)
文/荒石
辰时已过日临窗,
独坐台前品茗香。
静看今春无两样,
远观晨雾笼千庄。
云闲天淡乏年味,
性懒身虚度岁光。
忽有良朋遥寄语,
方知黄历赋新章。
荆州怀古(新韵)
文/荒石
剑影刀光战马声,荆州一地几国争。
星河密布八方畅,山障无多四面空。
你斗我夺谋霸业,雪来雨去苦民生。
群雄千载今何在,但看江心浪上风。
注:
荆州自古为兵家必经之地。三国时更是如此。荆州被三国分割多处。刘备借得南郡,后又被吕蒙夺回。争来争去,最苦的是荆州百姓。
山中纪事(平水韵)
文/荒石
清心寡欲少忧烦,远世无争适命缘。
吆喝一声牛快步,秦腔两句燕低旋。
向来不问王侯事,朝夕相依石瀑泉。
耕得半坡三亩地,与山同寿享天年。
山溪(新韵)
文/荒石
跌跌宕宕流千载,形已破残情不改。
纵遇山川谢挽留,历经坎坷归沧海。
国境线上(新韵)
文/荒石
杀声息散河川底,昔日硝烟化彩云。
岁月悠悠埋断戟,春光艳艳照边民。
莫言战马归山里,总有豺狼隐密林。
物换星移天地改,心怀忧患固国门。
仙鹤(平水韵)
文/荒石
侧身听雨松林秀, 举首迎风伴暮云。
静处置身尘俗外, 鹤仙从不立鸡群。
秦岭小住(新韵)
文/荒石
朝夕鸟雀门前唱,不再闻听闹市音。
山岭隔开尘世路,流泉洗净老夫心。
兴吟诗赋邀秋月,哪有闲暇顾病身。
欲海迷失千里障,一登峰顶悟乾坤。
夜登华山记忆(平水韵)
文/荒石
暮行山路秋风冷,日落西山感夜凉。
两壁高峰如刀切,一条弯道似羊肠。
只求拂晓观东海,不惜今宵发醉狂。
眨眼人生三十载,想来还是少年强。
注:
三十年前,正是年富力强。夜登华山,徒手攀爬,险象环生,连续八小时,赶天亮登上西峰,观东海日出。三十年后,坐索道上山,望而生畏,腿软目眩,不敢深入。不服老不行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