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会仁
山水田园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陶渊明,我第二喜欢的就是孟浩然了。
陶渊明是我们老家九江人,他隐居在庐山。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孟襄阳”,曾隐居在鹿门山中。
出生于盛唐的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却从未曾当官入仕。40岁那年,在长安城,考进士失败。后来隐居鹿门山,人又号称为“孟山人”。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湖北襄阳城,一个书香之家迎来了一个婴儿宝宝。公元708年,20岁的孟浩然过年前后游鹿门山,并题写《题鹿门山》,从此鹿门山与诗文少年孟浩然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孟浩然二十三岁,隐居在鹿门山。
春天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诗人描绘了那个春天的早晨那一美丽的瞬间。诗人在春天是困觉的,想懒床不想早起,但又觉得这些美好的春天,浪费了多可惜。一年之计在于春。孟浩然是喜欢春天的,也是热爱春天的,他拿起笔来抒发写春晓,“春眠不觉晓”,是因为“处处闻啼鸟”。春天睡觉是多么的香,也是多少幸福的事。但是鸟儿早起了,到处是一片鸟鸣声,悦耳动听的春声,唤醒了沉睡的诗人,也唤醒了鹿门山的春天。
诗人是悲伤的,这么美好的春天,只是“夜来风雨声”,晚上“花落知多少”。诗人回忆往事不堪回首,想着春天终究会过去,人们应该要爱惜春天,要珍惜春光无限好。
《春晓》是诗人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是非常喜爱春天,只是诗人非常又怕春天回去。花可以落地,春风化雨,纷纷扬扬。
《春晓》是大自然的诗篇,是孟浩然自然而然的诗和远方。那“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也引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怪《唐诗笺注》点评道:“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花开,几许惜春意。这无边的春色,这无穷的大自然,这迷人的色彩,这婉转的鸟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人点评说:“春眠不觉晓,以不知而知,知而不知,把春天美妙给了大家,不知清晨却知鸟鸣,知道风雨却不知落英缤纷。”
深厚的春意盎然,口语化的诗句,处处景美而情切,鸟鸣无意而落花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