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 赏==
母亲的笑容
一纪念我的父母
南京人都知道,出中华门,过长干桥就是雨花路。这条路长不足一公里,也不宽,是旧时南京城的主干道之一。路两旁的行人道上间隔十米就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一到夏天,无论多热,这些众多浓密的梧桐树几乎遮住了所有的阳光,走在路边的人们,顿感清凉。梧桐树荫下有手持芭蕉扇的,有两人下棋几人围观的,还有一老头,一小桌,一杯清茶,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等等,成了旧时南京大街上一道景观。总之,那时的城南人的生活相对于今天来说,多了几分悠闲,也多了几分安静。偶有一,二辆汽车,电车路过或停站,不多的乘客上下车也不会掀起多少分贝的声音。
雨花路也是一条商业街。有布店,鞋店,理发店,还有二,三家饭店,杂货铺,酱油店,油条店,顾客虽然不多,但也算生意不错。和这些店铺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家药房就显得冷静了许多。其中的一家中药房,除了卖中药外,时常收购药农们送来了药材,如槐树籽,莲籽,萞麻籽,还有送蜈蚣,蛇胆等等。留着长胡须的老者可能就是这家中药店的坐堂先生。若是有人进店门,老先生立马起身满脸堆笑上前来问寒问暖,即使不成生意,那老者也会将人笑脸送出门。但也见到过他与前来卖药材的人论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声音。
我那时正是“打酱油”的年龄。母亲的牙一连痛了好几天,去了两次卫生所看医生,也未见好转,半边脸都肿起来了,成天哼唧哼唧,受不了时还会哭。大概过了两天父亲回来了,母亲哭的就更厉害,更委屈。父放下包,取来一支筷子,托起母亲的下巴说:张大嘴,我看看。然后转身上街去,过了不多时父亲回到家,拿着手上的萞麻对母亲说:马上叫你不痛,你等等 ,不着急。父亲用钳子夹住一粒萞麻籽,在煤炉上烧红,对母亲说:张开嘴。母亲乖乖的张开嘴,只听得一声嘶响,通红滚烫的萞麻点在母亲痛牙上。父亲对母亲:闭嘴,不要张嘴。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母亲的眼神开始发光,脸色也似乎舒坦起来。父亲笑道:好了,明天早上起来就能和平时一样洗脸吃饭了。果然,还没到晚上,母亲的话逐渐开始多起来,慢慢的看见了她的笑容。
晋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