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述成
民间有句俗话:“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社火。”可见,社火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社火就是指中国历代社会节日庆典当中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是在中华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的一种传统的仪式表演艺术。社火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社火还被称为“社伙”、“社户”、“社福”、“秧歌”、“花灯”、“船灯”、“闹红火”等等。在我国民间举办的冬季“驱寒逐疫”仪式和立春“迎春纳福”、“劝农耕稼”仪式等都属于社火表演。

说起春节农俗,仅在此聊一下东北地区的灯节与社火。在我们东北的春节中从除夕开始就有挂红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习俗,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张灯三天达到高潮。当地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起就陆续在户内、户外挂红灯和大红中国结的习惯。乡下的住户往往不仅在门前悬彩灯,还在庭院里竖起高高的灯笼杆,将各式大红灯笼升至高处,形成悬灯一盏,满院通红的氛围,带来福运和喜气。也有的农家,点上小型油灯盏,送到祖坟,祭祀故去的长辈,表达孝心和思念,祈求先人护佑。也有的住户把几盏油灯放置在门户、井台、灶边,后来有了铁井,也有把灯盏摆放在井旁的,俗称“伴灯”,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的儿童、少年在除夕午夜,用木杆挑着小红灯笼游里巷,办社火,到邻家拜早年,送财神,高声喊“财神爷到你家了”,获得满衣兜的糖果或鞭炮,好生欢喜。待正月十五上元节将临时,街巷里处处张灯结彩,城里人还在阳台或窗前挂上大红灯笼或串联彩灯,燃放爆竹和烟花,一派喜气祥和。我们双辽市就曾在大众剧场前和辽河路中街办了多次彩灯展,在东春路还开展过大型灯车观展比赛。节日期间办灯展,猜灯谜,表演节目,燃爆竹,放烟花,闹社火。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市民呼朋携伴,随处游观,巡行街市。在天寒地冻的塞北看社火,令人热血奔涌,情感沸扬,可谓万人若狂。
“东北秧歌”所表演的内容与社火并无不同。还在腊月,各村或街道的社火队便集结演练,那咚咚的鼓声,粗犷的锁呐声,宣泄着人们闲暇冬季的欢快。它们用铿锵的语调告诉人们,新年一天天临近了。待到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各种由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屯和志愿者演出队组织的大秧歌表演与广场舞表演涌现在城乡,有的走村窜屯,有的挨家拜年,有的在街道巡游,受到企事业单位、城乡住户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盛况空前。

社火队表演的节目除了舞狮子、耍长龙、弄棍棒、踩高跷、跑旱船,还有表演杂剧、扮神话故事、沿街跳舞等等,还有男扮女装的,有表演唐僧师徒的,有扮白蛇青蛇的,有老汉推车,有挑花篮的,有学猪八戒背媳妇的,有装大闹天宫孙悟空的,有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有手持红绳的月老,形式多样,别具特色。锣鼓伴奏表演在白日的街道或广场;浓妆淡抹歌舞于傍晚灯光之下,队伍浩荡,鼓乐欢快,庄谐杂出,男女游观,有街巷人满的气势。各种扮演,变幻离奇,人们也将其称为“秩歌”或太平歌。那歌唱的词语的内容都是歌颂党的好领导,感谢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好政策,人民生活大变样,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流于心田。节目中各种娱乐事项,多姿多彩。也留有古代“傩”的遗意,保留着古代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遗风。这种活动,成为群众在休假期间的一种娱乐消遣。久而久之,成为春节重要的民间习俗。
2022.2.2


本人简介:
王述成,男,1946年出生于双辽市双山镇,1974年入党。大学学历,主任编辑职称。曾任双辽电视台台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退休后,把藏书丶读书丶写书当作生活中的主项。写的诗文分别见诸于《吉林日报》《吉林农民报》《劳动新闻》《四平日报》和《心潮诗词》《吉林人大》《检察之声》《辽水文学》《西辽河》等报刊上。家庭被评为四平市书香家庭和吉林省书香之家。本人被评为双辽好人.最美新闻人。系四平市诗词学会会员,双辽市书友协会会员,双辽市作家协会和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书录昨天》丶《收藏昨天》。

《九江文学社》
领导组织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李延录 、倪金茂 、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徐和勇 、丘新梅 、余斯文 、 丘昭骏 、李小燕 、傅塘根、 郭仁炳 、沈志昂
顾问:刘长江(四平),王述成,马艳峰,王长顺,郭洪森、 叶新华
名誉社长:易顺天、张升,徐明、逢春晖、杨成宝、张丽贤、王勤、石慧
社长:洪新爱
常务副社长:吴生泉
秘书长:朱少华
执行主编:郭景刚
编辑办公室主任:箫海玉
现代诗歌主编:张冰剑
散文小说主编:杨学是
格律诗主编:逢春晖
编辑部长:杨柳风
管理部长:张丽贤
朗诵部长:朱德天
组织部长:杨成宝
生活部长:王立田
宣传部长:张安敏
翻译部长:石慧
法律顾问:长缨

组稿:放飞,编辑制作:一束暖阳,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