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 予忝列小楼编审,馀事评点。经年累积凡数十例,多系闲笔,间或有三、二质予者。知一己拙见妄议,断不废作者之讥呵。今挦撦若干,就正于大方之家,我其待哉!
《每周试玉》嘉宾张庆凯点评选粹 (2021年) 冬日过南万红锥林生态公园 周燕婷(广东) 非雨非晴日,宜诗宜画天。 峰高云似盖,水浅石如莲。 傍得千寻木,修来几世缘。 长林回望久,绿影自成圆。 张庆凯点评: 予尝谓燕婷“诗为词余”。其师釆庵先生以其笔性近词,指引其入词,遂成词中婉约翘楚,尤以呈女儿灵性情状为擅。是作起联见词笔,亦其词中常用句法耳;颔联如易之九五位,亦出彩处,“云作裙”方为高,故“峰高云似盖”虽形象而未能造极,然“水浅石如莲”则妙极,若是首创,可申请专利以明晰其知识产权;颈联夸张,极言其“罕遇”,以“缘”为解释,复见词笔焉;尾联以“绿影自成圆”作结,如“池塘春草”般妙手偶得,绝无绳削。是作或可以词读之。 无 题 武阳(天津) 日月急匆匆,回首惊岁杪。 心忧禁忌多,胆怯音声小。 风雨不听闻,烦忧自减少。 休夸事了人,世事真难了。 张庆凯点评: 诗为心声,情动于中,发而为言。是作署曰“无题”,实乃“感言”,当是为时、事而著作。感作议、叙见多,而此作起句将日月“人化”,便形象出之,嗟岁月逝水,非同一般。“禁忌多”而堪忧,“胆怯”中便声小甚至音无,其环境不宽松,可想而知。以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烦忧自可减少”,亦自欺耳。结联不甘遁世,道出真实心思,天下事了犹未了,果以不了了之?所谓“卒章显志”者,是也。若以平仄论,“回首”易为“回眸”,并不害意。又,“烦忧自减少”过于决断、自信,似未若“或减少”能给下文留有余地。 回乡祭母感题 王志伟(山东) 墙上苍苔覆厚尘,相逢握手旧乡邻。 小屋一自炊烟断,我在家乡是外人。 张庆凯点评: 是作转结“一自炊烟断,我在家乡是外人”,读之泪目。时语云:父母在,便是家。父母不在,便如风筝断线,身无所依,心无所归。此非过来人,莫能感受焉。作者缘情而发,字字泣血,虽未计工拙,亦不失为上佳之作。若待悲痛抚平,为平仄、为结构、为切题故,或可稍加斟酌字句,使其更合于诗家语以达圆熟。抑或精练为五言如“茔深三宿草,屋老满苔痕。一自炊烟断,返乡成外人”者,固不及大作万一,别般思路而已矣。篡改本禁忌,知禁忌而为之,何也?爱之切也。 鹧鸪天·送海龄妹妹兰若清修 陈伟强(福建) 临水盈盈整翠鬟,放生同倚木兰船。十年坐看梅如雪,今日方惊玉作烟。 才子笔,美人禅。香魂深瘗在吟笺。泪珠愿化催花雨,浇出西天并蒂莲。 注:十年前常与海龄乘船出海放生。 张庆凯点评: 此作可以“咫尺天涯”概之、慨之。虽面,而天人两隔;其情,真纯而又复杂,。比若诗人,非苏曼殊莫能感受。十年对比,仙凡境殊,人与往事俱“烟”。“香魂深瘗在吟笺”,可与黛玉“冷月葬诗魂”参照,蚀骨铭心!奈何!奈何!无可奈何!唯愿珠泪化雨,催生并蒂莲花。莲乃净土标志物,亦为凡尘圣洁花,唯此灵犀可通焉。此作或可以箫曲《古刹幽境》配之,引人出尘,一时伤痛,庶几能了。此作“情陷”之深,为“有我之境”则无异,惜三字句“才子笔,美人禅”作旁观者语,减却不少浓情深意。 护 花 何其三(安徽) 夜深欲去又回看,忽起秋风意不安。 伸手轻将凉露拂,怕留花上会生寒。 张庆凯点评: 何君绝句如同其名,往往别出新意,令人眼前一亮。此作名曰“护”,实为怜惜,见诗人关怀,为女生特长。不唯描写细腻,其情状也着实可人,读者诸君若得镜头回放,当百看不厌。 浪淘沙·庚子上元露台望月 孟依依(北京) 生受一身寒。高处栏杆。下方深雪上长天。独立两间烟火里,好月团圆。 何以置悲欢。生死经年。命中无分得人怜。迷瘴重霾留我在,如此人间。 张庆凯点评: 依依乃资深网络作手,为纯情诗人,天资极高,向以才胜。此作动人心者,在“命中无分得人怜”句,似有无尽忧怨,又无处措置。时值庚子大疫,“迷瘴重霾”叠加,月圆人未圆,高处独凭栏,如此人间,何时得安? 庚子除夕 高石春(武汉) 深居黔岭久,小隐避风尘。 看惯封城令,怜多苦疫人。 时艰须慎独,心远自清真。 明日应无事,轻装踏早春。 张庆凯点评: 升华在结联,揭橥希望,亦正能量回归耳。弃大市而小隐于山,虽独善其身,却与逆行抗疫形成反差。“怜多苦疫人”见人文关怀,然略嫌被“看惯封城令”之不屑所冲淡。封城,或非常时期乏策之下极端之举,可“无奈”,似不宜“看惯”。 就地过年 江农(天津) 谁家除夕不团圆,在外人过就地年。 为有牺牲徒望月,一声呼唤一潸然。 张庆凯点评: “在外人过就地年”堪当辛丑春节标题诗句,虽现成,亦略见组合之功。此作具家国情怀,主旨乃“舍(牺牲)亲情顾大局”。诗可以兴观群怨,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是火候。“牺牲”在此非宜所,略欠温婉,毕竟大疫所致生离死别已成过去。 正月初三试吟 潘振华(黑龙江) 北风依旧奏寒声,丽日喷金别有情。 踏向远郊初试笔,铺开雪野绘新正。 张庆凯点评: 色调鲜明,境象阔大,有声有色,声色通感。天为设色铺“宣(纸)”,正可一试诗笔。“奏寒”、“喷金”为诗眼,正动词用活出好诗者也。“别有情”乃万能韵脚,此处套用,未免减却“喷金”份量,亦手懒耳。 残秋杂感二(新声韵) 康福(内蒙古) 西风一夜扫斯文,街树亭亭净裸身。 呼伴哀鸿何切切,牵愁苦雨竟纷纷。 半生蓬转家山远,三径草芜兄弟分。 愿借天年三百岁,君王不侍侍情亲。 张庆凯点评: 此作慨身世,写亲情。前景后情,情景交融,结构分明。起联别开场面,颇具联想,有似戏虐,实则融注无尽伤景感秋之情,为此律亮眼处。惜“净”、“裸”意复,何不更主观观照些,以“竟裸身”易之?注曰新声韵,当属多馀,全篇未见平仄字混用,唯“真”、“元”通押,韵稍宽。邻韵通押,甚或词韵入诗,向有人实践,与新声韵无涉,矧诗好不计韵。 辛丑元日作 杨逸明(上海) 雨声窗外似鸣弦,春意寒斋已盎然。 砚可出诗皆脱俗,花能得水即成仙。 早餐仍品寻常味,午梦重温七十年。 新岁不知多少事,又添吟叟耸吟肩。 张庆凯点评: 弦雨鸣窗,斋虽余寒而春已盎然矣,知为岁交,以早切题。颔联具递进联想力,又见组对工夫,使水仙花与砚台妥贴成对。颈联乃生活中吃、睡寻常事,一经上手,便生出如此般诗味。尾联以问作结,看似无果,其实已以“耸肩”摊手之肢体语言作答,其妙无穷。逸明兄尝临遍放翁对句,深得其联法,此作可见一斑。 山海关怀古 江农(天津) 赢皇大略靖胡尘,白骨堆城苦万民。 詎料揭干多域内,翻教墙外免逃秦。 张庆凯点评: 问 春 龙海(广东) 相借三月忙柔情,一别匆匆长念卿。 都说阳春生有脚,为何偏爱驻昆明。 张庆凯点评: 暂借“春卿”三月,倾诉柔情衷肠。一别便是一年,相聚何其短哉!以至于嫉妒昆明四季如春。无理而妙也。一句“都说”,便将“春脚”典故淡化至无痕,语言表达已臻化境。起句“借”字最妙,惜未照顾到平仄格律。 题燕柳图 张明新(山东) 桃李花间莺啭日,芭蕉叶上雨来时。 始知春色亦弹得,燕是音符柳是丝。 张庆凯点评: 予尝谓:画中有诗贵在读。有“柳丝弦”、“燕音符”,“春色亦弹得”!此作从《燕柳图》中读出音乐,其阅读力、联想力非同凡响。诗人眼光,正当在此。唯“芭蕉雨”形象于春,并非最宜之所。 武大履赏樱之约有记 王香谷(澳大利亚) 春满珞珈花盛开,八方天使赏樱梅。 经年风雨同舟渡,万里归人并辔回。 玉树红霞连汉水,白云黄鹤向金台。 含香吐艳心陶醉,笑问东君可再来。 张庆凯点评: 大作颇具唐人气象。虽履赏(此履约可双关履赏),却如巡天鸟瞰,境界阔大,升维(时语有“降维”之谓)至时空。颔联以“并辔回”,写八方驰援战疫之天使,风雨(疫)后再返江城,应约赏樱,所谓“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者是也,亦诗旨耳。其出句以四三结构,分嵌“风雨同舟”成语,有熟中陌生感,见巧借功夫。唯结联,尤其出句,拘于细微处描写,稍嫌囫囵。 南歌子·与傻姑午后饮武夷茶 葛勇(重庆) 习习春风暖,微微树影斜,工余对坐细分茶。共忆往年山里看桃花。 遥想花枝在,翻怜鬓雪加。自惭生计累全家,卿说此茶经火味偏佳。 张庆凯点评: 茶味亦人生况味。非历风霜,莫能味其厚。此非仙非禅,人间烟火味者也。 鹧鸪天·学驾 何鹤(北京) 起步之前调坐姿,倒车镜里柳参差。学员脚乱手忙处,教练横眉立目时。 风款款,鬓丝丝。打轮一把不能迟。夕阳斜照花兼草,老骥壮心谁复知。 张庆凯点评: 诗词无不可,贵在得体。此鹧鸪活灵活现,过来人莫不称是。 谷雨得句 皮海清(浙江) 春雨初晴漠漠田,村墟近午几炊烟。 声声布谷休催急,犁地翁多耄耋年。 张庆凯点评: 结固夸张,然道出农村留守唯老幼之无奈现状。起二句乃摩诘唐时景象,惜以“环保”禁绝煤、柴故,时下几无见。 过玄武湖 王震宇(辽宁) 梧桐吹絮柳辞春,花蕊销为五色尘。 十到后湖烟水在,一杯自劝是何人。 张庆凯点评: 设问作结,自是吸睛手段。“十到”仍“一杯自劝”,人我、物我不相扰,知是旅次暂停,扣过境题意。唯“梧桐吹絮”存疑问,似不能理解为“桐吹柳絮”,其“梧桐”或为“法桐”之误。“法桐”本名悬铃木,引自西方,以始种“法租界”得名,今南京多种,其果绒毛为“环保”一害。梧桐原产我国,乃古老树种,圆锥状花序颇类喇叭,然绝无絮绵可吹。 送春(次春晓诗韵) 楚家冲(湖南) 风过西园夜未狂,晨鹃花雨两堪伤。 呈红半皱波相似,吹雪一城絮亦常。 柔藻牵衣思待话,旧亭横笛坐焚香。 倚阑把卷小山句,吟到春归第几章。 次韵家冲送春 李育林(成都) 檐收半宿雨声狂,仍捂春祛寒气伤。 缓著轻衫天突兀,曲营小筑燕寻常。 循归路赚三维翠,拾落花侵一袖香。 闲听南风来次第,枯荣业已废评章。 张庆凯点评: 题同咏、律有别、意各表,此二律允为次韵酬唱佳构。楚咏见酬答问候,显为互动,别以“焚香”、“横笛”、“把卷”为可持道具出镜,增加看点,充实剧情。送春入“戏”者也;李作对景借题,自感自吟,一气浑融,绝无枝蔓。视荣枯为寻常,懒费“平章”,送春于不露声色者也。 贺清华大学百十周年庆 林峰(香港) 九州风雪一声雷,天海初晴亦壮哉。 时代春秋黎庶写,清华桃李上林栽。 唐邱勤毓干城将,雨露同沾柱国材。 不息自强心万里,书窗穷理赋云台。 注:1、唐邱:指开校校长唐国安;现任校长邱勇。2、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张庆凯点评: “桃李”本分,乃格物穷理。一入“上林”便多“柱国”,足见学府之“高等”。“国柱”离不开基石,“时代春秋黎庶写”方为题旨。 美 庐 廖国华(湖北) 别有行辕供母仪,钗光剑影两迷离。 山容或许民同赏,国事争教鼎不移。 信可辩才传宇内,总缘残局误心期。 金钱松下摩崖石,勒字分明正亦奇。 张庆凯点评: 此作堪为该人物之盖棺定论,亦可佐为美庐解说辞。固母仪天下,辨才宇内,然“山容不许民同赏,国事争教鼎不移”?民为邦本,本固则国安,古今中外同此理。 移 民 陈为瑽(江苏) 巴山昔别雪如花,解困移民处处家。 日暖新村花胜雪,云中回望旧篱笆。 张庆凯点评: 由“雪如花”到“花胜雪”,强烈对比中升华诗旨。 辛丑北京初雪 宋彩霞(北京) 最爱此颜色,晶莹洁白时。 随风可融化,生死不瑕疵。 张庆凯点评: “生死不瑕疵”,道出雪之品格、精神,开未有之境。 辛丑餞秋 苏俊(广东) 百年餘幾别,相勸莫囬頭。 病葉全歸土,殘桮斷送秋。 山河千刦在,天地一身畱。 竊恐重逢日,昏霾尚未收。 张庆凯点评: 苏子以酒食“饯秋”,与黛玉荷锄“葬花”,有得一比,非痴人、情种莫能为。百年馀别可数,幸得“天地一身留”,来年自然再作打算。结见诗人关怀。 落 叶 付向阳(湖北) 一阵狂风摧劲树,飘飘红叶作钱飞。 有心采撷三千片,典与酒家扶醉归。 张庆凯点评: 将红叶比作钱,或道前人所未道。拿来换酒饮,也着实敢想。惟落叶拾捡即可,不劳“采撷”,或真是醉了。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