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谓的孝道文化在我国是一种优良传统,在远古舜是孝的代表,
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
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为什么说孝行天下始于平邑?平邑是孝都呢?因为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麃孝禹碑在平邑县城发现,同治九年(1870年),时任泗水县知县的扬州人宫本昂在一次走访平邑集时发现该碑(发现位置一说在原平邑集南,一说在今县城城西。)。
该碑自树起之日距同治九年已过去1896年,距今已2037年了。从而也界定了孝出自平邑。
说平邑为孝都一点不为过,因为平邑县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远近闻名的孝善故里。《孝经》是平邑人曾子写的,《孝经》是在平邑县郑城镇经学大师郑玄注解的,二十四孝平邑县有舜帝、曾子、仲子、老莱子,平邑县还有山川地理可以佐证,郑城镇的“孝子山”跪拜之像惟妙惟肖,从古至今,孝善文化在平邑县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尤其是近年来,平邑县立足于中国孝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孝文化”,主打“德润蒙阳 孝道平邑”品牌,挖掘弘扬孝文化,引导人们孝老爱亲。文革之后,平邑原来更名为"反修""向阳""胜利"之类的村庄名、街道名等,又悄然恢复为老祖宗留下的"仁孝""孝义"“仁德”等名字上来。这些足以说明孝道文化在平邑这古老的土地上扎下深深的根,向天下人们传播“孝道”正能量。。。。。。
春柔日化用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