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说一说《战争与和平》情节展开的方式。
我们知道,《战争与和平》是通过罗斯托夫一家、安德烈一家、和皮埃尔三条线索交织着展开的。这是它大的框架。我要说的是在这大的框架中那些丰富的中小情节的展开,因为这部小说之所以恢弘鲜活生动,让众多的人物、场景活灵活现在读者眼前,主要归功于这些中小情节的展开,这些情节的展开,让托尔斯泰长于描述的才华充分地展现了开来。那么,作者是怎么展现这些中小情节的呢?我就以战争为例来说明。
我们知道战争的恢弘场面很不好描写,尤其是要描写战争中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但托尔斯泰做到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书中描写的第一场战役叫茨什么战役了,一般都叫三皇战役,因为拿破仑沙皇奥国皇帝都上了战场。他先是通过一个传令的副官把将军的命令传给一位他的团队就要陷入法军的包围,要他赶紧督促团队通过一座桥的上校手里。这位副官一路寻找这位上校,一路的所见所闻也就渐次展开,战场上的士兵、难民、军官、军医等等形形色色的人,好像就从你是身边过。尤其是副官被挤在桥上动惮不得,一伙一伙以不同的精神面貌从副官眼前经过的士兵,他们放肆的低下的语言神情各具的脸,各具特色的走路姿势,一一从你的眼前晃过。当这场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时,又通过已经成为巴格拉季翁这位名将的副官的罗斯托夫,传达将军的命令的方式,再次深入战场,让你见证了在失去步兵掩护,三面受敌,但中央炮台上这些普通的官兵依然乐观地英勇无畏地向法军射击,熟练地拉开尸体,抓紧时间修理好炸坏的大炮。让你看到溃退的俄奥联军在争夺狭窄的退路时怎么自相残杀,溃兵怎么就上了结冰的湖面逃跑,结果,法军轰塌湖面,造成更大的损失。让你看到那些怕死的传令副官,不敢冒着枪林弹雨去传令,而是窝在安全处一会儿,然后回去说完成了任务,让你看到两个上校怎么在炮火连天中互不相让,比开了谁敢在弹雨中挺立的久……如果没有这两次传令过程的描写,那么,作者很难描写这场战役。在后来的战争描写中作者都是用这种办法。安德烈和皮埃尔都担当过这种角色。尤其是波罗金诺战役——在莫斯科门口的这一仗,通过要参军的皮埃尔,以非军人的身份,先是以寻找图库佐夫总司令的过程,巡游了整个战前的俄军,把俄军士兵、军官、将军、统帅的精神面貌刻画的非常到位。开战后,又以皮埃尔要尾随一名接受图库佐夫的命令上前线的将军上前线,结果走丢了,一个人在整个战场乱窜的滑稽场面,带着读着见证了众多的俄军士兵、军官、场景。
实际上托尔斯泰不光是描写战争时用这个方法,在描写生活中也用这个方法,他不时通过一个人的活动,把众多的生活场景和场景中的人呈现在了读者眼前。他的这种方法在《复活》中运用的更淋漓尽致,因为这部小说就是通过男主人公的活动来串起来的。
我觉得这是从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方法中提升出来的。
希望写长篇小说,尤其是场面宏大的长篇小说的作者,学会这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