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老听人说历史靠不住,虽然疑惑也不大相信,最少,我认为百分之八十的史记是靠得住的吧。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说历史不靠谱,就如同对西方人说基督不靠谱,对阿拉伯人说真主不靠谱,这在精神世界都是毁灭性的。但是,我在读《战争与和平》时,发觉托尔斯泰一再挑战正史的可靠性,直至昨天夜里,我读到他用严密的实地考证的办法考证一场战役,证明不论是法国的正史记载还是俄国的正史记载,都是错误的。都是在美化各自的统帅。他要考证的这场战役是波罗金诺战役,是法国人越过斯莫林斯克,通往莫斯科再无险可守后,两军在一片田野里打的一仗。文中考证的文字太长了,我只说个大意。在法国史记中记载是拿破仑为解决战线过长的危机一直寻找决战的机会,终于在波罗金诺抓住了俄军,进行了一场击溃战,自然突出了拿破仑的天才。但作者以在战役中法军漏洞百出的战法,和打这一仗对法军的不利方面说明,拿破仑就没想打这一仗。而俄国史记中也记载,是俄军统帅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了这场战役,但作者在实地考察中指出,如果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战役,一,该是在地形有利的地方选择战场,为什么放弃了离波罗金诺不远的一个有着天然堡垒的地方?而将战场选择在一片田野里?即使选择在田野里,也该有工事的,为什么整个战役过程,工事始终只是半拉子状态?总之,作者认为,这是一场出乎双方意料,谁也不想打,又不得不打的遭遇战。让作者痛心的是,俄国正史中的记载,只能突出统帅的作用,抹杀了俄国普通军人的作用。作者是军人出身,他以行家的眼光认为,在这片没有工事的田野上防御,最多能坚持三小时,而俄军竟然战斗了十个小时才撤退,真是奇迹!这奇迹是俄国普通军人创造的,不是俄军统帅。
我这篇短文用这么多的文字叙述托尔斯泰对波罗金诺战役真相的揭露,是惊叹不光是中国,外国的史记中普通大众的贡献都是零。我也进一步想到现在的军迷,把战役的胜利都归功于战役的指挥者,士兵为零。实际上这种现象从《三国演义》中就能看出,双方的士兵只是拉拉队,武将的对决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如果士兵的作用为零,那古往今来的战争还要士兵干什么?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托尔斯泰是第一个发现普通大众的作用和力量的人,或者说,是公正地对待普通大众的历史贡献的人。第二个就是毛泽东,他喊出了人民万岁,还认为共产党离开人民群众,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