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你大胆地往前走
初识李双扣,大约在2005左右。那时在树荫下做工艺梳妆,不紧不慢,不乐不忧。做胎、塑形、刻纹,白水泥、红水泥、灰水泥交替操作,有条不紊。原来这个云蒙山下的普通农民却有着大国工匠般的一丝不苟。 再遇李双扣,他已经成了我的装修师傅。本以为他只精通泥瓦工,没想到还是文武全行,铺地砖、吊顶、改水电……在室外高达42度的酷暑中,热到需要开着不间断空调睡,他依旧幽默地讲着那些乡村故事,让大家笑出眼泪。 有缘自会再相逢。前年洪灾中,我绕洛河桥步行回家,竟然又和他一路同行。赤手空拳就已经非常艰难,没想到他还背了一只书包,带一只狗回去,一路说说笑笑,忘记了疲倦。后来看他的朋友圈,这已经高高擎起一面鲜红的党旗,成为救灾一线的先锋党员,还写了一篇《洪水中的坚守》,刊发后获得了15万以上的浏览量。我才知道这个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的中年男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学爱好者。 今年夏天,心血来潮,去对面山梁上捋槐花,没想到又和李双扣不期而遇。一见面他就说,“我正想找你呢,咋遇到这么巧!”随即拿出一个作业本,“我这几天写了几首诗,你帮我看一下。”说话间,从竹笼里的槐花里翻出一本破旧的的《新华字典》,里面竟然夹着一支圆珠笔,一本正经地递过来,要我修改。诗歌的内容已经忘记,只记得当时告诉他,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不要太过在乎平仄与韵脚。从那以后,经常在抖音里看到他的诗歌,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春夏秋冬、喜怒哀乐……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今年夏天的一天,忽然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是新屋即将落成。絮絮叨叨间才知道这段时期,他既是工程监理,又是财务大臣,夜以继日搞家庭建设,一年多体重差不多瘦了七八公斤。他希望我为新居写一副对联,并且要求表达出父子同心、婆媳和谐的主题,还一再要求我亲笔写成对联。从抖音可以发现,即使在修建新屋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也在深夜一两点推送自己的诗词作品。他的爱人说,这一段时间,看书写字着了魔,家里人都累得不行了,他偏偏睡不着,半夜三更亮着灯看书,翻字典,写些“狗屁不通”的诗歌。我说,这是健康高雅的情趣,总比抽烟、喝酒、打牌强得多。后来,一篇《清明时节忆父亲》在平台发布,获得了很的阅读点赞和转发,他渐渐成大家眼中的文化人。 疫情肆虐,啥都难做。这不,又接到了李双扣的电话,要一起探讨他的散文《浓浓故乡情》。也许是当惯了老师,我在他面前班门弄斧,熟练地展示了语音录入全过程,并向他解释了一些改动的原因,他心悦诚服地照单全收。很快,这篇充满了乡音乡情乡土相恋的文学作品新鲜出炉,不出意料地获得热烈反响。 夜半睡不着,辗转反侧。忽然手机震动,原来双扣又发来了他的诗歌《孤雁》。虽然意象还不够含蓄,节奏上仍有欠缺,音韵也不很完美,但基本表达了一个孤独的跋涉者追梦路上的艰辛与幸福,我稍作微调,征得他的同意后向平台推荐。 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负重前行的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着地痴迷于自己的文学梦?且抛开什么高尚追求、远大理想,至少他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获得了倾诉自我、沟通人际、对话世界或者记录生命的乐趣,这些在别人眼里无病呻吟或有意做作的文字,将记录着他的生命历程,成为晚年美好的回忆。往大了说,它们也会像反射太阳的光芒的一滴露珠,在浩瀚的时空长河里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一朵浪花。 论年龄,双扣是兄长;论作文,我敢称师傅。以乡党的契机相识相伴,靠文学的缘分相知相亲,凭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和虔诚的理想坚守,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成为美好的回忆,让我由衷珍惜,甘愿坚守。 时光不负追梦人,志同道合一路走。追梦文学的旅途上,让我吼几句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歌为你加油:兄弟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因为有我在身后!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爱好文艺,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愿认识更多朋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