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家风
伴我行
家风
是一个家庭的名片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忠孝兴邦
天道酬勤
正直无华
不卑不亢
无不闪耀着
家风的光芒
……
【 家风 】
犹似母亲慈祥的叨唠
更象父亲言大于行的敦厚
还有奶奶和蔼的叮咛…
家风一词是随着慢慢长大和
知识的积绽逐渐认知的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
七口之家奶奶
爸爸妈妈和
我们姐弟仨人
爸爸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
老兵复员后
就在方家镇屠宰场上班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
照顾生病的奶奶
爸爸总是顶着烈日
冒着严寒
你利用午休时间送猪皮
到龙马收购站
满满的两大框
一百多斤
20多华里山路
只为每次挣1元钱酬劳
磨破了肩
挤坏了脚
风雨无阻
就在这一元一元里
攒出了幸福的小日子
也攒出我们吃苦
耐劳的家风
后来
爸爸到了龙马上班
每逢街上放电影
我总会邀上小伙伴们
前去观看
爸爸待人总是那样热情
你还会把自己的床让给
小伙伴们住
自己却睡在烧窑的棚子里
爸爸这种吃苦耐劳
一心为他人着想的
美好家风
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在我幼小的心里
种下了仁爱
善良的种子
就在我10岁那年
父亲终因积劳成疾
不幸辞世
3年后
母亲也因患肺结核不治
相继离开
是年迈的奶奶用
瘦弱的肩膀
挺起了家的脊梁
先后把我们姐弟
几个抚养长大
奶奶的倔强
奶奶的坚韧
奶奶的顽强
深深的刻进了
我脑海里
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奶奶说
人活着
没有受不了的苦难
没有过不去的火山
一字一句
铿锵有力
深深地烙印
在了我心上
1984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仁寿师范学校
重新燃起了家庭的希望
可天不遂人愿
在上学时
我因工导致高位截瘫
这一瘫
不仅瘫掉了我想要
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梦
更瘫掉了这个家庭的
美好憧憬
几经周折
才重返课堂完成学业
是父亲的勤劳
宽仁是奶奶的顽强
坚韧
让我咽下了辛酸的泪水
执着于求学之路
我始终相信
再苦再难
走过风雨
就一定见到彩虹
残疾的我
在遭遇了冷漠的同时
也收获了更多的
关爱和温暖
家庭的基因
体现在我不自卑
不放弃
自强不息
乐观向上
我始终认为
自爱者人爱
自强者天助
命运不公
让我从正常人变成
轮椅上的弱者
看着别人奔跑
心怀苦涩
在坎坷的生命历程中
让我从残疾人的
视角看生活
看社会
看世界
除了淡淡的心酸
更多地看到了
社会的真善美
看到了
中华民族的
博爱
这份爱在城镇
在乡村
在学校
在社会生活中
无限延伸着
并发热发光
父亲
奶奶
社会的仁爱励我行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开始关爱弱势群体
回报社会
肖欣宇
是我看望和帮助的
一个孩子
每天清晨
我送一句
名人名言
给肖欣宇作为
营养早餐
诸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而肖欣宇每天
早晨一句
阿姨您可好
的问候也会
温暖我一整天
与其说是我
去帮助她
不如说是
互助是互爱
这种爱浸染了
我们彼此的灵魂
芬芳了生命
这样的遇见
让我心潮澎湃
捐助残疾孩子
发动爱心捐款
关注孤儿生活
关爱年迈老兵
哪里需要
爱就撒向哪里
当命运的绳索
无情地缚住双腿
当别人的目光叹息
生命的悲哀时
我依然固执地为
梦想插上翅膀
坚定地写下
相信自己
让轮椅为爱心
画出最完美的轨迹
相信未来
乐心助人真善美
光照无私暖四方
虚怀若谷恭谦让
疆开心田自宽广
我无腿
却走向千家万户
我无车
却踏遍家乡的
山山水水
我无钱
却资助贫困学生
留守儿童
困难户
家风吹
暖人心
家风馨
传承远
家风给我无穷勇气
家风给我顽强的精神
所以
我将义无反顾的
走在爱的路上
………
李淑林
笔名阳光
眉山市
助人为乐
最美家庭
金榜头条文学
艺术网总编
金榜头条
认证主编
认定了以文载道
热衷于文学创作
编辑制作
姓名:王秀榮
性别:女
生于:1946.10.29
籍贯:天津市
于1963年被
中央國防軍委择优
经中央培训
奔赴祖國内地
中央隶属
國防绝密軍企
与軍为伍三十载
就职于
全面貭量管理處
在职期间是本企业
特邀通讯员
暮年:退休
重返: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