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村记忆|都昌米粑香满堂
作者:丁会仁
米粑有“实心粑”和“馅心粑”之分。而在都昌,米粑常常被称为“饺子粑”。对都昌人来说,没吃过米粑不是都昌人,或者说,不知道米粑的都昌人是凤毛麟角的少。
米粑对都昌人来说,是除了豆参之外,米粑就是都昌人的特色小吃了,也是最常见的大街小巷的大众小吃。
都昌是鱼米之乡,米粑是鄱阳湖的生态食品,是都昌县农村自制的农村绿色食品,其制作过程简单而又有趣。首先,选择都昌的优质有机稻米,洗净后用水浸泡然后凉干再磨成米粉,然后把米粉用开水浸泡调好,用力先和后揉,揉的过程中,粉不能烂了,也不能太硬,要慢慢的加水,如果水多了一定要加粉,揉好后要用湿巾盖好,以防外面干掉,因为热水蒸发很快。揉米粉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揉搓好的米粉可以开始做粑皮了。第二步,揉好了米粉,开始用手抓起一小块,揉成一个团,轻轻地抚摸,慢慢地捏成一张圆圆的粑皮,然后加上已经调好的各种馅。第三步是加粑馅,把做好的馅包在米粑皮里,做成漂亮的各种造型,可以是奇形怪样,也可以是饺子形状,如果饺子形状,就通常叫“饺子粑”。也可以做成圆形的,或者方形的,也可以做成各种动物形象的,甚至可以做成一个三角形,甚是漂亮极了。当然,也可以什么馅都不放,就做成实心粑,各种各样的造型,如公鸡形象,如小狗形象,如圆柱形,如小手型。做米粑,到这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有创意的行为,也变成了一个好玩的事,做粑中的快乐和乐趣在此时此刻淋淋尽致的显示出来了。
米粑好不好吃全在于馅料,最常见的馅料都是根据季节不同而变化着,例如有猪肉白菜,猪肉萝卜,猪肉豆角,还有大蒜味的,干香菇,干豆角,干萝卜丝,梅干菜,干黄花菜,皆可入馅。馅肉可以是新鲜肉,也可以是腊肉。只要是好吃的,都可以做成米粑馅。自由搭配,自由调配,自在自得,自得其味。这或许是米粑比包子好吃的原因,也正因为米粑的馅更加多种多样,也更加口味各异而美味无比。
做好的米粑是要及时放到锅上去干蒸的,这和蒸馒头一样的原理。锅里蒸着米粑,灶里放着稻草,这时候有一首很形象的诗可以形容:“本是同根生,相煎米粑香”。农村的厨房气雾缭绕,乡村的香味漂满堂。米粑熟的时候,那是一个真香啊!小孩子耸耸鼻子,两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热气蒸腾,大人们也流着口水,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快开锅。
火候一到,蒸米粑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开锅吃米粑了,米粑熟了,烟雾缭绕中,满屋的飘香,人们吃了一个又一个,一大碗米粑很快就下肚了,小孩子是开心的乐哈哈。吃米粑是一种幸福,因为米粑是一种既有米又有菜的综合体。米粑一定趁热吃,热米粑才真的好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米成一方食品。我的故乡历来是鱼米之乡,故乡都昌的米粑,虽然看上去其色不艳,瞅一眼其貌不扬,但是你若吃过,定会吃后不忘。
吃米粑,你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只要曾经吃过饺子,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品尝一下,你也从此惊讶于这美味的“饺子粑”。
难忘“饺子粑”,是因为一口咬开,米香扑鼻而来;两下咀嚼,米粑软而筋道;三下五除二,饺子粑变成了美味佳肴,可口又可心,美味又营养,顿时身心愉悦舒畅。
“民以食为天”。都昌人“食以粑为先”。都昌米粑是都昌人多年来特有的食品,也是都昌“梦里水乡”艰难岁月的见证。
有人说,乡愁就是一种味道。这种味道不仅是味蕾上的美好记忆,更是一种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悠悠都昌情,浩浩鄱湖水。对都昌人来说,这种“米粑”的小吃,让多少都昌人“念念米粑香,恋恋故乡味”。“都昌米粑”,是一种最好的“鱼米之乡”生活诠释,又是一种最好的游子思乡“米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