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评论》创刊词
文/李中合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兴旺,国力强盛,中国文艺以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迅猛崛起,很快迈向了繁荣复兴。近年间,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艺工作,倡导文艺为大众、为社会服务,倡导文化回归。看来,盛世兴文,已然成为现实,大好机遇,千载难逢,岂可错过! 不甘落伍的商洛人,无疑早已觉醒,早就认识到文艺事业是党的事业,同属重要事业;文艺是一条战线,同属党的重要战线;文艺是软实力,同样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商洛人,责无旁贷,也早就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凡有志于地方文艺事业的人,他们都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艺道路和方向,凭着勇气、信念和十足的开拓进取精神,开始袒露心迹,放手作为,实现梦想了。 如今,商洛市已拥有二十多个社团组织,形成近千人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景象壮观。所有会员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下,在各社会团体的组织下,或写或作、或书或画、或篆或刻、或吟或唱、或跳或舞、或收或藏……,绽放着自己的艺术花蕾,展示着自己独有风采。有近二十种报刊、杂志,也相继涌现。所刊载的作品内容积极向上,词章韵雅调美,无疑为社会、为地方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让我们眼前一亮,产生出对文艺春天不断到来的信心和希冀,也产生出对评论杂志的翘首渴望。 但遗憾的是作为评论,尤其作为文艺评论,既无报刊,也无杂志,没有领地,有声而无处发,只能借助于其它刊物。这和社团组织和文艺创作实情很不匹配,也很不协调,作为有识之士,早已关注到这一不正常现象,解决已然成为燃眉之急。应该知道评论和创作,好似孪生姊妹,创作在前,批评紧跟其后。创作必须在批评的前提下进行。没有批评,创作则放任于自由和盲目。我国古代,先有《诗经》,便有孔孟、季札的诗评和诗学理论;先有音乐,便有了老庄的排斥和孟荀的激赏。评论永远是(建议改为“担负着”)对文艺现象、文艺作者、文艺作品作出理性分析、判断、评价的光荣使命和不二职责。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不显品第,无以见优劣。激浊才能扬清,掎摭才能利病。评论和创作永远如影随形,须臾而不可分离。为了这份责任,在众心催儹中,一个新型刊物应运而生。我们将试办《商洛评论》,愿为广大文艺评论者提供阵地和发声机会,愿能为促进地方的文艺发展尽绵薄之力。敬祈文化艺术界仁人志士,尽可能把她当做破土的幼苗、呱呱上世的婴儿,百般呵护促使她茁壮成长。也但愿评论工作者不断走近作者,对接地气,评价中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力争客观公正。为了鉴赏、评论水平得以提高,应努力虚静下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修为,加强文本阅读,以便更好地臧否作品,繁荣文艺,发挥好《商洛评论》这一小小刊物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2015年7月16日)



作者简介:李中合,1954年10月生,陕西洛南人,毕业于陕西师大商洛分校中文专业,并留校任教,汉语言文学教授。书法主要学习苏轼,兼学王羲之、唐寅、王铎,参以曹全碑及出师颂等章草,中国书法函授高研班结业,受教于中国书法名家袁波先生。陕西省书协会员,现兼任商洛市评协主席、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商洛分会副会长等社团职务。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