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懂得诀窍,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照,内在里有真理。话讲得太多,会失去内在的安详。沉默是黄金,废话,尽量少讲和不讲。多言多虑,反而与本性的境界不相应,修学佛道要开悟,就要绝言绝虑。
——慧律法师[玫瑰]
乔吉阳:
经典讲:菩提般若之智,世间人本来就有,只因为心迷了不能觉悟。所以需要借助于大善知识,才能够明心见性。本性就是佛,离性无别佛。
性觉”就是本性清净。开悟人的心态,与众生迥然不同,但是生活完全一样。你吃饭他也吃饭,你去厕所他也是上厕所,你要休息他也要休息。开悟人的生活方式跟我们一样,就是思想境界不同。你是痛苦、烦恼、束缚。他是解脱、自在、欢喜,心中常生智慧,内心很清楚,如果有痛苦来临也不会抱怨,能勇于承受苦的果报。不像世间人受了委屈,就感觉上苍不照顾他。所以,要究竟解脱,一定要彻底地证悟佛法。
——慧律法师[玫瑰]
乔吉阳:
诸位你听过一句话吗?无贪得清凉,你没听过吗?一个没有贪心的人,那是最清凉的,不用冷气的,我们一个人贪心执着,那么冷气吹到二十度,
也是很热,但是一个人内心里面,去掉贪念,得到无贪的善根,这个不得了。他的内心时时刻刻,完全都住在清凉,没有学佛的人,一辈子叫做:煎熬。有学佛的人,一辈子叫做:清凉。你没有听过吗?清凉地菩萨摩诃萨,学佛抓到了重点,就问问自己:你心清凉否?
恭录慧律法师《楞伽经》[玫瑰]
乔吉阳: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禅语:17221.一个亲切的行为就可以引发一连串的善行。为了做一个平静的人,大部分时候,你必须选择亲切而非坚持己见。亲切像美丽的花朵,可以美化我们的人生。
17222.无论受尽多少委屈,都告诉自己,我的心是有佛性的,与其你恨他,不如你同情他,众生不是让你来恨的,是让你来度的,他如果境界够,还跟你作对吗?如果他的境界像佛一样,他还会跟你作对吗?不会!众生是让你来同情的,是让你来度的,千万不要恨众生,恨众生就失去了菩提心。
17223.好坏是别人的因果,起了分别心,就成为了我们的因果,所以不能把别人的坏,变成转换成自己的恨,又变成自己的因果,又变成自己的束缚!如果你实在没有功夫,你就告诉自己,他做他负因果,跟我无关。
17224.我们众生把究竟的法身转化成无明,无明转换成业力,业力就转换成煎熬,煎熬就转换成自我惩罚,谁让你这么痛苦啊?因为自己没有智慧,谁让我们这么无知?因为没有机会听闻如来的正法。以前不知道就无话可说,现在听闻到正法了,以此佛法为第二生命,第一生命就是父母给你的生命,第二生命就是师父给你的第二个生命,就是法身慧命!当然这个是方便说,你很难想象哦,如果一辈子我们没有得闻如来的正法,有一个人讲,哇,会很麻烦,我给他加重语气了,如果你这一辈子没有听闻到如来的正法,后半辈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是这样子。
17225.简单讲,如果你今天在修行过程当中,卡在一个观念,你那只帆船就走不了了,你那个帆船就没有风了。为什么?停在半江中。卡在观念,生命就卡死,你的真如无相的风,跑到哪里去了?没有。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抓到重点。所以,在无染的般若智慧,毋须觉照之下,用真如般若之风,很自然的就达到解脱的境地。解脱的境地以后怎么样?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怎么样?心无挂碍啊!然后,心没有任何的挂碍,直到成佛,确认一定没有问题。无挂碍故,心里就无有恐怖。诸位,有得有失就会有恐怖。住着于法,就会有所恐怖。对有为、相(缘起的假相)看不开,就有恐怖。有恐怖就是得失的观念,有所求的观念,着相的观念,有恐怖。那么,没有恐怖,就是无念无住无相。
17226.换句话说,万法是心的投影,生命当中你不要太难过,现象界都是心灵的折射,它只是观念,它只是影子,如果你坚守如来所教导的真理,内如、外如,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慢慢地内心不动,就像镜子一样,万相都可以显现出来,而你内心却不增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