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传记文学《裸山》第24集
《 深情似海靓哥偏爱 “ 娇妹妹”》
作者:王世安 主播:旭洋
辽阳小屯的下麦窝村, 至今有位仍然是白白净净、 红光满面、 身板溜直、 一米八九高个儿的靓仔哥, 常常行于辽阳市与太子河之间。 他表面上平平静静, 但在内心深处, 始终思念着一个不在世的亲人。
你若远远望去, 一定赞叹不已, 但是, 当你靠近一看, 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已是位 70 多岁的人了。他是村中的名人, 东西二堡的人都认识他。 从表面上看, 他与老婆的关系一般, 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多多少少, 还有点男女风流绯闻的话流传。 突然有一天, 让老爷子万万没有想到的事突然发生……于是, 这个传记故事, 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他的老婆张丽一向健康、 硬朗, 突然检查出患有肺癌, 这可把老爷子吓昏了。 他想尽一切办法, 花重金四处邀请名医诊治。 老爷子发誓, 不管花多少钱, 甚至倾家荡产也要把老婆从死神手中夺回。可是, 再怎么救治, 病情仍在继续恶化, 不到半年的工夫, 老婆怀着对老爷子的依依不舍与深深的眷恋, 撒手人寰了。 他的心, 像被突然割掉一样剧痛无比。
这下子, 老爷子长时间失眠。 打那时起, 他满脑子里都是老婆的好, 很快精神变得恍惚起来, 瘦了一大圈。 虽然老婆临终时再三叮咛: “ 不要再想咱, 快找个老伴陪陪你, 彻底把咱忘掉吧。” 可老婆越是这么说, 他的心越痛得厉害, 仿佛满身都在不断地流淌着鲜血。 有人劝他, 你应该想开点儿。 现在社会, 能行又有钱的男人, 老婆在没死之前就有人提亲, 甚至有的女人以护理为名, 正大光明地入住了。 然而这位老爷子, 条件比别人有优势, 人缘又好, 丰神俊朗, 有房有钱。 多少年来, 围绕女人这台唱不完的人间大戏老在唱, 老爷子的绯闻多少也有一点点, 要说没个女人, 男人在世简直就是白活。 老婆见了上帝, 身边没了小尾巴, 男人能不随心所欲吗?
对此下麦窝村人蹦出新言论,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更会创造情真意切的罗曼史。 可一晃十多年过去, 老爷子爱老婆的心情没有减弱反而更强, 始终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对别的女人看也不看一眼, 人还是挺牛气的。
在农村, 一些街头巷尾爱编瞎话的民间 “ 聊斋家”, 对老爷子的事,演绎成两个版本: 一说老爷子一生只爱老婆一人, 属于传统男人, 爱情忠贞; 另一说老爷子想多玩几个女人, 感受一生浪漫, 活到老玩儿到死。 那么, 老爷子属于哪一种? 这帮 “ 聊斋们” 忽然发现: 老爷子真怪, 哪一种都不是, 而是另外一类。 另外一类到底是什么? 谁也猜不透, 谁也摸不清。后来有许多情节, 让人意想不到, 甚至大大地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其中也包括老弟咱。 老爷子其实不是别人, 是咱胞兄王世国, 一个壮壮实实、 高高大大的美男子, 让人着迷的大帅哥。
2015 年 8 月初, 下半夜一点多, 在哥家的炕头上, 咱瞥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 哥还想与咱进一步交流。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 过去咱和许多人都盲目地瞎猜, 其实都猜错了, 哥正派得很, 是天底下真真儿的一个大好人, 在做人方面, 有些人可千万别冤枉了一个本分的农民。
原来, 哥是那么痴情, 发自肺腑深深地爱着嫂子, 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今晚要不是因手足之情, 与其漫漫长聊, 平时很难窥视到他的心灵深处……可以肯定地说, 咱是兄嫂结婚的见证人。 在 50 年前, 哥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 还是人见人爱的大帅哥。 许多媒婆接连不断地给哥介绍对象。毫不夸张地说, 哥很吃香, 十里八村的女孩子都爱慕他。
但是最终只有两个姑娘入选。 一位是朝阳的姑娘, 人长得水灵灵的, 嘴甜能说会道, 两人一见钟情, 但却遭到咱爹的坚决反对。 理由很充分: 咱家的人本分, 生怕养活不住让她跑掉了。 另一位是辽阳城西的姑娘, 长得很一般, 老实人, 就是不会来事, 哥不乐意, 暗地里甚至顶撞老人。 爹恰恰相反, 十分满意, 他说: 丑妻近地家中宝, 宝中之宝日子好, 人会过日子就行, 王家需要朴实能干的好媳妇。
记得当时, 父子矛盾十分激烈, 互不相让。 爹是强硬派, 脾气又暴躁, 最终还是哥的小胳膊没拧过爹的大腿。 那个时候, 咱在一旁也偷偷看好了朝阳姑娘, 人长得漂亮又会来事。 咱坚决站在哥这一边, 勇敢地指责老爹, 您违反 《婚姻法》, 不许包办婚姻, 谁包办婚姻谁就是违法, 就是大坏蛋。 哥要上告, 让您吃不了兜着走。 可怜的哥呀, 受传统家教的束缚, 还是当了孝顺的儿子, 不敢反抗, 只能硬着头皮顺从, 在没有自由恋爱的情况下, 像个孙悟空再怎么蹦跶, 也没逃出爹的手掌心。 爹强硬做主, 哥在不情愿的情况下, 违心地娶了城西姑娘。 这位城西的 “ 丑小鸭”,还是咱三表姐赵帼臣介绍来的, 是她的小姑子, 姓张名丽。
这可是咱的一己之见, 不足为据。 张丽姑娘, 中等个头, 不胖不瘦, 长相也算中等人。 结婚之初, 哥不爱搭理她, 嫂子老实厚道, 是个好姑娘, 咱们都很尊敬她。 对哥的不搭不理, 她表面上似乎不在乎, 处处显得很有涵养, 但到底是怎样的想法, 咱就不晓得了。 那时咱家对婚姻之事是透明的, 朝阳姑娘之事嫂子是知道的, 哥嫂一来二去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但后来街上有风言风语说, 大个子这么帅气, 早晚会把张丽踢了不可。 现在有他爹的神威在, 他小子不敢; 一旦爹不在, 就是踢了张丽的时候。 老实地说, 哥与嫂相比, 哥在各方面占了绝对优势。 嫂子对哥存有戒心, 这也是路人皆知, 不便公开的秘密。 有关他俩之事, 街上总有传闻, 说世国最近跟哪个女子又有暧昧关系啦, 听起来有鼻子有眼的。 嫂子对此从来不闻不问。 嫂子越不搭理流言蜚语, 谣言传来传去也就自生自灭了。乡亲们都说: 这是痴人说梦———从来没有的事。
后来, 咱考进了中国企业报社, 被调往北京, 走上了新闻记者之路, 很少顾及老家, 从此再也没有听说过哥有什么样的绯闻。 爹仙逝后, 也没有见兄嫂闹过离婚, 始终是平安无事。 可在十年前, 让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一向身体健壮的嫂子突然间被检查出吓死人的绝症, 让人震惊, 咱曾多次回乡看望。 嫂子疼痛难忍, 没少遭罪, 不到半年就病逝了。 她的病逝让人揪心, 令人遗憾, 更让哥心如刀割, 悲恸欲绝。
万物在变, 人心没变。 照外边人的话, 嫂子走了, 哥也就彻底地解放了, 可以将昔日的小情人、 老相好, 领到家中来玩儿, 不受任何人的约束, 随便又自由。 可一晃长长的十年、 漫长难熬的十年过去了, 哥仍孑然一身。 人有七情六欲, 太正常不过, 哥却十年如一日地独自生活。 乡亲们惊异, 疑问甚多, 实在读不懂咱哥。下麦窝村都是有话直说的人, 一日三次哈哈笑, 胜过一瓶好补药。 咱真替哥着急上火, 为了让他笑起来, 咱特意在大连左找人右托媒, 终于在上百号的美女当中, 替他精选了从国有银行退休的徐女士, 她是知名的佳丽, 哥要看了准成。 可还是黄了, 咱还怪罪了一番徐女士, 问她为啥黄? 她也没客气: “ 你哥张嘴闭嘴都说你嫂子好, 真让咱受不了。 咱跟你哥说过, 张丽再好, 也是不在了, 你要现实一些, 必须跟活人过日子! 而不是跟不在的人过日子!” 徐女士伶牙俐齿, 着实说得在理, 这让咱这个大媒人就算浑身是嘴, 也无话可说。可在问哥时, 他盯着咱说: “ 你嫂子就是好, 还不兴人说吗?” 对此,咱费心费力地解释说: “ 形势变了, 你要跟新人过日子, 在新人面前, 就不要再提嫂子了, 这样你看好不好?”他坚决反对: “ 怎么的? 你嫂子就是好, 还不许提吗? 这样霸道的女人, 白给咱也不要!” 得, 这话气得咱也不知说他什么是好。
哥也曾被亲友们劝说, 去过沈阳、 大连、 鞍山、 辽阳等城市看过对象, 结果拉倒的拉倒, 一个也没谈成。 按他的话说: 不管她怎么漂亮, 也不管她怎么有钱, 更不管她的条件怎么好, 只要她不接纳咱家张丽, 再怎么好也不要, 爱要献出真情, 不相爱的女人, 坚决不要。 哥真是当今富有血性的纯爷们儿。对哥有这样的要求, 咱既尊重又费解。 按照这样的高标准, 他一生还能让咱有个新嫂子吗? 对此他自嘲地说: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仔细想想, 嫂子真的不一般。 做饭好吃, 做衣服合体, 做事稳妥; 干活抢先, 专找累活儿脏活儿干, 没活儿找活儿干; 给哥洗脚敲背, 给哥讲故事; 遇事不慌不乱……哥特别爱吃黄花鱼, 嫂子经常给他做。 那个年代鱼不多, 再加上哥的块头大, 三下五除二就几乎吃没了。 看到这个情形, 嫂子不由得微笑说: “ 咱怕腥味最不爱吃鱼, 这盘你吃光就对了。” 哥说还没有吃够, 嫂子就继续做, 哥也不客气地继续吃下去。 之后, 咱问过嫂子: “ 你从小就怕腥味吗? 就不爱吃鱼吗?” 嫂子拽过咱, 在背人处小声地说: “ 要怕腥味儿, 还能去认真收拾那些鱼鳞, 还能顶着呛人的鱼味儿去煎鱼? 他是个大馋猫, 最爱吃黄花鱼, 就让他多吃点儿。 事到如今,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可千万别告诉你哥呀。”
咱不由得眨眨眼, 此时的嫂子, 也许是刚刚煎过鱼有些热的原因, 她的脸颊红彤彤的, 红润的方脸显得特别漂亮, 可以与很多女明星媲美。 女明星描眉画眼, 搽脂抹粉, 而嫂子是美人本色, 明眸皓齿, 秀丽端庄, 楚楚动人。 乍眼一看一般, 但仔细端详却十分美丽。 其实大家都看错了, 嫂子确是十分美丽的人, 现在说是美女也实不为过。 咱一拍自己的脑袋, 真瞎了自己的狗眼, 这么多年怎么将嫂子误划入丑女行列呢!
自从咱记事时起, 在心中敬佩的就是哥。 为人血性、 仗义, 这是在咱们兄弟姐妹中公认的。 家中遇到事, 都由他出去打前阵, 遇到谁欺负咱们时, 他像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 像爷、 像爹那样横刀立马, 挺身而出, 不要命地保护咱们。一次有人欺负咱, 哥义愤填膺, 要与对方死磕, 那个劲头就是十头老牛恐怕也休想拽回。 在关键的时候, 咱也不知道嫂子施了什么样的魔法,竟然能把哥的怒火一下子给熄灭了, 在危急的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咱晓得, 像这样的事, 还曾经发生过不少次, 可见外柔内刚的嫂子, 魅力无穷, 算得上王家上等谋士。
嫂子慢慢地改变了哥的暴脾气, 特别是对她的看法。 哥从原先不爱搭理她, 到爱得要死要活, 这里面的夫妻之道谁也猜不出。 事实证明, 是哥彻底地爱上了嫂子这个 “ 丑小鸭”。 咱从聊天中, 意外地知晓, 哥还给嫂子洗过脚, 问她: “ 你觉得舒服吗?” 嫂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甜甜地说: “ 真好, 真舒服!” 哥从来都以大男子主义为荣, 不下厨房, 在与嫂子的相处中, 竟然亲自下厨房为她做饭菜, 让嫂子品尝个够!下麦窝村人说: “ 老婆管汉子, 金银满罐子。” 奇怪, 新奇! 一直在外边有主张、 敢作敢为的哥, 在家里竟被嫂子活活地管住, 夫妻和睦, 甜甜蜜蜜, 哥家自然金银满罐子。
退一步说, 如果嫂子还健在, 以后的故事也许就不会发生。 嫂子的早逝, 再加上哥这么个痴情郎, 故事还在悄悄地发生……
想当年, 哥在庆阳农场跑外的时候, 人缘好且业务水平高, 干出了一番好成绩。 上级看中了他, 力推他当一场之长, 真可谓要权有权, 要钱有钱。 像这样的好差事, 是许多人想托人送礼, 都轮不到的, 可嫂子硬是不让干, 让哥回村种自己的十亩责任田。哥是个爱想事、 能干事的男人, 有许多机会可以飞黄腾达, 嫂子就是不让, 像是一股无形的神力在控制着哥的灵魂。 哥感慨地对咱说: 咱有许多条件和机会可以升官发财, 都眼睁睁地错过, 再也找不回来了。 主要是你嫂子不让干, 你嫂子的主张是生活一般即可, 为人做事不要张扬。 一遇到好事, 你嫂子就会猛劲拉后腿, 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 在外边咱是响当当的当家人, 在家里只能听你嫂子的。 男主外女主内, 咱一生不管怎么扑腾, 就是只有你嫂子一个女人的命。 过去咱不信, 如今彻底地信了。 哥再三地重复这些话, 快成为他的口头禅了。 女人可以不美, 但必须要有魅力。 哥表面虽平静如水, 但从他细微的表情中, 看到了嫂子的无穷魅力, 看出他对嫂子的挚爱, 比她活着的时候更强烈, 更揪心。 嫂子曾对哥说: “ 咱死之后, 你不要再想咱, 咱们一起攒的钱够你花了。 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 不用种地, 找个老伴儿度过余生吧。 家有满堂儿女, 不如半路夫妻。”
嫂子的话是金言, 虽然她过世十年有余, 但她的音容笑貌, 她的嘱托, 仍然活跃在哥的心里……十年来, 当哥要吃美食时, 就会想到她; 看到耄耋夫妇随行旅游时, 会立即想到她。 不管哥走到哪里, 不管他在做什么, 嫂子在精神上、 灵魂上, 甚至骨髓里, 都仍然是他的伴侣、 知音、 保护伞。
嫂子在哥的心中太完美了, 这不, 刚过七十岁的哥, 想起了嫂子, 嫂子的声音久久在回荡: 带上照片, 想就看咱一眼。2015 年 9 月, 咱哥带着嫂子的照片, 带着对嫂子的一片深情, 孤身一人到云南、 海南、 广东、 新疆、 西藏等地旅游, 一走就是很长时间。苍天为凭, 大地作证, 哥对嫂子的无限思念, 所有的一切, 都悄悄地融化在热血之中。
《裸山》作者简介
王世安,一九五五年九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下麦窝村。资深记者、职业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企业改革文集》主编,《中国企业报》“创富平台"主编,中企传媒社社长,世界创富企业联合会创始人、主席。
历任创作员、首席编辑、新闻部主任、记者站站长。世界经济论坛、亚洲经济部长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等大型会议特派记者,被《中国企业报》授予全国十大标兵优秀记者站站长、先进新闻记者;曾赴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访问。
著或编著的书有《开拓者》 《企业领袖》等十二部,共计五百余万字,发表八百余幅新闻照片。撰写的多篇纪实文学作品在《中国企业报》等报刊连载。有多部作品获奖,其中《中国女骑警》获特等奖,《拒买国际金奖》获一等奖。
主播简介
旭洋 实名李桂杰 政法机关退休干部。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古塔读书会》主播团团长;采菊文苑现代诗社副社长等多家平台金话筒主播!热爱生活,喜欢朗诵, 愿意用声音诠释美好,陪伴夕阳醉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