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传记文学《裸山》第二十一集
《换土移植马铃薯改良 “ 第一人”》
作者:王世安 主播:旭洋
秉性低调、 从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咱哥, 凭智慧成为辽宁马铃薯 ( 下麦窝村人习惯叫土豆) 品种改良的第一人。 对此殊荣哥受宠若惊, 他都有点儿不好意思接受了。
辽阳小屯下麦窝村村民、 咱的胞兄王世国, 念过九年书, 在村里可以说是学问比较高的几人之一。 他不爱吱声, 按乡下人的话说, 肚子里有玩意儿, 不是一般的农民。 在那个粮食稀缺金贵的年代, 人人都想吃饱。 咱哥深入研究马铃薯, 争取让它高产再高产。
可大部分人认为, 土豆不是主食, 只是蔬菜中的一种而已。 然而, 咱哥始终认为, 这是人们天大的误解, 土豆是大主食。 围绕圆圆的土豆, 哥曾经背井离乡, 跑到千里之外的黑龙江, 去寻找土豆品种的改良妙方。1977 年的春节刚过, 3 月 9 日的黎明。 天还没亮, 哥就摸黑往小屯火车站急赶。 他要从小屯乘火车赶到辽阳, 再由辽阳换乘火车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从表面来看, 是到黑龙江省呼兰县看望二姑, 其实在他心里, 另有一番深意。
多年来, 由于信息不畅, 再加上控制人流, 哥在村里憋得实在喘不过气来, 总想出去透透风, 换换新鲜空气。 这次出门的名义: 一是走亲戚串门; 二是看看下麦窝村以外的黑龙江, 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这些事连咱都不知道, 只有他心里揣着小九九。
当时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 火车开得很慢, 像老牛走路似的吭哧来吭哧去, 顺着轨道慢慢爬。 每站必停, 慢得闹心。 一旦遇到晚点, 慢车就得给快车让路, 本来很慢的车就更慢了。 在车上熬了一天一宿, 终于在第二天上午九点三十分, 哥到达了人声鼎沸的哈尔滨车站。
虽说哥是首次出门, 但他一下子就能找到长途客运站, 乘坐长客到达呼兰县, 又步行十几里地, 很快找到了二姑家。让二姑万万没想到是, 下麦窝村的娘家侄儿突然造访, 二姑既惊喜又意外, 想念亲人的心情让二姑一下紧搂着哥, 控制不住地痛哭起来。二姑特别热情, 像对待贵宾一样款待他。 每顿都能喝上纯粮食酿造的烧酒, 吃上牛肉馅饺子、 猪肉炖粉条也管吃管添, 好吃的年糕等更是应有尽有。
一晃在二姑家住了一周, 哥都不想回家了。 可这再怎么好, 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还得回到下麦窝村自己老婆孩子的身边。二姑看实在留不住哥, 只好将冻在缸里的猪肉、 年糕、 牛肉馅饺子等一些好东西, 足足装了两大袋子让哥捎回, 好给咱们尝尝鲜。可让二姑没想到的是, 哥将两大袋子的好东西全都倒了出来。
二姑不知何故, 疑惑地看着他。 对此, 哥实在不好意思地指着墙角十几袋土豆, 喃喃地说: “ 咱琢磨了好几天, 还是拿土豆最实惠。” 这也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他继续说: “二姑, 咱想装一些土豆回去, 咱给您钱, 您也别客气。”这可让二姑万万没想到, 不解其意地说: “ 你傻啊? 土豆是蔬菜, 不值几个钱, 在咱们这里很多, 你要它干啥?”“ 拿土豆做研究, 想改良一下咱村的老品种!”“ 哎呀, 弄了半天咱才明白, 你是很有心的好孩子, 谁也没想到的事情, 这回让你想到了。 好吧, 二姑成全你, 一分钱也不要, 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哥特别高兴, 一块年糕也没装, 装的全是土豆。 可在当时, 不允许携带土豆上火车。 哥没出过远门, 不解其中缘由, 还追问这到底是为何?检票口的检票员是个小黑丫头, 仔细看清白净的哥是个农民, 就大声说: “ 傻帽, 你要啥理由? 割资本主义尾巴, 不知道?” 当时正值 “ 割尾巴” 期间, 背土豆被认为是走邪路, 弄不好会全部没收。哥很不高兴地说: “ 你吵吵啥? 咱还是年轻人, 一点儿不聋, 你这样难不倒咱!”
不怪别人说哥聪明透顶, 一点儿不假。 很快, 哥将前后两大袋土豆分成了若干份, 分别求助几位农民兄弟, 帮助拿上车, 他们通过另外的检票口, 很顺利地带土豆登上了火车。那年月, 人们都把助人为乐当作美德。
只要见到有人求助, 乘客就会纷纷上前帮上一把。 这下子, 哥放松了心情, 轻松地上了车, 优哉游哉, 好不快活。 当与亲如兄弟一般的农民兄弟快分手的时候, 哥想给他们一些土豆留作纪念。 可不管怎么送, 最后没有任何人肯留下一个土豆。
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将两大袋子土豆, 安全地运到了村里, 交到了嫂子手上。当看到盼望已久的哥, 捎回的不是好吃的东西时, 咱不由得生气了: “ 怎么连个好吃的东西都没有? 坏哥哥, 竟给咱们捎回黑皮还带点黑土的大土豆。” 当时的哥还在逗咱: “ 下次一定捎回好东西给你吃, 保证让你的牙都粘在年糕上, 让你连嘴都张不开, 看你今后还怎么开口要好吃的。”
那时咱已二十岁出头, 但仍像是个傻乎乎的小彪子, 四六不懂, 还像猫似的到处嗅, 只知道嘴馋。 有吃的就好, 其他什么也不留意。
可到了七月份, 看到咱家前后园子, 都是茂盛的土豆秧子时, 才感到哥的神奇。 当地里起出一堆又一堆光滑的大土豆时, 咱似乎也长大了。咱看大土豆看得出神, 哥便问: “ 安子, 你是要一时的年糕, 还是要常年吃的大土豆?” 听了这话, 咱心想, 这不错怪哥了吗! 在这个世界上,咱跟哥, 永远是一条心。 咱立刻认识到自己错了, 当即表态: “ 当然要常年吃的大土豆。” 既然错了, 就应该勇敢地承认。 咱向哥做了第二次检讨
哥笑了, 亲昵地摸了摸咱的头, 很少见他这样开心笑过。 咱家房前院后的大土豆高产, 堆积似小山。 咱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立即将大土豆埋在灶坑里, 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 赶紧扒出。 本应该剥掉外皮, 将鼓起的皮一掀, 放在嘴里吃很是香, 可咱等不及了, 连皮带瓤, 几口便吞了下去, 感觉特别沙, 特别细腻, 特别好吃。 那些年咱家的土豆可没少让咱吃, 如今咱仍然有爱吃土豆的习惯, 这一点儿没有改变。
哥可有才啦, 还像考官似的常常考咱, 不断给咱灌输土豆方面的新知识。 什么叫马铃薯? 他说, 马铃薯是学名, 俗名叫土豆, 还叫地蛋、 洋芋等, 它可是渡海而来的外来户。 追溯到几千年前, 从秘鲁南部山区, 逐渐移植过来, 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 营养价值高、 适应性强、 产量巨大, 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粮食作物,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哥还神秘兮兮地小声告诉咱: 别小看土豆茎, 可入药, 性平味甘, 能治胃痛、 痈肿等疾病。 马铃薯拥有的维生素 C, 含量可是苹果的四倍左右, 营养价值极高。哇, 土豆还有这么大的神力? 让咱赞叹不止, 为哥的一肚子学问而倾倒。
早在几年前, 咱就悄悄地得知, 哥深受苏联著名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①的影响, 在暗中搞科研, 着手开发土豆项目。 他发现了种子变异的潜力, 别出心裁培育土豆。 米丘林能把热带苹果, 移植到寒冷地带种植成功, 咱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 把多年一直低产的土豆, 通过改良土壤, 把黑龙江黑土豆, 移植到咱辽宁来栽培? 通过多次试验, 终于成功, 哥被称为辽阳的米丘林。 这一惊人的成果, 令乡亲们赞叹不止。
当时, 有不少社员都很眼馋, 求哥多卖两筐土豆做良种, 甚至昔日瞧不起咱家的极个别人, 也托人过来买, 哥不计前嫌, 一一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成了有功之臣。 阳光普照, 一切温暖。 从此以后, 每年的三月初, 嫂子都忙着打理行装, 支持哥去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姑家, 选最好的土豆做种子运回, 分给乡亲, 叫他们拿回去精心栽培。但总有极个别的肮脏小人, 看不得别人成功, 在暗地里蠢蠢欲动, 宣称要割掉土豆栽培的尾巴。
上级也十分重视, 公社经过认真的调查, 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检举人说得那样。 哥不但没有被整, 还成了功臣, 荣获了“ 辽阳市劳动能手” 称号。
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特殊年代, 哥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当初不少人, 甚至生产小队也紧跟哥的步伐, 纷纷栽上黑龙江呼兰的土豆种子。
深入改良土壤, 栽培高产的土豆, 哥没有止步, 继续向北延伸, 跳出呼兰, 向绥化市的北边, 采购更新的土豆种子。有人回忆说: 当年的下麦窝村和上麦窝村, 加上下崴子、 达子、 小屯、 耿家、 安平等村的社员们, 都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栽培哥运回的土豆种子, 每队、 每户的土豆都获得了较大丰收, 得到了经济实惠, 乡亲们要求扩大生产面积,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以此来解决广大社员的温饱问题。
咱记得很清楚, 那个时候, 在下麦窝村第五小队, 有个很出名的善搞经济的能人魏久山, 一眼便看好了这有利可图的商机, 主动加盟哥的运输队, 来到辽阳长途货运站, 租一辆挂斗的解放牌卡车, 开往黑龙江省绥化市以北的广大农村, 采购纯黑的新土豆, 让当地卖土豆的社员们好生眼红, 好生嫉妒, 又好生羡慕。
黑龙江省的社员纷纷称赞: 辽阳王世国的土豆运输队, 很像当年夹皮沟的小火车, 来得及时又赶劲, 真乃 “ 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 咱们从此抬起头颅, 发大财啦! 在哥的大力研发下, 东北的土豆适应了不同栽种地域,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小小的土豆, 让人们解放了思想, 转变了观念, 脑袋开了窍, 创造了新的商机。
哥的运输车队, 行驶在东北大地上, 经常被阻、 被罚, 可以说一路之上吃尽了千般苦, 受尽了万般累。 空车去时拉上大米, 换了土豆拉回来, 缓解了小屯一带乃至辽阳地区, 改良土豆种子难的实际问题, 解决了绥化市以北的北大荒农村, 卖土豆一时难的困境。 大米换土豆, 土豆换大米, 物资交流, 优势互补, 一举两得, 激活了市场, 颇受两省农民的欢迎。
这一现象引起了黑龙江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他们通过深入调研, 认为哥异地大米换土豆的做法是个创举, 是个大产业链, 集全省优势与辽宁进行优势互补, 有利于搞活土豆大市场。水涨船高, 船借水劲, 两省的产业链迅速创建, 土豆很快从北疆广阔区域通过一个又一个车皮发过来, 土豆被运到了辽宁的广大农村, 很快挤垮了哥的运输小队, 让首位敢吃螃蟹的人、 激活市场的大功臣, 一时欲哭无泪, 又无可奈何。
关键的时候, 怎么办? 哥这位淳朴的农民, 没有任何怨言, 急流勇退, 及时放弃了一手扶持起来的运输车队, 很快便走出泥潭。 人们看到朝气蓬勃的王世国, 跳出了土豆大市场, 另谋了一条新的金光大道, 率先进入了人生的二次创业。
《裸山》作者简介
王世安,一九五五年九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下麦窝村。资深记者、职业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企业改革文集》主编,《中国企业报》“创富平台"主编,中企传媒社社长,世界创富企业联合会创始人、主席。
历任创作员、首席编辑、新闻部主任、记者站站长。世界经济论坛、亚洲经济部长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等大型会议特派记者,被《中国企业报》授予全国十大标兵优秀记者站站长、先进新闻记者;曾赴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访问。
著或编著的书有《开拓者》 《企业领袖》等十二部,共计五百余万字,发表八百余幅新闻照片。撰写的多篇纪实文学作品在《中国企业报》等报刊连载。有多部作品获奖,其中《中国女骑警》获特等奖,《拒买国际金奖》获一等奖。
主播简介
旭洋 实名李桂杰 政法机关退休干部。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古塔读书会》主播团团长;采菊文苑现代诗社副社长等多家平台金话筒主播!热爱生活,喜欢朗诵, 愿意用声音诠释美好,陪伴夕阳醉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