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月,原名葛团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自幼酷爱文学。尤喜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友,怡情山水。自娱自乐。
★七律·夜归
作者:云中月
琼楼闪烁立如林,客路归来暮色侵。
抱手窗前听夜雨,低眉榻上弄弦琴。
悲欢半枕华胥梦,得失几曾蕉鹿寻。
十载行藏回望处,阑珊灯火有知音。
首联倒装,得体;颔联写回到家中,其行为描写有造作痕迹;颈联转到人生概叹,有深度,但意蕴粘连太紧,两个梦连在一起显得局促而不疏朗,如果出句为“功名一任云烟过”,这就与对句形成了流水句关系,是否会好些?尾联总结,言有“知音”实是没有“知音”,言外之意,悲怆如斯。
文笔流畅,首联点题,颔联工整,颈联有用典,非常喜欢尾联 “十载行藏回望处,阑珊灯火有知音” ,结的很有温度,夜归让人感觉依然有温暖。不够理想的地方,个人感觉主要在颈联。颈联华胥梦与蕉鹿寻一是对的不够工整,华胥梦是名词组,寻字是动词。二是意义重叠。华胥梦意为梦境、仙境,或指无所管束、没有痛苦和烦恼的理想境地之梦。蕉鹿也是梦幻。指人不是把真实的事当梦,便是把梦当真实的事儿,两者同时用,有重义之嫌。并且“悲欢”与“华胥梦”,意思上似有点不洽。
此诗立意是淡泊名利。才女诗人此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通过写夜归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感悟到,所有的悲欢离合不过是一场美梦,得也好,失也好,何必当作蕉鹿去寻找呢?但这些都只是铺垫而已,真正寄意是在尾句,这个所谓的知音,可以是真有其人,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更象是作者自己。故结句内涵丰富,给人无穷遐思。好诗!
诗立意人生贵在有知音。起承转合均好。首联点题,夜归。颔联承接描摹归后场景,出孤单意境,为念及知音作铺垫。颈联转到抒情,发人生如梦之叹。起对句用典均是梦,犯复,也没对好,“梦”名词,“寻”成动词了,“半枕”对“几曾”也没对上。尾联从夜归的孤独中结出知音可贵。
这首诗确实不错,无论从立意构思到起承转合;还是从意境到文笔;还是从用词到对仗。立意新颖有实质感;构思巧妙而有动态感;用词之深而有深度;对仗工整而流畅。读而不腻,赏而有惊。
时间关系就不细致分析,所谓一种直觉,一种意会明而道不劲美。较为成功!
大家可以读一遍首句,“楼”“立”“林”,是否隔嘴,读起来有点点饶舌。
通过下班之后心理描写,展现一个异乡打工者豁达情怀。首联:客路,外乡的路,一天工作归来,路边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都市霓虹灯闪,将繁华之景细描;颔联续接写回到住处小景:抱手听雨,低眉弄琴,首联之闹景与住处之静景形成鲜明对照,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很多人工作一天已很感觉累,但诗者偏还有好心情听雨奏琴;颈联因景而发感,化用清人·田需 秋日“蕉鹿何因来梦里,华胥不拟到人间。”句意,悲欢是梦,得失也梦,更见诗者情操。作者作律,喜欢用典,且化典无痕,如《秋望》中鸿雁,巴山夜雨,剪燭西窗,《秋夜怀人》中惊鸿,《夏夜邕江闲吟》中琼楼,事如春梦等,反映出作者用典娴熟;尾联收结有力,且有寄有盼,回首岁月已消磨,但信念依然,对美好生活憧憬,作诗如此,致敬!
十年飘泊,一朝归来,不免心潮起伏,总有悲欢得失,有幸得知音。颈联失对。
此律用字考究,擅于用典,彰显作者浑厚之文学功底!全诗恰到好处地按照起承转合之思维框架进行了布局。
首句,扣题描写,客路归来往往尽在晚间,这是诗者真实的打工生活写照!
颌联,承接上句,回家后,劳累之余,与众不同的举止和爱好,彰显诗者生活积极向上、追寻文学梦想之情操。
颈联,意境一转,由眼前景象展开联想,悲欢成败,名利得失,皆是人生之梦,可经十几年风雨,诗者早已淡泊!此联稍有瑕疵,在于对仗欠妥:梦,名词,寻,动词。而且华胥、蕉鹿,同指梦境,做对欠佳。
此诗妙点在于尾联。十几年了,回首往事,皆早出晚归。早出,忙碌奔波于“客路”,晚归,听夜雨,独抚弦琴,何其孤独凄楚!然,诗者想到,阑珊灯火中,一直有知音相陪,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事?诗者的境界在此得到升华,给人以积极向上之启迪!诗魂终显,令人叹服。
云中月诗友专攻律体,偶对整密、诗律纯熟。她的这首《七律·夜归 》描写游子深夜归家的情景,很有情感意蕴。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
一开篇“客路归来”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在外十年的游子,思家心切,尽管城市高楼林立,但心中留恋的还是家乡,还有家乡的亲朋好友。
颔联“抱手窗前听夜雨,低眉榻上弄弦琴。”看来是写归家后的情景:此刻夜已深,而且下起了雨,诗人整夜无眠,抱手站在窗前听雨,思绪万千,继而抚起榻上的弦琴。通过深夜听雨,榻上弄琴,烘托出归客的凄凉。
颈联“悲欢半枕华胥梦,得失几曾蕉鹿寻。”运用典故,发表议论:悲也好,欢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皆梦境、梦幻。这议论,是一种感受,是诗人情感的外泄。
尾联“十载行藏回望处,阑珊灯火有知音。”意思是说,诗人回顾十年客居他乡,但仍忘不了家乡的好朋友,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此律是一首明志诗,格调低沉,在灯红酒绿的红尘里作者没有迷失自已,说明了作者宁愿寂寞独处,也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德。
首联点明所处环境,琼楼林立说明是繁华的大都市,暮色侵是归来的时间,而客路说明此地非故乡,作者离开故乡到城市里工作或寻梦。
颔联承接首联回到居住地后百无聊赖,听夜雨回忆往事,弄弦琴倾诉心声。
颈联是中心,用两个典故明志″华胥梦、蕉鹿寻”。无论顺境、逆境、悲伤、欢笑、得到、失去,自已虽然向往安乐、平和、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但却初心不变,洁身自好,从未迷失自己的本性。
尾联是整首诗的深化和说明。来此处已经十年了,回首十年来自已无论是做事儿或是赋闲都恪守本心,自己的知音就是孤独和寂寞。
此诗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而又层次分明,都市的喧嚣繁华与自已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虽未渲染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但首联的琼楼、闪烁与暮色即已点明。夜雨、弄琴、阑珊灯火组成凄凉画面。
写作手法,采用倒叙式。从首联的视觉,到颔联的听觉,到颈联的感觉,再到尾联的知觉不断变换,使孤独寂寞之感不断加深。
此律描写一个在异乡打拼工作者的生活场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虽高楼立但那一盏灯为我而亮?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晢栖他乡。倚窗抱手听雨,拔弄琴弦寄托情丝,清苦而高雅,画面感很强。颈联更进一层,高卧难眠梦缤纷,悲欢得失湧心头,也允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颔联对仗工稳,颈联欠些也无大碍,只是华胥梦、蕉鹿意境有些重叠,但用典无痕彰显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尤喜尾联两句:十年行藏回望处,阑珊灯火有知音。知音,可能是自己的爱人,也可能是诗词歌赋…真情实感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平凡而不平庸。
云中月近几年诗词进步神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绝、律意境优美,自由挥洒,才华横溢,为作者高兴!
古诗词创作应该在唐诗基础上,不断地书写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感知。在艺术和内容中,充分体现出古诗词语言和思想的力量。《夜归》这首七律,是诗人云中月老师近期创作的一首佳作。诗的音节复杂多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气势格调。《夜归》可理解为寻幽探胜之作。诗人着力描写了回家途中和到家以后,所见所思所为。
首联:琼楼闪烁立如林/客路归来暮色侵/开篇拈景结情,足韵余味。诗人用精炼舒畅的文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回家途中的暮色景象。惟妙惟肖,句新意美,引人入胜。
颔联:抱手窗前听夜雨/低眉榻上弄弦琴/诗人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情,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在炼句含蓄中,弃直就曲,发人深思。
颈联:悲欢半枕华胥梦/得失几曾蕉鹿寻/这段自我意识的描写,是个人意志的抒怀。表达了诗人坦荡的胸怀。浓墨重彩,淋漓酣畅。此处心灵对现实的光照,精神对理想的折射恰到好处。颔联与颈联对仗工稳,构思与表达独具匠心。
尾联:十载行藏回望处/阑珊灯火有知音/尾句短小精悍,诗人以虚笔作结的手法十分新颖。创造出一种清幽缥缈的境界,给读者带来含蓄婉转的怅惘之感。
整首作品内涵丰富,意象饱满,诗境优美。彰显了古诗词儒雅之魅力和厚重。这厚重是情感的厚重、思想的厚重和艺术表达的厚重。
这首七律,诗人描写的是傍晚旅游归来,正赶上老天下雨。由于游性未尽,隔窗赏雨,坐榻抚琴助兴时的所思所忆……
具体剖析,首联直入主题,点出"晚归"的具体时间以及住所。颔联描写凭窗听雨,坐榻抚琴的场景。诗人只用"抱手"、"低眉"两个看似普通的词组就把场面烘托得淋漓尽致形象逼真。颈联笔峰一转,道出人生的悲欢、年华、得失犹如梦幻般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从而告诫人们一切看淡,享受当下。尾联回题,描写这次旅行是梦寐以求的心愿,即使此时景地人烟稀少,但并不孤寂,因为有知音相伴。
总观全诗,用词精准,对仗工稳。叙事清晰,首尾呼应。还有,这首七律最大的亮点是,擅于用典,并且能巧妙做对,可见诗人功底非凡。欣赏拜读,力赞!
【步韵、次韵、依韵、用韵】
[诗韵小知识]
在唱和作品中,经常见到“步韵、次韵、依韵、用原韵”等字眼,同是和作,却有不同的含义,兹将其概念和差别介绍如下:
步韵、次韵是一个意思,指与原作韵字相同,次序也不变。“步”可理解为“步骤、亦步亦趋”,“次”可理解为“次序”。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唱和手法。
用韵指与原作韵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变化。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通、红、东”。这种手法常用于原韵字意较窄的时候,是一种变通办法。
依韵指与原作是一个韵部,但韵字与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丰、东、穷”。这种手法常用于形式与意境不好统一的时候,也是一种变通办法.。
所谓的和诗并不是简单的回,严格来说它有着自己的形式,具体说主要是韵的问题,主要有次韵、步韵、用韵、依韵。
简单地说——
次韵:根据别人诗篇所用的韵,并且依原韵先后次序写出的诗。(字同、顺序也同)
步韵:步是步伐相随之意,意思同次韵。
用韵:用他人诗篇的原韵写诗,但先后不必依照原韵的次序。(字同、顺序不同)
依韵:根据他人诗所用的韵目写诗,具体韵字不必与原诗相同。(只需同韵即可)
七律 梅花
文/云山深处
瓣若云霞映远丘,风欺雪虐蕊香浮。
清心淡雅凌寒笑,傲骨廉贞透暖流。
勤与丹青融墨韵,懒随蜂蝶共甄酬。
繁花斗艳妆春色,愿守残冬不媚求。
七律·咏梅
文/云中月
众芳摇落绽山丘,艳蕊仙姿逸韵浮。
袅袅香魂添雅气,纤纤玉骨逐风流。
缘牵冰雪三生恋,意共竹松千古酬。
为报春来堪寂寞,孤清冷傲梦何求?
七律·情寄知音
云山深处
轻霜揽雾罩重楼,锦梦绵绵总不休。
网络相逢耕淡泊,云烟共看逐清流。
半壶酒润诗中境,一缕情通月上钩。
难寐今宵何寄予,明春洱海泛兰舟。
七律·江堤独步闲吟
文/云中月
霓虹闪烁幻琼楼,雅曲怡神舞不休。
坐看芦花连岸曳,行逢江水绕城流。
风谙烦恼风如昨,月起相思月似钩。
人隔蓬山空念远,欲航心海梦为舟。
七律 秋望
文/云中月
悠然啜茗谴东篱,蝉匿虫栖蝶化时。
映日黄花存旧节,临风红叶坠残枝。
芰荷两岸芳心寂,鸿雁一行秋梦迟。
莫道巴山多夜雨,西窗剪烛有归期。
秋思
云山深处
怅想今春倦倚篱,吟哦唱和夜深时。
楼空案冷人无迹,月寂窗疏梦有知。
隐隐心随飞雁远,寥寥菊悴晚香迟。
何当再续前缘约,寄语云中盼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