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使命新作为。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省党代会和市党代会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和商丘发展面临的形势,六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商丘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其中提出了“聚焦聚力经济发展,扎牢抓实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明晰经济发展形势,商丘发展迎来新拐点
当前,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将重构整个制造业,中国的所有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从全省看,河南省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前五名,省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全省发展的战略机会窗口将全面开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商丘市将进入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拐点。
二、科学擘画发展蓝图,锚定战略目标定位
把握商丘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关键是确定商丘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明晰发展目标定位。从“定性”角度分析,确立商丘发展的战略定位,重心是形成个性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强力推进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积极申建创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这就是商丘城市的战略定位。
从“定向”角度分析,就是要确定商丘的发展方向目标走向和实践路径。李书记在党校开学典礼上,系统论述了“商丘之问”,在谈到回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问题时,指出那就是市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商丘最大的竞争力是区位交通优势,要打造枢纽经济新高地,推进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这背后,是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讲,要素禀赋论强调,区域间要素禀赋差异是比较优势的成因。相比周边地区而言,区位交通是商丘的优势,商丘11月又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交通优势做大文章,从本质来说,是通过交通枢纽的比较优势,带动物流业、服务贸易、旅游文化等相关交通偏好性产业的发展,形成发展增长极,通过乘数效应,发挥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和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在内整个产业联动发展,继而实现本地经济的腾飞。
从“定量”角度分析,就是要确定商丘市发展的规模化座标和数量化的指标。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就要提升商丘城市的首位度。既包括城市与人口的规模,也包括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数量标志。“两个确保”包含了现代化要求的数量指标,主要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目前,商丘市和全省全国相比,差距不小,正如六次党代会指出的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渐远、追兵已至”。因此,从“定量”来说,商丘不能完全放弃对发展速度的追求,而是要走中高速与高质量并存发展的道路,以后发优势成后起之秀,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流动,产业内部也进行分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
(一) 在传统产业上高端演进,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商丘发展培育了3个超千亿元产业和10个超百亿元产业,收获了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等耀眼名片。这是商丘走向未来的“家底”,也是商丘的传统产业。当前,传统产业正处在关键的历史阶段,既要做大总量,又要做优结构,唯一出路就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正如夏邑纺织实现了“机器换人”,要推进有条件的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4个100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为商丘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要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三) 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实现换道领跑
未来产业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紧布局未来产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全国各地陆续明确培育未来产业的方向和路径。除我省外,北京、安徽、吉林等超20个省(市)在明确提出“布局未来产业”。如四川要推动推动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能力提升,安徽启动“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建设。
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正逢其时。这就要求瞄准我市有条件、有基础、能突破的方向,通过打造重点项目等手段,突出抱团发展。加快推进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商丘今后30年的发展夯实基础。
(四) 高标准规划产业转移示范市,全力招大引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省党代会提出支持商丘、周口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此,应科学谋划,高标准规划。比如,2020年底,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引擎。再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0―2020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因此,商丘也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合理确定示范区产业承接方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争取更多的像京东、联想这样的大项目在商丘落地,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当前,商丘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要想实现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加压奋进,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也相信未来的商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力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本文为作者在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