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二哥
文/顾祥
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常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过,“你二哥命大,一个人在黑夜走进了棺材山的一个大水淖里,还能活着回来”。二哥的一生命运多舛,无儿无女,在他61岁那年,走完了他辛酸可怜的一生。二哥属牛,和共和国同龄,要是现在仍然活着的话已经72岁了。二哥是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农村人讲迷信,母亲怕小孩子拉扯不住,给他起了个叫二愣子的乳名。在二哥3岁的时候患上了眼疾,一个给牛马看病的兽医看见了,便给了母亲一点眼药,说是给牲畜看眼病剩下的,给二哥试着用吧,就在二哥的眼病有了好转的节骨眼儿上,药用完了,从此二哥落下了眼疾,十成的视力只剩下不到两成,双眼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了。母亲说,二哥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12岁便在生产队干活了,先是和四哥给生产队里放猪,一边放猪一边还要拾牛马粪,晒干了烧炕做饭,冬天生土炉子用。在二哥17岁的那年,队长就安排他给过冬的牲畜铡草了,铡草是俩个人的活,一个人入草,就是把麦秸秆撸顺放在刀床上,一个人挥刀铡断,秸秆尺寸要匀称,不能太长,长了牲畜不肯吃,还浪费饲草,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入草人姓田,社员们都叫他老田。那个时候我家贫穷可怜,父亲又早早的过逝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就是母亲和二哥,母亲虽然很辛苦,但是母亲也很高兴,因为她那没眼的儿子也能自食其力,用着超常人的毅力能给家里挣口粮和工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把铡刀在二哥的手里攥了一冬又一冬,斑驳的刀床上留下了二哥的楚疼和血汗,也诉说着他向命运抗争的毅力和辛酸。然而,就在某一天生产队长宣布了,说二哥铡的秸草不好,牛马不爱吃,也不让二哥在生产队里干活了。二哥有口难辩,一气之下在黑夜把那把陪他无数个年月,带着恋恋不舍的铡刀丢在水井里,从此我的二哥也结束了他在集体时代的劳动生活。
说来话长,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讨饭的,也就是拿着竹板子唱“戳古董”的那种民间小调吧,这个人唱完了就住在队房子里,挣了好多鸡蛋,还有不少零钱,在一旁的二哥有了一丝羡慕,便和这个人套起了近乎,还把他带到家里,母亲看他可怜,便给他做了热乎乎的饭菜,二哥也和这个人磕头拜把,结为兄弟,在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天,二哥和他那个讨饭兄弟上路了,开始了他那颠波飘零,跌宕起伏的一生。
别看二哥是个没眼人,可心眼够灵活的,同行们唱过的曲调他只听一遍就能记得滚瓜熟烂,并且还会自编自演,出口成章,在大同雁门关、巴盟五原、西包头等地都留下了他飘波的足迹。为此,我的家里每年也会有不少讨饭的人来找二哥谋生,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有几个人的名字,马福成,孙贵,昝成的一些人,特别是那个叫昝成的没眼人,上过盲人学校,拉的一手好二胡,戏剧《白毛女》里边那首《北风那个吹》拉的那才叫绝了。胡音时而清脆,时而缓慢,时而悲怆落泪,那颤抖的音符像一曲揪心的哀乐诉说着旧社会穷苦人的血泪深仇。这些讨饭的人和二哥同病相怜,来到家里,我的母亲给他们做着可口的饭菜,缝补他们穿坏的衣服,把这些人当作自已的孩子一样看待,使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署往寒来,在二哥50多岁的年景还发生了一段艳遇,有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女人和二哥相好了,她不嫌弃二哥的缺陷,陪伴着他四海为家,也温暖了他那颗孤独的心。二哥带着他心爱的女人四处颠波演唱,并且第一次座上了火车,这也许是老天爷对二哥的一种眷顾吧,让他懂得了世界上女人的妩媚和女人诱人的气息。二哥用自已挣的钱给那个女人买了金首饰和新衣服。二哥在唱民间小调的时候还学会了赶场子念喜,在农村有很多的红白喜事,谁家娶新媳妇儿了,谁家聘闺女了,小孩吃满月糕了,高龄老人下世了,翻盖新房,店铺开业等都是二哥兼顾的对象,他会第一时间赶去捧场贺喜,站在东家的大门口一步一步的念着编好的段子让东家和观众听,搏的主人的欢心,一场下来馈赠二哥几十块钱,顺便挽留他吃一顿好饭。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句娶新媳妇儿的段子呢,
炮打三声喜门开,
我给东家贺喜来,
我来的不迟不早,
正碰新人下轿,
新人下轿贵人搀,
俩个孩童捣红毡,
捣的捣来搀的搀,
一气走到花堂前……

二哥编的红白喜事的段子在三里五村是出了名的好,有的东家专程来请他去念喜,二哥的晚年生活也挺滋润的。用他自已的话说,“人就活个自由”。他从没有向母亲提出要过一分钱,他用自已讨要的钱把自已打扮的干干净净,没有接受过那一个兄弟姐妹的任何舍施,也没有成为别人的累赘和包衭,他活出了人样,也活出了尊严。
二哥在61岁那年离开了我们,去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我们兄妹几个用他自已积攒的钱给他买了一口棺材,把他埋在一片大树林里,他的躯体也和土地紧紧的溶在了一起。
二哥下葬的那天细雨霏霏,小草带着绿意随风摇曳,无名的野花浸透着酔人的芬芳,坟冢前那一棵棵挺拔的老杨树随风飒飒作响,透过这辽远的天际,我仿佛听到了二哥那粗旷的民间曲调在家乡的天空久久回荡,声声不息……
2021年12月9号于北京。

作者简介:顾祥,系河北省沽源县白土窑乡五道沟村。喜欢文学创作,曾在《京华时报》《新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河北教育》《河北政法报》《大野无疆》等杂志社和诸多网络平台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