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鬼(五)
文·诵/吴德忱
在家乡,最让人恐惧又让人无可奈何非得与鬼打交道的是四个节日:第一个是清明节。清明祭祀上坟,不怎么恐惧,因为青草刚发芽,四周空旷,人来人往。第二个是农历七月十五,鬼节。一听这节日的名字,就不寒而栗。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到祖坟上去祭拜。父母那时都在生产队劳动,这样的事自然让还在读书的我去完成。对给自己已故先辈们上坟烧纸,我并不太害怕。我知道他们不会残害自己的后生,庇护在生者这也是阴界的传统,更何况我去给他们送钱花呢。只因坟地四周青稞蒿草没人,寂静得很。怕,只怕外鬼、野鬼、恶鬼。所以,凡是给先人们烧纸,都要拿一张正在燃烧的纸钱扔在坟的外围,叫打野鬼,实质是赏给外鬼、野鬼一点零花钱。跟鬼打交道也要有一定的讲究,不知这一招灵不灵,反正没见到野鬼。

第三,是除夕。早在一个星期前,我都要到祖坟地给亲人“上坟”,烧纸送钱,让他们用冥币购买所需之物,过个好年。每年的除夕下午,家家都要供奉祖先,请灶王,请财神,请天地,请门神,有的家还要供奉“狐黄”二仙,把他们的影像供奉在相应的位置上。半夜子时还要烧纸,上香,放鞭炮,迎请所供之神上位,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在农家,这一天是一年四季最热闹、最神圣、最喜庆、最和谐的一天。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说话也要说最顺耳最顺心最吉祥的好话,直到正月初三或初五撤了供,还余兴未消,却又开始期盼明年春节的到来。

过除夕什么都好,就是比平日更加怕鬼。这一夜,各路神仙纷纷下界享受人间香火,所有的鬼魂有家的也要回家过年,没家的或投客栈或要潜入他家混吃混喝。而且,除夕之夜没月亮,给鬼魂的出没创造了最佳的夜色时空。听说,这一天的子时前后出入要格外小心,倒了霉就会碰到鬼。我们每人手里都提一个红灯笼,一方面为的照亮,另一方面大概就是为了驱鬼吧,因为红色能够避邪,妖魔鬼怪见之逃之。这只是传说,灵验与否不曾验证。

第四个与鬼打交道的节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的傍晚偏黑,家家都要“送灯”:在逝者的坟前点上用谷糠拌煤油的篝火,有钱的人家点燃用玻璃做成小灯笼。除此,还在自家的院子里、村子的街路上、村外的十字路口也点燃一堆一堆的煤油篝火,让常年生活在黑暗中的鬼在这一天的夜晚也能见到光明。我们管它叫撒鬼灯。那一刻,漫山遍野灯火通明,与天上的圆月遥相辉映,整个村庄、野外都在燃烧,大人小孩奔波在堆堆篝火之间,上演人鬼同庆上元佳节的人间喜剧。撒鬼灯并不觉得害怕,一来人多势众,二来天人合一,月朗星稀,内心充满欢跃与喜庆,早把恐惧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待续)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吴德忱 ,一个退休老人。一生无所事事:在职,做不成事;退休,没有事;闲着,没事找事;专著,平安无事。
